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暴亂

光州暴亂

1980年5月18日凌晨,全斗煥調數萬軍隊組成戒嚴軍分六路包圍了韓國全羅南道(相當於中國的省)首府光州市,甚至動用飛機空運軍隊。當日上午10點,在光州民主運動大本營的全羅南道國立大學,戒嚴軍與學生發生了第一次衝突,軍隊打死學生數人、逮捕多人。激動的光州學生和市民奮起抗爭,聚集於全羅南道道廳前廣場,拉開了“光州518抗爭”序幕。這場“叛亂”的真實面貌是由學生抗議集權統治、抗議獨裁政府,要求自由,要求還政於民而興起的民主運動。

基本介紹

光州暴亂 光州暴亂

1980年5月18日,當全副武裝的韓國軍人出現在赤手空拳的大規模抗議學生面前時,多數光州的平民依舊在日常的瑣碎生活中手忙腳亂。是一場由學生抗議集權統治、抗議獨裁政府,要求自由,要求還政於民而興起的民主運動。“全斗煥下台”,“結束軍政獨裁統治”。學生的抗議被當局粗暴地定性為叛亂,由此,軍隊四處進駐城市,隨時準備鎮壓;繼而,血肉橫飛,死傷無數——這悲劇性一幕,在世界歷史上慘遭撲殺的學生運動中幾乎都曾上演。這就是韓國敲響了軍人獨裁統治的喪鐘,推進了政治民主化進程的“5·18運動”,史稱“光州慘案”。

事件過程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被部下情報部長金載圭剌殺,由崔圭夏任代總統,韓國出現了一個短暫的“漢城之春”。但好景不長,實權還是掌握在軍人手中。11月24日,140名民主運動人士因要求民主而被逮捕及拷問。12月12日,又一位軍界強人全斗煥發動了“肅軍政變”,繼續實行獨裁統治。不久,金大中等民主人士發表了《促進民主化國民宣言》,要求全斗煥下台。 1980年4月中旬,全國爆發了工人及學生示威浪潮,要求民主。5月初全斗煥政府公布了戒嚴令,宣布在漢城取消一切政治活動,禁止集會遊行。但民眾示威浪潮隨之更擴大,要求撤銷戒嚴令和全斗煥下台。5月15日,約10萬名大學生在漢城集會,向軍政府示威。5月16日光州也有3萬名學生與市民示威。5月17日,全斗煥宣布《緊急戒嚴令》,進一步擴大戒嚴範圍至全國,禁止一切政治活動,關閉大學校園,禁止召開國會,禁止批評國家元首,還拘捕了金大中、金泳三等民主運動領袖和學生。  1980年5月18日凌晨,全斗煥調數萬軍隊組成戒嚴軍分六路包圍 了韓國全羅南道(相當於中國的省)首府光州市,聚集於全羅南道道廳(相當於我們國家的省政府)前廣場,拉開了“光州518抗爭”序幕。一句“到道廳去”成了當年最激盪光州市民的口號。學生與市民以道廳為中心,到光州火車站、高速巴士總站等地阻攔戒嚴軍進城。軍隊向人群開火。5月20日晚,20萬人在道廳集會,示威。市民組織了200多輛計程車、公共巴士突破戒嚴軍封鎖線到道廳助威。戒嚴軍切斷了光州與外界的聯繫,擔心失控,21日凌晨向示威人群開火,造成54人死亡。21日,多達30萬人來到道廳,廣場及周圍的錦南街、忠壯路都擠得水泄不通。一個青年站在戒嚴軍的坦克上,揮舞著國旗,高呼“光州萬歲“,市民圍在一起高唱國歌,軍隊射殺了這位熱血青年。憤怒的市民成立了“民眾抗爭本部”,進行長達一周的有組織有系統的對抗活動:

組織市民軍,與戒嚴軍武裝對抗。從警察局和軍隊那裡搶奪了部分武器,與軍隊開展了街壘戰,占領了道廳。迫使戒嚴軍一度撤回到郊外。整個抗爭期間,還訓練市民使用槍械。由於有武裝衝突,所以後來也有歷史學家稱作“518暴動”或“518起義”。

