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周期理論

債務周期理論亦稱債務周期假說或國際收支階段論,是全面闡述一國在參與國際投資進程中呈現出的具有周期性特點的理論。

概述

債務周期理論亦稱債務周期假說或國際收支階段論,是全面闡述一國在參與國際投資進程中呈現出的具有周期性特點的理論。西方經濟學家凱爾斯尼首次提出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聯繫的。美國經濟學家金德爾伯格對此作了近一步的發展。該理論強調外資中除了外援和外國直接投資以外,仍有還本付息的外債,外資流入的過程也是外債積累的過程。

債務周期理論的代表人物為埃弗拉莫維克(Avramovic, D.),他提出債務周期的分三個階段;債務周期的條件,邊際儲蓄傾向大於投資率;邊際出口傾向大於邊際進口傾向;利用外資建設的項目必須有較高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並能出口創匯。

後來,費歇爾(Fisher, S.)和弗蘭克爾(Frenkel, J. A.)在1972年發表的《投資、兩部門模型、債務及資本品的交換》一文中運用分階段法提出了債務周期理論,並提出了五階段債務周期模型:①不成熟的債務人階段,貿易逆差,淨資本流入,利息淨流出,債務上升,此階段以外資彌補外匯缺口。②成熟的債務人階段貿易逆差下降,甚至開始有貿易順差,淨資本流入下降,利息淨流出,債務積累速度遞減。③債務減少者階段 貿易順差上升,資本開始流出,利息淨流出下降,淨外債下降。④不成熟的債權人階段 貿易順差下降,甚至轉為逆差,利息由淨流出開始向淨流入轉變,擁有的外國資產淨積累。⑤成熟的債權人階段貿易逆差,利息淨流入,淨外國資產緩慢增長,完成由債務人向債權人的轉變。

內容

根據國際資本流動的結果,可將各國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債務國,即淨資本流出額為負值的國家;另一類是債權國,即淨資本流出額為正值的國家。一般來講,國際債務周期理論認為,一國在參與國際投資進程中,一般要經過如下幾個階段:1、不成熟債務國階段。2、成熟債務國階段。3、債務減少國階段。4、不成熟債權國階段。5、成熟債權國階段。

債務周期理論從動態角度分析了一國國際借貸地位發生變化的周期性規律。在一定程度上,該理論為各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制定巨觀經濟政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該理論論證了經常性項目(主要是國際貿易收支)與資本項目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係,並認為,一國通過利用外資,可以促進對外貿易,使之成為順差。近年來,一些西方發展經濟學家根據該理論派生出各種有關的債務周期數學模型,研究開發中國家重債國所面臨的問題。

同時也應當看到,該理論只是抽象的描述了各國在參與國際投資進程中的一般周期性特徵,也有其局限性。實際上,各國的政治制度、經濟體制、社會環境、資源稟賦、勞動者素質以及對外開放的程度不同,因此,其在債務周期各個階段所經歷的時間以及特徵往往與債務周期理論的論述不一致。如美國一由債權大國淪為債務大國,該理論對此還不能做出令人滿意的解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