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下坤上

《兌下坤上》是春秋時期儒學家卜商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兌下坤上

臨,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凶。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於八月,有凶。消不乆也。

隂陽迭盛,天道成焉。陽長而萬物生,君子之道行,小人望之而服也。剛長正以應,說而順之,大亨,以正也。夫物有長也,必有代也。陽雖維隂,至於隂盛則不復維矣。君子當其時,內惕而不自得焉。觀時之訊息也。臨代坤之二也。極六位而隂及代之矣。數之變也。凶其乆乎。月隂之物來,代陽也,故八月凶。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敎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澤上有地,地取潤於澤。剛臨於柔,小人取,則於君子思其敎,周而無已也。則能保民安眾而應其無疆也。

初九,鹹臨貞吉。象曰:鹹臨貞吉,志行正也。

四為我應,能感柔也。則制之自我矣。豈肆其志哉。感其從正者也。故得吉矣。

九二,鹹臨吉無不利。象曰:鹹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

剛浸而長,履位得中,有其德而能感。五以從已也。則五順於二,二未盡順於五也。尊而順,剛德日崇,故無不利也。

六三,甘臨,無利攸。既憂之,無咎。象曰:甘臨,位不當也。

既憂之,咎不長也。隂以居上,柔接以臨之,甘辭以說之,失其正也。下有其人,而悟其非道,而能憂之,則咎不長也。

六四,至臨無咎。象曰:至臨無咎,位當也。

應於初,則剛之。敎而守當其位,盡柔之道,臨之至也。無憂邪之,咎矣。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二以剛長,五能感而從焉,知之以能,授之以政,可謂智矣。大君之宜,能臨天下者,如此矣。行能得其中也。

上六,敦臨,吉,無咎。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

四五皆應於陽,上為至順,亦歸而從之,逺而志於陽,厚於君子之道,順時知機,吉。又何咎哉。

作者簡介

卜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稱“卜子”或“卜子夏”。春秋末年晉國溫地(今河南溫縣)人,一說衛國人,“孔門十哲”之一,七十二賢之一。性格陰鬱,勇武,為人“好與賢己者處”。以“文學”著稱,曾為莒父宰。提出過“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思想,還主張做官要先取信於民,然後才能使其效勞。後來孔子喪,孔門亂,子夏到魏國西河教學。李悝、吳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尊以為師。宋人疑之,《詩》《春秋》等書,均是由他所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