成立市民收拾對策委員會。與政府當局談判:讓死難者家屬認領抗爭者屍體、戒嚴軍釋放被捕的民眾並撤出道廳及市中心、市民軍交出武器。

組織救援、發動募捐、提供後勤保障。為抗爭人士提供食物及日常補給。醫生、護士全力搶救受傷者,連娼妓都為傷者獻血。 23、24、25日連續三天晚上數萬市民在道廳廣場召開“守護民主市民大會”,決心與軍政府對抗到最後一刻。

突破軍政府新聞封鎖,向全國說明光州事件真相。政府控制的光州各媒體不僅不客觀報導事件的進展,還歪曲事實。市民縱火焚燒幾家電台和報社,並自己編髮了“民主市民會報”,向全國發布光州抗爭訊息,如實地揭露戒嚴軍的暴行。

軍隊鎮壓

市民占領道廳開展全方位抗爭以來,僵局持續了不到一周,美國的態度使局勢出現了劇變。向來以支持民主運動祖師爺自居的山姆大叔,並沒有支持韓國大學生的民主運動。據韓國學者說,全斗煥調軍隊到光州就得到了美國的默許。因為,根據20世紀50年代簽訂的韓美同盟,韓國軍隊的指揮權在駐韓美軍司令部手中。27日,美國國務院發表了“不能坐視韓國的無秩序和混亂”聲明,正式容許全斗煥軍政府軍事鎮壓抗爭者。數千名軍人開著坦克進入市區,儘管有市民臥路阻擋,但坦克仍然肆無忌憚地壓過他們的身體入城。戒嚴軍占領了道廳,槍殺了最後一批不肯撤出道廳主樓的20多名學生和市民。光州“5.18”運動以被殘酷鎮壓而告終。這使本來反美情緒就很重的韓國民眾更增加了對美國的仇恨。

“518”運動被鎮壓後

“518”運動被鎮壓後,攝於政府高壓,韓國新聞媒體只得選擇沉默。政府在提到這個事件時,只輕描淡寫說是“光州事件”或“光州暴亂”。韓國爭得1988年漢城奧運會舉辦權,大大推進了民主化進程,為“518”正名迎來了曙光。這時,反對黨的改憲運動如火如荼,特別是1987年6月,百萬人走上漢城街頭要求改憲。軍隊已經無法再壓制民主運動。韓國軍政府在內外壓力下,也為了改變世人對自己的政治形象,被迫接受憲改方案,採用總統直接選舉制,獨裁統治在韓國終結。全斗煥下台後,緊接著,1988年,光州“518”事件很快就被國會重提。1993年第一位非軍人總統,金泳三上台,承諾為518運動死難者建立國家公墓。1997年,他簽署“518”運動特殊法令,正式為“518”運動正名,為死難者家屬支付賠償金。對鎮壓“518”事件的元兇——兩位前總統全斗煥、盧泰愚以內亂罪課以重刑。不過後來又對他們實行了赦免。

可以說,是光州“518”運動敲響了韓國軍人獨裁統治的喪鐘,加速了民主政治的到來。

教會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教會在整個“5.18”運動中起了積極的作用。正是5月18日這一天,學生們在天主教會大樓前舉行了首次靜坐示威。整個抗爭期間,天主教會設立了廣播站,向全國揭露了戒嚴軍濫殺無辜的暴行,頌揚了市民們的正義行動。“光州事件”被鎮壓後,廣播站持續報導“光州5月事件”。光州基督教醫院、紅十字會醫院等教會醫院組織了對受傷者最及時的救助。光州“5.18”事件平息後,全斗煥政府在全國瘋狂地鎮壓民主運動,白色恐怖籠罩著韓國。5月28日在逮捕了幾千名參與民主運動的市民,並以“光州事件的幕後操縱者”的罪名判處金大中死刑。1980年~1983年,有700多名新聞工作者因要求新聞自由而被政府勒令退休。1980年~1986年,每年都有相當多的大學生因政治訴求被開除。

