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地峽運河

克拉地峽運河

克拉地峽運河,一處計畫建設的運河,位於泰國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內的一段狹長地帶。為馬來半島北部最狹處,寬僅56公里。北連中南半島,南接馬來群島,地峽以南約400公里(北緯7度至10度之間)地段均為泰國領土,最窄處50多公里,最寬處約190公里,最高點海拔75米。並且它的東西兩海岸皆為基岩海岸。擬建中的“克拉運河”,全長102公里,雙向航道,寬400米,水深達25米。2015年5月15日據寧波海事局官方微博訊息,泰國克拉運河項目合作備忘錄在廣州簽署。此舉意味著克拉運河開鑿漸進。擬建的克拉運河,全長102公里,400米寬,水深25米,雙向航道運河,橫貫泰國南部的克拉地峽。運河建成後,船隻進入太平洋不必穿過馬六甲海峽,繞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可直接從印度洋的安達曼海進入,航程至少縮短約1200公里。

基本信息

背景

長期以來,馬六甲海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每年約有8萬艘船隻、裝載價值約5000億美元的貨物,東亞能源高達70%皆經由馬六甲海峽(即“馬六甲海峽”,下同)運輸,但該海峽在運量、航線、安全性等都存在不少問題,例如最窄處僅有2.8公里,淺灘太多,有時船隻難以通過,而且淤積問題嚴重,海盜猖獗,更有人斷言恐怖份子將在此發動攻擊,其事故率高達蘇伊士運河的三倍,巴拿馬運河的五倍之多。“克拉運河”有“東方巴拿馬運河”之稱。早在17世紀,泰國就有開鑿這條運河的構想,約100年前,由泰王拉瑪五世(1868年10月至1910年10月在位)正式提出;但是因工程成本過高,以及爆發兩場世界大戰,該計畫始終未能實現,直到2004年,才又被泰國前總理他信再度提起。
泰國政府在克拉地峽開運河的構想引起國際廣泛注意,這號稱是“東方巴拿馬運河”的“克拉地峽運河”,預估建成後,遠洋油輪不需經過馬六甲海峽,就可以直接有此處通過,航程可減少700英哩,大型油輪每趟航程預計可節省18萬英鎊(將近30萬美元)左右。

歷史

提出這個運河構想的可追溯到拉瑪五世朱拉隆功時代,但當時泰國國力難以獨自承擔而作罷。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也有開鑿克拉地峽運河的構想,即使是戰後也存在高度興趣,中國也因為石油問題而持續關注該議題。
二十世紀70年代,這個構想再次被提及,但由於泰國南部是穆斯林聚居區,分離主義分子蠢蠢欲動,擔心開鑿運河後會將泰國一分為二,導致政局不穩,因此歷屆政府均將此問題擱置。
2004年,泰國前總理他信宣布五年後泰國將成為亞洲石油中心,再次提出加強泰國南部能源建設的計畫。

作用

“克拉運河”是指從泰國克拉地峽區域,挖掘一條溝通太平洋的泰國灣與印度洋的安達曼海的運河。據中泰兩國2015年在廣州簽署“克拉運河”合作備忘錄,擬建中的“克拉運河”,全長102公里,雙向航道,寬400米,水深達25米(巴拿馬運河水深僅15米,最寬304米),初估需投入10年時間和280億美元,若動用核能技術等非常規施工方法,則可望7年完工,但是投資總額將暴增至360億美元。
克拉運河開通後,東協貿易區和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將不再通過馬六甲海峽,航程至少縮短約1200公里,可省2至5天航運時間;以10萬噸油輪來算,單次能省下35萬美元的運費,這為東協自貿區的物流貨運節約了大量的航運成本和時間成本。
開鑿“克拉運河”不僅惠及廣東、福建、上海、江浙等沿海地帶,更有助大陸加強與東南亞、中東、非洲、歐洲各國的貿易往來,尤其能在“一帶一路”戰略構思中的“一帶”中起重要作用。除此,在美國“重返亞太”政策下,美國和新加坡有密切的軍事合作,一旦中美發生衝突,大陸80%進口石油必經的馬六甲海峽遭美方封鎖,等於掐斷大陸的經濟命脈,但“克拉運河”的開通,可讓大陸擺脫此困局,東南亞戰略格局也將產生重大改變。
2014年,由柳工集團、徐工、三一重工等中國企業牽頭的克拉運河籌建小組已經開始運作,這是東協國家將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建成後,東協、中國和日本乃至世界的貿易體都因克拉運河的開通而受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