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植物)

傳播(植物)

 植物的繁殖體或傳播體,如孢子、種子和果實等以各種方式脫離母體散布到各處的過程。繁殖體在適宜的環境下可發育成新個體。

傳播(植物)

正文

 苔蘚和蕨類植物散出孢子,孢子在一定的條件下可發育成配子體〔見世代交替(植物)〕。
種子植物在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中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傳播種子的方式,有自力的傳播和藉助外力的傳播(見圖)。
傳播(植物)傳播(植物)
外力傳播 風力 借風力傳播的種子多數輕而細小,具有各種適應性的繁殖體:①粉塵繁殖體。種子一般重量為0.003~0.004毫克,胚和胚乳不發達,儲藏物很少。如絲石竹、風鈴草、列當科以及蘭科等植物的種子。②具毛的繁殖體。種子表面具毛,如柳屬;有的瘦果上長有羽狀的冠毛,如蒲公英屬和斑鳩菊屬。③具翅的繁殖體。翅可以由種皮發育,也可以由果皮、花萼等其他部分形成,如槭屬,白蠟樹屬和龍腦香科的坡壘屬的翅果是由萼片發育來的,而紫葳科的Bignonia屬、茜草科的金雞納屬以及辣木科的辣木屬等植物種子的翅是由種皮發育來的。松樹種子的翅位於種子的一端、金雞納屬和鳶尾屬種子的翅位於種子周圍。榆屬的果實是由扁平狀的翅包圍著整個果實。
藉助動物 ①經動物消化道。如番茄的種子具堅硬的種皮,稗草的果實具堅硬的果皮,被鳥獸吞食後不受消化液的侵蝕,排出體外後仍可萌發。②附著動物體表。這類種子或果實表面具有刺鉤,當人或動物經過時,可附於動物的皮毛、羽毛及人的衣服上,被帶到別處;如鬼針草及蒼耳等的果實具刺,土牛膝的果實有鉤等。還有的果實和種子具粘性物質,可粘附在鳥類及其他動物足趾和身上;如唇形科的山香屬植物和亞麻的種子。③經動物收集。具有大量油脂或澱粉等貯藏物質的種子 (如松子等)或果實,常常被動物採集或收藏。其他如杏、桃等植物的果實,具有美麗的顏色和可食的果肉,吸引人和動物收集,使種子得以傳播。④經人的活動。如雜草種子,在鐵路、航空、水運等過程中,連同貨物,穀物等一起輸入或輸出。在引種馴化工作中,人類常把某些植物的種子播種到自然傳播達不到的地方。
水流傳播 通過江、河、湖、海灣中水的流動,將種子或果實帶到別的地方。這種果實多數較輕,有的具海綿組織,組織內有空氣;有的表面光滑具蠟質或纖維,如有非常發達的纖維層的椰子,可以在河水或海水中漂浮得很遠而不壞。蓮的果實成熟後落在水面上也可隨水漂流到很遠的地方,待其海綿組織腐敗後,種子脫落,沉入水中便可萌髮長成新植物體。其他靠水傳播的還有露兜樹屬,夾竹桃科的海杧果等植物。
自力傳播 這類植物的果實在成熟過程中,由於各層果皮乾燥時收縮不均,其間張力達到一定程度後可使果實突然裂開,把種子彈射到四周;所以又把這類果實稱為爆發式的果實。許多豆科植物如豌豆、黃豆、綠豆等成熟時果莢沿二縫線裂開使種子散落出去。鳳仙花的果實成熟後,外果皮一觸即開裂。內果皮突然內卷外凸,使種子向四周射出。牻牛兒苗科的老鸛草屬的果實成熟後,果皮乾燥,由基部向上捲曲,花柱也裂開,使種子散播出去。另有極少數植物如葫蘆科的噴瓜,在成熟時能自行將種子噴出。矢車菊屬野燕麥三葉草等植物由於傳播體上的剛毛總苞片、萼片等部分的吸脹作用,使其能在地面爬行或跳躍,藉以實現傳播。
植物的傳播體一般是種子和果實,但花的部分或營養器官,甚至整個植株也可作為傳播體;如藜科中的某些種屬植株乾枯後整株可以隨風滾動轉移。
參考書目
 K.S.Bilgrami, C.M.Srivastava and J.L.Shrema-Li, Fundamentals of Botany, Vikas Publishing House PVT., Ltd.,1980.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