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縣

百強縣

中國百強縣(市)全稱為中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是對現行中國縣級行政區域以縣份、縣級市與旗為主,包括部分市轄區的綜合評價。 早期曾有多家機構組織過評價,但影響最大的是中國國家統計局組織的評估,國家僅2004年、2005年組織過二次評估,其後終止。為了客觀衡量中國縣域社會經濟綜合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狀況,國家統計局連續多年根據全國2000多個縣域的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從發展水平,發展活力,發展潛力三個方面對縣域的社會經濟綜合發展進行測算。2007年以後,在國家統計局的“百強縣”評比取消後,中郡所的“百強縣”名單“取而代之”,不具資質,每次公布都引起輿論的極大關注,與原先官方評比極易混淆。 中國百強縣數量占全國縣域經濟單位總數的5.57%,其地區生產總值總量占全國縣域經濟的26.60%,其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占全國縣域經濟的33.17%,即中國百強縣數量不足中國縣(市)總數的十八分之一,創造的地區生產總值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卻分別占全國縣(市)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2018年10月8日,全國百強縣榜單發布,江蘇崑山市連續14年衛冕該榜單榜首。

基本信息

評定標準

首先,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與縣域科學發展評價相結合可以從思想上更好地推動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縣域經濟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有些人錯誤地把“縣域經濟”與“縣域”等同,容易引起誤導。“縣域經濟”與“縣域社會”、“縣域政治”、“縣域生態”等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不同的,應當正確把握。將“縣域經濟”概念泛化、萬能化,不利於科學指導縣域經濟工作,不利於縣域經濟的科學發展。其次,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縣域科學發展評價相結合為整個縣域的社會、經濟、政治、生態等方面評價以及省市區對縣(市)領導的考核提供了新思路。縣域經濟發展進入新時期,科學評價才能促進科學發展。體現科學發展觀的“全面評價”不是“歸一評價”,在沒有把握指標規律的情況下,不能把所有指標簡單的累加歸一,否則得到的結果沒有可比性和現實意義。在對縣域經濟的基本指標進行評價排列的同時,要對縣域經濟關聯的指標進行分類、分等級單獨評價,體現“又好又快”思想。實際工作中既能拋棄計畫經濟體制下的“簡單劃一”思想,又能使用多個評價尺子,更能說明問題,更具有針對性,更能發揮相關部門的積極性,更能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最後,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縣域科學發展評價相結合為縣域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和政府轉變職能提供新思維和新機制。在“富裕縣域”、“綠色縣域”和“幸福縣域”的約束下壯大縣域經濟,建立起縣域經濟轉變發展方式的新機制。縣域經濟要轉變發展方式,政府的管理方式也要轉變。國家的管理事務要以縣域(或工作區)為單元、進行分類別、等級化管理,再制定最基本的保障性等級,可以體現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法制規範化的要求,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又能體現國家管理更加科學化的進步。

經濟實力

百強縣 百強縣

根據統計結果顯示,百強縣的綜合經濟實力連年增強,占整個縣域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高。2005年百強縣的人口只占全部縣域的7.7%,行政區域面積占1.3%,實現的地區生產總值占全部縣域的1/4強,創造的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占1/3強,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占到近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到22.7%,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占到26.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占到3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46.7%。出口總額占2/3。2005年百強縣的人均GDP3.4萬元,比上年增長了17.4%;人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19元,比上年增長了30.8%;縣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545個,比上年增長了19.4%,產值比上年增長33.5%。2005年百強縣非農產業比重達到92.8%,比上年增加0.7個百分點;農村勞動力中從事農林牧漁業的人數占33.9%,比上年下降了2.3個百分點。百強縣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階段。2005年,百強縣人均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達1萬元,比上年增長了30.3%;人均出口1629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6.6%。財政支出中人均科教事業費支出達到450元,比上年增長17.8%;每萬人中的專業技術人員419人,比上年增長了14%;每萬人平均專利申請數7.6件,比上年增長了73.6%。百強縣不僅發展活力旺盛,而且還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後勁。

第十五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名單2015年8月22日公布,江蘇江陰市、崑山市並列第一,江蘇張家港市和常熟市分列第二、第三名。“三湘第一縣”長沙縣位列第八名,連續8年居中西部第一,成為中國中西部縣域經濟發展的標桿。

