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永聚

傅永聚

傅永聚,男,漢族,1954年生,山東平度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 曲阜師範大學國學院院長、孔子文化研究院院長。

人物簡介

傅永聚,男,漢族,1954年生,山東平度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個人經歷

傅永聚傅永聚

1982年1月畢業於曲阜師範學院,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7年6月畢業於山東大學,獲山東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1993年6月畢業於山東大學,獲山東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主要學術研究方向為孔子與中國儒學史研究。1994年任歷史系主任;1999年任曲阜師範大學副校長、兼首任孔子研究院院長(2000-2009年)、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2001年任濟寧市政協副主席;2003年任山東省政協常委;2011年12月任曲阜師範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兼任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國際《尚書》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宣傳出版委員會委員、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農民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孔子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山東孔子學會執行會長、山東大學儒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山東省青少年教育科學研究院顧問專家、齊魯膳藝研究院永久顧問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1997年獲曾憲梓全國優秀教師三等獎,2006年12月被選拔為濟寧市第二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曾以本人學術成果為主,成功地申請到“孔子文化研究”山東省泰山學者崗位。

主要貢獻

從大學三年級開始在《文匯報、學術版》上發表文章始,涉足學術研究領域,視野寬闊。研究範圍跨有歷史、哲學、文學、教育等學科,成果豐厚。迄今已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20世紀中國的儒學研究》(2002--2004年)和《中華倫理智慧與當代心態倫理研究》(2007-2011年),免於鑑定、優秀;主持完成山東省社科重點規劃項目《儒家哲學的當代嬗變與發展研究》(2005年)、山東省教委項目《唐代婚姻家庭研究》(1995年)和深見東州儒學研究基金項目《儒家政治思想研究》(2001年);並作為前三位學術骨幹參加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運河文化史》(1998年)、《儒家理論及其現代價值研究》(2001年)和《人文奧運與儒家文化研究》(2006年)等3項,省部級6項。現正主持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環塔里木歷史文化資源調查與研究》(11&ZD099)中子課題《環塔里木出土文書研究》和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尚書>學文獻集成與研究》(12&ZD155)中子課題《<叢書><類書>中尚書學集成》和社會重大委託項目《中華倫理範疇研究》(2005年);受濟寧市教育局聘任,擔任濟寧市中國小教材《中華經典誦讀》主審(2008年)。已出版《二十世紀儒學研究大系》(21卷,中華書局)、《唐代民族與文化新論》(山東大學出版社)、《中國古代史新論》(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中國政治制度論綱》(吉林人民出版社)、《中國傳統文化精要》(西安出版社)、《中華倫理範疇》(共67卷,已出版第一函10卷、第二函9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華傳統蒙學》(五種,藍天出版社)、《生活中的儒家倫理》(上、下卷,山東文藝出版社)、《儒家政治理論及其現代價值研究》(中華書局)和《<春秋繁露>新注》(合著,商務印書館)等專著11部,作為主要作者參編12部,發表學術論90餘篇。科研和教學成果獲省部級一、二、三等獎11項。《二十世紀中國的儒學研究》項目,以高質量提前結項,免於鑑定,被全國社會科學規劃辦列為“十五”優秀項目,向全國推薦(見全國社科規劃辦主頁《成果選介、歷史欄》和《優秀成果選介、哲學欄》,被同時推薦);專著《二十世紀儒學研究大系》被中華書局列為百部經典圖書之一,被台灣出版界評為“近年來大陸出版物精品”之一;並被台灣多所大學列為研究生教材,還被海外美、英、日、韓等10多所大學圖書館收藏。

《二十世紀中國儒學研究大系》是一項填補國內學術空白的課題,此項目不僅有重要的學術理論價值與文獻參考價值,還可為新世紀儒學研究、人類社會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提供可借鑑的歷史經驗,具有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該書總結百年來中國儒學的研究成果,為新世紀中國的儒學研究提供主要的參考文獻;洞悉百年來中國儒學研究的走向與心態演變,探討中國傳統學術向現代學術轉型的特徵,研究儒學現代化的歷程,從一個側面反映中國現代思想發展的百年歷程。《大系》是一部中國現代儒學研究的世紀年鑑。我國著名哲學家張岱年先生以“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作序,給與充分肯定。台灣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德成先生親自題寫書名,黨和國家領導人谷牧、姜春雲、王丙乾和國際儒學聯合會專函祝賀。中央電視台CCTV讀書節目和新華社、光明日報 、中國教育報、中國文化報等20多家主流媒體以及30多家地方台紛紛報導。著名哲學家張立文先生認為:“傅永聚、韓鍾文主編的《二十世紀儒學研究大系》叢書,較為精闢地收入中國人研究儒學的一些代表性文章和著作,是一套值得參考的叢書”(《中國藝術批評》2007、4、4).在2005年全國首屆哲學大會上,該文作為第7分會場的重點學術發言;在2008年1月美國國會圖書館與馬里蘭大學召開的國際儒學學術會議上作中國當代儒學研究新進展的報告,均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