正名

“5.18”運動被鎮壓後,懾於政府的高壓,韓國新聞媒體只得選擇沉默。政府在提到這個事件時,只輕描淡寫報說是“光州事件”或“光州暴亂”。韓國爭得1988年漢城奧運會舉辦權,大大推進了民主化進程,為“5.18”正名迎來了曙光。這時,反對黨的改憲運動如火如荼,特別是1987年6月,百萬人走上漢城街頭要求改憲。軍隊已經無法再壓制民主運動。韓國軍政府在內外壓力下,也為了對世人改變政治形象,被迫接受憲改方案,採用總統直接選舉制,獨裁統治在韓國終結。

全斗煥下台後,1988年,光州“5.18”事件很快就被國會重提。1993年第一位非軍人總統——金泳三上台,承諾為“5.18”運動死難者建立國家公墓。1997年,金泳三簽署“5.18”運動特殊法令,正式為“5.18”運動正名,為死難者家屬支付賠償金。鎮壓“5.18”事件的元兇兩位前總統全斗煥、盧泰愚以內亂罪被課以重刑。不過後來又對他們實行了赦免。

傷痕

據官方報導,光州事件造成了207人死亡,122名重傷,730名輕傷(又一數據:2392人受傷,987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為2200萬美元。但間接損失無法統計,導致了韓國戰爭結束後,政府實施經濟成長計畫以來的第一個負增長年。光州518事件平息後,全斗煥政府在全國瘋狂地鎮壓民主運動,白色恐怖籠罩著韓國。5月28日逮捕了幾千名參與民主運動的市民, 並以“光州事件的幕後操縱者”的罪名判處金大中死刑。1980——1983年,有700多名新聞工作者因要求新聞自由而被政府勒令退休。1980-1986年,每年都有相當多的大學生因政治訴求被開除 “518”運動被鎮壓後,攝於政府高壓,韓國新聞媒體只得選擇沉默。政府在提到這個事件時,只輕描淡寫說是“光州事件”或“光州暴亂”。我是1979年上大學的,那時我國與韓國尚未建交,中央電視台每天的新聞聯播中有限幾分鐘的國際新聞,很多時間都是用來報導和播放韓國(那時我們稱之為南韓)大學生反美示威而與防暴警察對峙的訊息和畫面。一直到1980年5月,終於聽到韓國軍政府動用數萬大軍鎮壓了赤手空拳的學生的訊息。那以後,我一直對韓國學生運動在推進韓國政治民主化過程的作用有著濃厚的興趣,弄清“5.18”運動的來龍去脈一直是我的願望。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於2003年至2004年到光州這座韓國人引以自豪的“民主之城”,在朝鮮大學講學一年,得以尋訪“5.18”事件發生地,多次上“5.18”國家公墓憑弔死難烈士,並與“5.18”運動參加者成了我同事的朝鮮大學教授們座談“5.18”運動意義。我感覺到,“5.18”猶如一個咒語,在光州乃至整個韓國國民心中留下了深重的創傷,至今還難說完全平復。 光州城有許多地方以“5.18”命名:如“5.18”民主廣場(就是全羅南道道廳門前的廣場)、“5.18”紀念公園、“5.18”自由公園、“5.18”陵園、“5.18”公墓等。“5.18”公墓1997年落成,那時才得以將分葬在幾處的烈士遺體歸葬一處。每年“5.18”這天,韓國總統都要來這裡發表講演,緬懷長眠此地的烈士們對韓國政治民主化的貢獻。

2004年5月18日下午,兩個學生駕車陪我來到墓地,公墓坐落在光州的東南角,占地數百畝。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主體建築,位於墓地中央的是“5.18”民眾抗爭追思塔。下面數百座墳墓的碑文上寫著死難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他們大多數是出生於1960年前後的大學生,死時年僅20歲上下。公墓內還有一座“遺影奉安所”,供奉著“5.18”事件中死難者的遺像靈位。更使人震撼的是公墓內還有一個資料館,周而復始地播放著“5.18真相”的錄像片,長達1個多小時。幾乎是原汁原味地再現了那段血淋淋、慘不忍睹的歷史。可惜解說詞我一句也聽不懂。因為這些錄像中不時有英語、日語的解說,顯然是當時在現場的外國記者攝錄下來的。那天的公墓現場,被數不清的花圈、輓聯覆蓋著。前來悼念的人絡繹不絕。上午盧武鉉總統發表了重要的講演。筆者目睹了許多死難者親屬跪在墳頭悲痛欲絕的慘景。聽一個韓國朋友說,從市中心通往墓地的一條主路被稱作“眼淚之路”,每年來此掃墓的市民們沒有不痛哭流淚的。那天尤其引起我注意的是,在公墓門口,有幾個來自緬甸的大學生舉著一塊廣告牌,用韓文和英文寫著請求國際社會關注緬甸的民主、人權狀況。並向路人散發傳單介紹他們國內的民主運動。

