全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泛指生活於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動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及浮遊動物 中文學名:浮游生物 分類;浮遊動物和浮游植物 英文名:plankton 俄語名Планктон 提出者:V.Hensen 提出時間:1887年。 分布:水平,垂直,季節分布 作用:生態意義 漁業價值 指示作用 按個體大小,浮游生物可分為六類: 巨型浮游生物,大於1厘米,如海蜇;大型浮游生物,5~10毫米,如大型橈足類、磷蝦類;中型浮游生物,1~5毫米,如小型水母,橈足類;小型浮游生物,50微米~1毫米,如硅藻、藍藻;微型浮游生物,5~50微米,如甲藻,金藻;超微型浮游生物,小於5微米,如細菌。

浮游生物(plankton),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的生物中,那些自身完全沒有移動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動,而是浮在水面生活,這類生物總稱為浮游生物。

簡介

指在水流運動的作用下被動地漂浮於水層中的生物群,包括一些體型微小的原生動物、藻類,也包括某些甲殼類、軟體動物和某些動物的幼體。它們沒有或僅有微弱的游泳能力。可分為浮游植物和浮遊動物。按個體大小,浮游生物可分為六類:巨型浮游生物,大於1厘米,如海蜇大型浮游生物,5~10毫米,如大型橈足類、磷蝦類;中型浮游生物,1~5毫米,如小型水母,橈足類;小型浮游生物,50微米~1毫米,如硅藻、藍藻;微型浮游生物,5~50微米,如甲藻,金藻超微型浮游生物,小於5微米,如細菌

相關資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67850.htm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