《中華倫理範疇》(叢書)是目前國內體系最為完備、內容最為翔實、系統研究中華倫理道德的巨著。全書共選取中華倫理道德的67個範疇如仁、義、禮、智、信、和、勇、儉、孝、愛、誠、廉、忠、德等,每一範疇勒為一卷,每卷30萬字,共67卷約2000萬字,每次出10卷左右,第一函10卷350萬字2006年10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季羨林先生在301病房中欣然為之題詞“中華倫理,源遠流長,東方智慧,澤被萬方”;張立文先生在酷暑中親自寫了2萬字的長序,稱讚:“《中華倫理範疇》叢書的出版,將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這也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後世的重大文化工程。”新書甫出,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媒體及時給予報導,肯定該書在提倡“八榮”、反對“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中和以人為本,建設和諧社會中的顯著作用。海峽兩岸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院長張立文、台灣東吳大學教授郭梨華、台灣彰化師範大學教授張麗珠和台灣政治大學教授劉又銘等撰文對該書的問世給與高度評價(載《光明日報》2008年2月22日7版)。迄今《中華倫理範疇》第一函10卷300萬字已獲濟寧市2007年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山東省高校2007年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2008年6月獲山東省第22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2年12月仍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第二函9卷300萬字(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華倫理智慧與當代心態研究》07BZX048的階段性成果之一)。為了社會推廣和普及,還把《中華倫理範疇》的內容編成通俗易懂的64字訣(《聯合日報》2006年8月10日)),以達到婦孺皆知、人人明白的效果;並將陸續出版系列配套讀物,包括口袋書、光碟、連環畫、電子課件以及錄音錄像帶等。

在文學領域,新創作了208行、中、英、日、朝鮮四種語言的長詩《孔子讚歌》(外文出版社,2011年5月),通過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形式,使文化偉人孔子影響全球、婦孺皆知,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被美國學者譽為“一首適合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介紹孔子及其成就的佳作”,填補了漢族英雄史詩的空白,也填補了中華民族孔子讚美詩領域的空白。該書出版後,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孔子第78代嫡孫、現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垂長先生親自作序。2011年2月,作者在美國普度大學演講,收到普遍好評。

在教育領域,主編《中國傳統文化精要》,由西安出版社2000年出版,作為改革中國傳統文化教學改革的教材(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上萬名學生受到了薰陶;主編《中華傳統蒙學》(五種),由藍天出版社出版,成為2007年幼兒教育的暢銷書,被北京大學人才研究中心推薦為少兒優秀讀物。主審《中華經典誦讀》教材,被70多萬中國小生所使用,社會效果良好。

主編的《生活中的心態倫理》(上、下卷,65萬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0年),力圖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做起,在草根階層普及與套用儒家倫理道德,提升國民的公共道德意識水平,弘揚中華民族倫理精神。社會反響良好,榮獲2011年山東省首屆社會科學普及成果一等獎和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十大作品獎;2012年12月榮獲山東省第26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在古籍整理領域,出版《<春秋繁露>新注》(合著),由商務印書館2010年07月出版。

在儒家基本理論研究方向,中華書局2011年09月出版的《儒家政治理論及其現代價值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儒家理論及其現代價值研究》(01BZS021)的結題成果之一。

在儒學研究領域有較強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具有較強的學術團隊組織能力。指導培養青年教師10人;現為歷史文化學院、孔子文化學院、山東省儒學研究基地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已指導博士生5名,其中韓國留學生1名;指導博士後7名),所指導的博士生獲山東省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獎一等獎;領銜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和國家特色專業---歷史學;是山東省“十二五”特色重點學科---專門史和山東省“十二五”強化建設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孔子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的第一學術帶頭人,擔任新成立的曲阜師範大學儒學研究中心主任,統領、協調全校的孔子研究工作,爭取早日建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和實現國家重點學科的新突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