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驗批判

在對先驗批判概念的這三層闡釋中,第一層闡釋源於康德,也是大家一直公認的東西。 《驗批判》沒有吸收現象學哲學在意識分析上的新成果,這是無庸諱言的。 但另一方面,這也是因為由康德奠定的先驗批判的基本方向,在現象學哲學中並沒有發生根本的逆轉,正如梅洛?龐蒂說“現象學是先驗哲學”一樣,因而從大處著眼,它們在思路和目標上是一致的。

內容介紹

《先驗批判》中作者對先驗批判的主要理解有三:從哲學角度講,它是對用來整理感性材料的認知圖式的先驗批判;從語言學角度講,它是對決定著話語編碼與意義生成的深層語法結構的敘事學分析;從精神生產方式角度講,它是對在精神再生產之前就已存在的生產者的內在生產觀念的批判考察。在對先驗批判概念的這三層闡釋中,第一層闡釋源於康德,也是大家一直公認的東西。而後兩種闡釋則是在現代學術視野中的進一步發揮。這種發揮當然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因為在“先驗形式”、“深層語法結構”和“內在生產觀念”之間存在著一種家族類似關係。
正如一些學者指出的那樣,在《先驗批判》中的確充滿了康德氣息,因而在基礎理論上它並沒有什麼值得宣揚的創新,如果一定要說說《先驗批判》這個話題的意義,那么我以為就在於它對經驗論在某種程度上的清理和限定,尤其是針對經驗主義或理性獨斷論對先驗哲學的誤讀和歪曲的“批判式還原”,並且相當明確地肯定了先驗批判對於代表著人類理性本體的學術文化的重要意義。很明顯,要把先驗批判工作深入下去,僅有康德這一古典的精神資源當然是不夠的。還可以坦白地承認,由於“術業有專攻”以及對現代先驗哲學理論??如現象學哲學等準備不足等原因,我自己也不是談先驗批判話題的合適人選。就中國學術思維的整體水準而言,我覺得能夠老老實實地接受一點康德哲學的啟蒙,知道在生命中有一種不同於實用機能的純粹理性,尤其是知道它對一個有尊嚴的精神生命的重要意義,已經足夠了。
《驗批判》沒有吸收現象學哲學在意識分析上的新成果,這是無庸諱言的。但另一方面,這也是因為由康德奠定的先驗批判的基本方向,在現象學哲學中並沒有發生根本的逆轉,正如梅洛?龐蒂說“現象學是先驗哲學”一樣,因而從大處著眼,它們在思路和目標上是一致的。也可以說,在先驗哲學和現象學之間,並沒有顛覆性的解構行為或根本性的轉型,不過是在現代現象學哲學中,把康德對自我意識結構的分析做得更加細緻,諸如胡塞爾特別關注的“意識行為與對象的相應性”、“對象在意識中的構造問題”等,都是如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