每年的“5.18”前一周,整個韓國都在紀念“5.18”運動:電視有專門報導,報紙有專欄。大學校園內滿是“5.18”主題的各種報告會。光州市中心的道廳門前廣場(即“5.18”民主廣場)連續幾天有紀念“5.18”運動的大型晚會。整條錦南大街(正對道廳,是光州最繁華的大街)都布置成當年“5.18”的場景。馬路的兩邊掛滿了當年的照片;有隨著坦克開進城的頭戴鋼盔的士兵,有士兵闖進當年學生運動中心全南大學搜捕學生會領袖的恐怖,有市民支援學生的場面,也有市民軍與戒嚴軍對峙的場面。大街上扔滿了被踐踏過的小幅美國星條旗,以示抗議在“5.18”事件中,美國充當獨裁軍政府幫凶,鎮壓了這次學生民主運動。

386世代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當年“5.18”運動的參加者很多今天已經是韓國政壇的核心人物。

近幾年,韓國政壇有個“386世代”的說法。“3”指的是他們的歲數,這個群體大都三四十歲,“8”指的是20世紀80年代,正是這個群體的人上大學時期韓國獨裁統治轉向民主政治的動盪年代。“6”指的是20世紀60年代,他們是這個時期出生的。“386”人士大多積極參加了當年的“5.18”運動。他們思想左傾、主張社會正義,代表社會進步的力量,而與親美的保守勢力針鋒相對。盧武鉉說“386一代人是改革的核心力量”。在2003年盧武鉉上台時,總統的參謀班子(指青瓦台的秘書們)大多數是“386”世代人。而盧武鉉總統、李海瓚總理及政府很多部長在“5.18”運動時期多是激進民主運動的律師、勞工運動專家、民主運動領袖人物。他們當年正是因為替被捕入獄的學生(後來的“386”世代人)辯護而名聲大噪,或與“386”世代人有師生之情。他們上台後重用“386”人士也很正常。不過,金融危機後,韓國經濟一直不太景氣,保守派因此批評說,這與金大中、盧武鉉兩屆左翼政府重用“386”世代不無關係,因為“386”世代這一批人只會玩政治,不會弄經濟。

紀念影片

人生很長,革命很短——“光州慘案”的電影記憶

何東平

1980年5月18日,或許有些人在祈禱,有些人在戀愛,有些人在為了一毛兩毛的菜錢討價還價,還有些人在看那個時代的肥皂劇。 當對峙結束,軍隊開始毆打學生,鮮血灑滿光州的街道時,大多數市民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這正如《華麗的假期》一片的開場,影片主角民宇開著計程車在林蔭大道上愜意地行駛,路邊黃燦燦的麥穗隨風輕擺,天空晴朗煞是好看。隨之鏡頭一轉,即是韓國某部隊奉命空運去光州的場面,士兵們在機艙中接到長官的命令:“行動開始,我要他們的血。”像是吃了致幻藥的軍人,眼神兇惡。但在“陰雲密布”下的光州的夜晚,民宇像往常一樣開著計程車去接和自己相依為命的弟弟振宇去教堂,振宇是法學院學生,剛剛下晚課。他們在車內互相打鬧著,快樂而滿足。如果沒有那場震驚世界的政治風波,民宇和振宇這樣的年輕人的一生會被歷史的車輪默默碾過,像一粒粒塵埃那樣揚起又落下,驚不起一片雲彩。然而,一場莫名其妙的“叛亂鎮壓”卻使得他們被卷進歷史的風暴中心,他們的名字,也將在不久以後成為“自由民主鬥士”的代表被人們長期憑弔。這場“叛亂”正如其他一些“叛亂”或“暴亂”一樣,其真實面貌是由學生抗議集權統治、抗議獨裁政府,要求自由,要求還政於民而興起的民主運動。“全斗煥下台”,“結束軍政獨裁統治”,學生的抗議被當局粗暴地定性為叛亂,由此,軍隊四處進駐城市,隨時準備鎮壓;繼而,血肉橫飛,死傷無數——這悲劇性一幕,在世界歷史上慘遭撲殺的學生運動中幾乎都曾上演。