在新常態下,今年公布的百強縣有三個特徵性板塊發生了變化:“遼寧現象”板塊淡化,發展速度下滑,百強縣數量減少;“蘇北速度”板塊分化,內部相對速度和質量出現較大差異,發展格局進一步調整;“中三角崛起”板塊強化,保持並增強了中三角百強縣在全國百強縣中較快發展勢頭。

2017年:江蘇、山東、浙江成為“百強縣”集中地,分別占有20席、15席、14席。全國前十強為:江蘇崑山市、江蘇江陰市、江蘇張家港市、江蘇常熟市、浙江慈谿市、湖南長沙縣、江蘇太倉市、福建晉江市、江蘇宜興市、遼寧海城市。

2018年10月8日,被稱為民間版的全國百強縣榜單——2018年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報告發布。一如往年,經濟大省江蘇仍然在2018年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中占據約1/4的席位,成為“最大贏家”。

江蘇崑山市又奪得榜首,至此,它已連續14年衛冕該榜首。  

公共事業

百強縣產業 百強縣產業

2005年,百強縣每萬人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數30.6床,比上年增長了6.4%;每萬人中的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數36.9人,比上年增長了7%;每萬人社會福利院床位數21.9床,比上年增長了29.8%。在社會服務設施日趨完善的情況下,許多百強縣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大大加快,各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農村養老基金建設、農村低保體系建設、農村醫療保險基金建設以及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制度建設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率快速增長。2005年,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職工分別比上年增加了10%以上;參加農業合作醫療和養老保險的人數也分別比上年增加了10%以上。

歷年名單

2016年

排序城市排序城市排序城市排序城市排序城市
1江蘇崑山市2江蘇江陰市3江蘇張家港市4江蘇常熟市5浙江慈谿市
6湖南長沙縣7江蘇太倉市8福建晉江市9江蘇宜興市10遼寧海城市
11山東龍口市12浙江義烏市13山東榮成市14浙江諸暨市15內蒙古準格爾旗
16福建石獅市17山東即墨市18江蘇丹陽市19河北遷安市20浙江瑞安市
21浙江海寧市22江蘇海門市23江蘇揚中市24遼寧瓦房店市25山東滕州市
26福建福清市27江蘇如皋市28浙江玉環市29山東章丘市30江蘇海安縣
31福建南安市32山東萊州市33浙江溫嶺市34山東招遠市35遼寧莊河市
36江蘇啟東市37福建惠安縣38山東新泰市39浙江德清縣40山東廣饒縣
41江蘇邳州市42四川郫縣43河南新鄭市44新疆庫爾勒市45山東肥城市
46江西南昌縣47浙江平湖市48河北任丘市49江蘇如東縣50河南禹州市
51浙江長興縣52陝西神木縣53遼寧大石橋市54黑龍江安達市55內蒙古托克托縣
56浙江象山縣57浙江永康市58江蘇句容市59河南鞏義市60河南滎陽市
61黑龍江肇東市62湖南寧鄉縣63吉林延吉市64江蘇高郵市65江蘇儀征市
66江蘇新沂市67福建安溪縣68安徽寧國市69安徽肥西縣70山東茌平縣
71遼東東港市72山東青州市73江蘇沛縣74安徽當塗縣75內蒙古霍林郭勒市
76陝西吳起縣77安徽肥東縣78雲南安寧市79山東乳山市80山東齊河縣
81山東昌邑市82山東桓台縣83山西孝義市84江蘇建湖縣85江西豐城市
86廣西平果縣87江西貴溪市88貴州仁懷市89寧夏靈武市90湖北大冶市
91湖南醴陵市92四川西昌市93廣東四會市94湖北宜都市95貴州盤縣
96山西柳林縣97安徽天長市98河北香河縣99安徽長豐縣100山東禹城市
參考資料: 

