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僕都尉

僮僕都尉

官名是匈奴官名。公元前92年,匈奴右日逐王置,常居焉耆、危須、尉黎間,以領西域各國,向其徵收賦稅。僮僕即奴隸之義,以“僮僕”為官名,蓋視西域各國為匈奴之僮僕。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日逐王先賢撣率眾降漢,僮僕都尉遂罷。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僮僕:僕役。

都尉:武官名。始置於戰國,位略低於將軍。秦時設郡,掌郡內軍事。西漢時為郡守之輔佐,掌全郡軍事。東漢時廢,但在邊郡仍設定,或遇有戰事時臨時設定。唐代至明代為勛官稱號,有輕車都尉、騎都尉等。清代時為三四品武散官。

史料考證

僮僕都尉都尉
關於“西域都護”的論者,大有人在,通觀論證,基本類同,所引史料,或長或短,均出《漢書·鄭吉傳》和《漢書·兩域傳序》。現把這兩段史料,比較詳細的予以摘引。《漢書·鄭吉傳》說:“自張騫通西域,李廣利征伐之後,初置校尉屯田渠黎。至宣帝時,吉以侍郎田渠黎積穀,因發諸國兵,攻破車師,遷衛司馬,使護鄯善以西南道。神爵中,匈奴乖亂,日逐王先賢撣欲降漢,使人與吉相聞。吉發渠黎、龜茲諸國五萬人,迎日逐。……漢封日逐王為歸德侯。吉既破車師,降日逐,威震西域,遂並護車師以西北道,故號都護,都護之置,自吉始焉。上嘉其功效,乃下詔曰:‘都護西域騎都尉鄭吉,拊循外蠻,宣明威信。迎匈奴單于從兄日逐王眾,擊破車師兜訾城,功效茂著。

在漢王朝對西域實施有效控制之前,匈奴勢力對這一地區有顯著的影響。這就是所謂"西域諸國""皆役屬匈奴"的時代。

漢書》卷九六上《西域傳上》記載:"匈奴西邊日逐王置僮僕都尉,使領西域,常居焉耆、危須、尉黎間,賦稅諸國,取富給焉。

"僮僕都尉"是漢文義譯匈奴官職特例之一。分析"僮僕"取義以及"僮僕都尉"居地和"僮僕都尉"設定的時段特徵,對於理解和說明這一階段的西域史和匈奴史,是有意義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