影片《華麗的假期》試圖表現和頌揚的,正是在這場運動中被罪惡的政治陰謀犧牲掉的普通民眾,他們是計程車司機、醫生、護士,老師和大中學生。自“光州慘案”發生以來,韓國的文藝工作者從未放棄過表達真理、還原真相的努力,各種涉及“光州事件”的影片層出不窮,也正是韓國各界人士的不斷努力,才使得真相一點點浮出水面。2007年的《華麗的假期》以其正面的展現成為這眾多影片的代表。然而,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11月23日晚,第28屆韓國電影青龍獎頒獎儀式上,事前曾獲得8項提名的話題影片《華麗的假期》卻顆粒無收,爆出最大冷門,不過,該片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成功跨入韓國影史票房榜第八位。

血洗光州

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平凡的計程車司機民宇,千方百計地追求與弟弟振宇同去教堂祈禱的護士申愛,單純善良、積極向上的振宇則一心要做法官。不料他們的生活被突如其來的事變打亂,從此走上反抗的不歸之路。事變的進程中,民宇和申愛相愛,而最終,他們的愛情敵不過無情的槍彈。影片以線性的敘事,將軍事鎮壓的過程描述得一絲不苟,片中對當時韓國政府和軍隊在鎮壓中喪失人性和殘忍行為的無情揭露,表現出影片製作者相當的勇氣。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光州事件”,這段韓國歷史上最為沉重的記憶在公開的媒體報導和文藝作品中被禁止提及。《華麗的假期》並不是第一部圍繞“光州事件”展開的電影,但其他同類電影所不能比的是,它試圖以故事片的手法重現從5月18日到5月28日那10天光州抗爭的完整經過,是韓國影史上第一部從頭到尾講述“光州慘案”的影片。

從普通人的視野出發,著力從個人的遭遇中還原歷史的真相是影片的用意所在。影片中有這樣一個場面,是在朋友伊金的“指點”下,民宇邀請申愛去看電影,此時街道上已充滿緊張氣氛,正當民宇看得開心時,突然,煙霧籠罩影院,“救命”聲刺耳來到,只見一個人掙扎著爬進影院,卻被後面趕來的軍人迅速打倒在地。慌亂的觀眾尖叫著湧出影院,衝到街上,卻都被眼前恐怖的畫面驚呆了:軍警在四處打人,或者不如說在殺人!鏡頭切轉,一個軍人好像瘋了一樣,使勁擊打一個學生,鮮血飛濺到電影海報上,慘不忍睹。申愛吃驚地張大嘴巴,轉過臉去,民宇的眼裡也充滿困惑和驚奇。

韓國當紅小生李俊基扮演的振宇是血氣方剛的學子,當得知自己的同學相彌在第一次衝突中即被軍隊打死時,毅然悲憤地決定參與“學運”。而影片主角民宇,不願意弟弟捲入隨時會喪命的鬥爭,雖然他在衝突伊始就為了保護申愛挺身而出襲擊了軍警,出於良知救助受傷的學生,他的心裡卻並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抵抗。