2017年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1 江蘇崑山市 21 江蘇海門市 41 河南新鄭市 61 山東萊西市 81 山西孝義市
2 江蘇江陰市 22 福建福清市 42 山東肥城市 62 江蘇高郵市 82 江西貴溪市
3 江蘇張家港市 23 江蘇揚中市 43 新疆庫爾勒市 63 江蘇新沂市 83 河南永城市
4 江蘇常熟市 24 浙江海寧市 44 江西南昌縣 64 江蘇儀征市 84 廣西平果縣
5 浙江慈谿市 25 浙江瑞安市 45 浙江平湖市 65 福建安溪縣 85 寧夏靈武市
6 湖南長沙縣 26 江蘇如皋市 46 江蘇如東縣 66 安徽寧國市 86 貴州仁懷市
7 江蘇太倉市 27 浙江玉環市 47 河北任丘市 67 安徽肥西縣 87 安徽長豐縣
8 福建晉江市 28 遼寧瓦房店市 48 浙江長興縣 68 山東茌平縣 88 湖北大冶市
9 江蘇宜興市 29 江蘇海安縣 49 河南禹州市 69 吉林延吉市 89 貴州盤州市
10 遼寧海城市 30 福建南安市 50 陝西府谷縣 70 河北武安市 90 山東禹城市
11 山東龍口市 31 江蘇啟東市 51 浙江嘉善縣 71 江蘇沛縣 91 廣東四會市
12 浙江義烏市 32 山東萊州市 52 遼寧莊河市 72 安徽當塗縣 92 湖南醴陵市
13 浙江諸暨市 33 山東招遠市 53 浙江永康市 73 黑龍江安達市 93 湖北宜都市
14 浙江餘姚市 34 浙江溫嶺市 54 內蒙古托克托縣 74 安徽肥東縣 94 安徽天長市
15 山東即墨市 35 福建惠安縣 55 江蘇句容市 75 內蒙古霍林郭勒市 95 河北香河縣
16 福建石獅市 36 山東新泰市 56 浙江象山縣 76 江蘇建湖縣 96 四川西昌市
17 山東榮成市 37 浙江德清縣 57 河南鞏義市 77 雲南安寧市 97 湖北仙桃市
18 江蘇丹陽市 38 江蘇邳州市 58 河南滎陽市 78 山東昌邑市 98 江西樟樹市
19 河北遷安市 39 山東廣饒縣 59 山東青州市 79 山東桓台縣 99 河南長葛市
20 內蒙古準格爾旗 40 陝西神木市 60 遼寧大石橋市 80 山東齊河縣 100 海南瓊海市
參考資料: 

2018年

排序城市排序城市排序城市排序城市排序城市
1江蘇崑山市21內蒙古準格爾旗41江蘇溧陽市61江蘇高郵市81河南永城市
2江蘇江陰市22浙江海寧市42江西南昌縣62江蘇沭陽縣82安徽長豐縣
3江蘇張家港市23江蘇揚中市43新疆庫爾勒市63福建安溪縣83廣西平果縣
4江蘇常熟市24浙江瑞安市44山東肥城市64江蘇沛縣84寧夏靈武市
5湖南長沙縣25江蘇如皋市45江蘇如東縣65安徽寧國市85山東禹城市
6浙江慈谿市26山東滕州市46河北任丘市66安徽肥西縣86湖北大冶市
7江蘇太倉市27浙江玉環市47浙江平湖市67山東茌平縣87貴州盤州市
8福建晉江市28江蘇海安市48陝西神木市68吉林延吉市88湖北宜都市
9江蘇宜興市29福建南安市49河南禹州市69安徽當塗縣89廣東四會市
10遼寧海城市30遼寧瓦房店市50浙江嘉善縣70陝西府谷縣90四川西昌市
11山東龍口市31江蘇啟東市51江蘇句容市71安徽肥東縣91陝西韓城市
12浙江義烏市32山東招遠市52浙江長興縣72江蘇建湖縣92安徽天長市
13浙江餘姚市33山東萊州市53浙江寧海縣73雲南安寧市93河北香河縣
14浙江諸暨市34浙江溫嶺市54河南鞏義市74山東桓台縣94江西樟樹市
15江蘇丹陽市35福建惠安縣55浙江象山縣75山東昌邑市95河南長葛市
16福建石獅市36浙江德清縣56河南滎陽市76湖南醴陵市96河北辛集市
17山東榮成市37江蘇邳州市57山東青州市77江西貴溪市97海南瓊海市
18河北遷安市38山東廣饒縣58山東萊西市78山東齊河縣98湖北仙桃市
19福建福清市39山東新泰市59江蘇新沂市79山西孝義市99吉林梅河口市
20江蘇海門市40河南新鄭市60江蘇儀征市80貴州仁懷市100江蘇東海縣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