在振宇興沖沖地參加完遊行回家時,民宇揮手給了他一個耳光。很快事情似乎起了變化,當抗議的學生和市民收到廣播站播放的訊息——軍隊即將撤離光州市的軍方訊息時,他們手舞足蹈地慶祝勝利,一向愛開玩笑的伊金甚至當眾戲謔羞辱了軍人。善良的民眾當然不會知道,軍人們此時的隱忍是為了彼時更大的發泄。當韓國國歌奏起,太極旗在道廳樓頂升起時,市民們一同向國旗致敬,高唱國歌,然而緊接著,卻是軍人整齊劃一地舉槍,冷漠而殘酷地開始射擊,仿佛他們掃射的只是一群活動的靶子。“民宇們”由被動的抵抗到主動的還擊,暗合了中國的老話“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他們在退役將軍朴興洙的幫助與領導下,自組民兵隊,開始了與武裝部隊長達10天的對抗。在影片裡,導演以大量近乎慘烈的記錄鏡頭,赤裸裸地表現了民宇等人與軍隊血戰的場面,每一處都觸目驚心。影片快結束時,本來已準備投降的民宇,卻只是因為不願意被稱作“暴徒”而再次端起槍,於是他永遠也無法實現對愛人的諾言,成為紀念碑上一座冰冷的雕像。“暴徒”,這個軍隊強加在無辜學生和市民身上的污名,令民宇不惜生命去拒絕接受。幾乎所有參與保衛光州城的學生和市民都被槍殺了,當然,還有無數參與運動的人被捕入獄。

“華麗的假期”作為片名是一個反諷,但它來自當時軍事政權對“5.18運動”採取鎮壓的作戰代號。不能不佩服獨裁者的想像力,把一場殘忍的屠殺幻化作眩暈的迷夢。然而影片官方網站的名字則是:記住“5·18”。

革命者的愛情

和《華麗的假期》直面慘澹的歷史不同,2007年另一部韓國電影《古老的庭院》以一個悲劇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以“光州慘案”為故事背景,從側面痛擊了韓國那個不堪回首的獨裁年代。

《古老的庭院》改編自韓國著名作家黃石英的同名小說。主角吳賢宇是一個被獨裁政府通緝的社運分子,美術老師韓允姬將他藏匿在鄉下幾個月,其間他們產生深厚的感情並相愛。後因擔憂一起參與“光州民主運動”的朋友,吳賢宇與韓允姬分別,卻很快在漢城被捕入獄。17年後吳賢宇出獄,韓國已是民主之邦。而他當年的愛人韓允姬,也已死去多年。電影在吳賢宇尋找與韓允姬過往的美好記憶中,將現在和過去的情景以平行蒙太奇的手法互相穿接,物非情逝,唏噓不已。

影片中有一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當吳賢宇再次遇到當年一起戰鬥的夥伴時,大家都已到不惑之年。餐桌上朋友們都很沉悶,不多的談話間也只是隨便說說如今的事業和家庭,誰還在為昔日的“革命”發愁呢,明日的“稻粱”就夠人籌謀的了。一個事業有成的朋友這樣說另外一個失意者:“你呢,就知道喝酒,還有什麼人生。”他的朋友這樣回道:“那是因為人生時間很長,而革命很短。”這一句,真是道盡人世滄桑。隨後他和另一個喝醉了的人扭打在一起,這個曾經堅定的革命者這樣罵道,“你這個混蛋的背叛者!”被壓在地上的人則含混不清地說道,“混蛋,是啊,你,我,我們都是混蛋!”吳賢宇默默地看著這一切,他能說什麼呢?他又回想起和韓允姬初次相識的日子。

吳賢宇當初下定決心離開深愛的女人韓允姬,是因為對那些毀滅了一切的獨裁者刻骨的憤恨,是為了心中那難以抑制的獻身真理的崇高感情。那個時候對他來說,“革命”是無可阻擋的,即使是生死相許的愛情,也需要被犧牲。雨夜,當他離開時,韓允姬無奈而傷感地說,“我把你藏起來,還要照顧你,甚至讓你跟我做愛,你為什麼還要離開?再見了,你這個白痴!”誰能想他出獄後就與韓允姬生死相隔。當“革命”的理想已然實現,自己的人生卻並未因“革命”的勝利而變得更加美好,當初的選擇究竟是對是錯?也許有人會說,人生很長,革命很短,這只是犬儒主義者的心聲。然而,當理想的激情不再,喧囂終究歸於平靜時,那看似無窮無盡的人生,那剩下的漫長而無趣的人生,究竟要怎樣繼續呢?影片給出的答案,就是韓允姬留給吳賢宇一個可愛的女兒,這個女兒,值得他好好活下去。

一個人落寞的秋冬影像與殘酷的記憶畫面交替出現,在吳賢宇現實的形影相弔與過往二人歡愉的強烈對比中,觀者可以深刻地感受韓國曾經的獨裁政治和鎮壓“光州民主運動”對韓國人民造成了多大的心靈傷害。

《華麗的假期》中,“叛軍”的領袖朴興洙將軍說過這樣一句擲地有聲的話,“比槍炮更強大的,是人”。這話是針對前來光州市坐鎮屠殺的司令官崔勝基所言,朴將軍是想讓這個以為武力能戰勝一切的軍人知道,屠殺不能解決問題——“全斗煥下台後,1988年,光州‘5·18’事件很快就被國會重提。1993年第一個非軍人總統——金泳三上台,承諾為‘5·18’運動死難者建立國家公墓。1997年,金泳三簽署‘5·18’運動特殊法令,正式為‘5·18’運動正名,為死難者家屬支付賠償金。鎮壓‘5·18’事件的元兇兩名前總統全斗煥、盧泰愚以內亂罪被課以重刑。”

商業化方式

《華麗的假期》和《古老的庭院》都擁有商業電影的骨架。如果拋開“光州慘案”所造成的歷史心結不談,對於那些對“光州慘案”一無所知的觀眾而言,這兩部電影,不過都是既有暴力而血腥的街頭槍戰,又有甜美而感人的愛情,更有標準的韓國美人和俊俏小生,以及精緻的人物化妝和畫面影像的韓國娛樂片而已。

《華麗的假期》動用了韓國目前較紅的男女明星,幾乎所有的影片介紹都會特別加上這么一句:100億韓元打造的“韓國版珍珠港”戰爭大片。《古老的庭院》更是由近年頗走紅的池珍熙、廉晶雅聯袂主演,很多觀眾甚至就是因為主演去看的影片。

為了不讓片子過於沉悶和痛苦,《華麗的假期》甚至設計了兩個小丑式的搞笑人物調節氣氛,一個是拖家帶口的計程車司機,一個是自稱為社會渣滓的街頭混混。這兩個總是在最危急最慘痛的時刻出現,以戲劇化的身體語言和可笑的對白表情讓大家放鬆神經的人物的存在,或許是沉重的人們在緬懷歷史之時,所慣常的有意識的意義消解。

退役將軍朴興洙同樣是一個典型化的商業片人物。他在電影中所領導的全部由光州百姓組成的武裝反抗團體,應該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光州民主民眾抗爭領導部”的化身,然而這位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前特種武裝部隊首長所具有的冷靜、克制、機智,以及對軍械武器的熟悉,幾乎讓人們相信,他更應該出現在好萊塢的英雄主義大片裡,何況,他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女兒,以便為影片另外的主角構建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

無論如何,如果對比兩部片子中關於慘案經過的畫面,便會發現一些類似的鏡頭,人們對於慘案的記憶是那么的相似,應該相信,商業片的骨架之下,那慘痛的血的記憶才是導演真正希望傳達的東西。

巧的是,兩部影片的結尾也有些類似:《華麗的假期》一片最後,女主角申愛護士在一輛插著韓國國旗的吉普車上聲嘶力竭,一遍遍地重複哭喊:我們要戰鬥到底,我們不管怎樣都要保衛光州!親愛的光州市民們,請不要忘記我們……隨即,是民宇和申愛的婚禮合影,所有已經在鬥爭中被殺死的人都喜氣洋洋,唯獨活著的申愛面容悲戚,鏡頭定格,影片結束。

《古老的庭院》最後,鏡頭掃過並定格在韓允姬生前畫給吳賢宇的一張素描上。畫的最上方,是韓允姬的父親,年輕而滿臉書生氣,和她與吳賢宇的女兒恩晶,張揚著青春的活力;畫的兩邊,是美麗的韓允姬自己和她年老的母親;畫的最下方,是得癌症後剃了光頭的韓允姬和少年時代英俊的吳賢宇。

兩部電影,一張照片和一張畫,幾代人的人生都凝結在上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