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察吊艙

偵察吊艙

偵察吊艙,是一種方便實用的機載戰術偵察系統,主要掛載在戰鬥機或者偵察機上。偵察吊艙能夠方便地安裝或拆卸,同時能靈活地加裝或換裝偵察感測器,因而受到各國空軍的青睞,並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幾場局部戰爭中得到了很好的套用,如英國空軍的Vicon 18型(也稱GP-1型)吊艙等。

定義

偵察吊艙,是一種方便實用的機載戰術偵察系統,主要掛載在戰鬥機或者偵察機上。偵察吊艙能夠方便地安裝或拆卸,同時能靈活地加裝或換裝偵察感測器,因而受到各國空軍的青睞,並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幾場局部戰爭中得到了很好的套用,如英國空軍的Vicon 18型(也稱GP-1型)吊艙等。但是由於這一代吊艙通常都採用膠片式相機,偵察效果不如人意。

發展過程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感測器技術、信息處理技術、信息傳輸技術等的不斷進步,世界各已開發國家紛紛研製出新一代吊艙,這一代吊艙主要採用CCD數字式光電照相機、紅外感測器設備和偵察雷達等。同時,大量採用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數據傳輸和圖像傳輸技術,使偵察吊艙技術的發展步入一個新的階段。

例如,英國空軍1997年開始換裝的EOGP-1偵察吊艙,配備的就是一台8010型CCD光電相機和一台“守夜”紅外行掃儀。以後,又在此基礎上,發展了具有低空型和中空型的“聯合偵察吊艙”,裝備的也是光電相機和紅外行掃儀,但該系統加裝了1553B數據匯流排,可以將GPS(全球定位系統)的信息插入到偵察圖像中。但是,其偵察圖像數據還是等到載機返回地面後,再送到英國空軍的“地面圖像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因此,影響了獲取偵察圖像的實時性。在2004年,中空型的“聯合偵察吊艙”採用數字式的圖像記錄器(取代現有的視頻記錄系統),這樣,偵察吊艙的數據就可以實時地傳送到各有關用戶。對以色列來說,1991年的伊拉克戰爭,以色列數次遭受伊拉克彈道飛彈的攻擊。戰爭的教訓,促使以色列加快發展能夠探測這種快速安裝和拆洗的飛彈發射架的雷達型偵察吊艙。戰後,以色列埃爾塔公司研製成功了“戰術全天候遠距離捕獲”(TACL)合成孔徑雷達吊艙。該吊艙長度約4.9米,重量600千克,雷達的工作頻段為X波段,天線採用機械掃描方式(方位為180°),在9000米的高度,作用距離為55千米,最遠的作用距離為166千米。

進入21世紀以來,美軍主要發展的是兩種新型的偵察吊艙,一種是空軍用的稱為“戰區機載偵察吊艙”(TARS),一種是海軍用的稱為“共享偵察吊艙”(型號為AN/ASD-12V)。

Syrel電子偵察吊艙

法國” 幻影”F1配置的Syrel電子偵察吊艙,是掛載於戰術飛機機身下的電子偵察吊艙,可在戰術飛機低空突防過程中實施電子偵察,對電磁威脅環境進行自動探測、分析、記錄,進行識別和定位,並在一定範圍內確定敵方雷達的狀態。所截獲的數據可傳送到有關方面,供執行轟炸任務的攻擊編隊使用。

接收機包括一部微處理機,該微處理機可調諧接收機,控制靈敏度、頻寬、中頻選擇、頻率掃描及掃描速度,也可控制天線轉換,完成定位計算等。微處理機處理的數據可用記錄器記錄下來。此系統可以輸入機載慣性導航的數據。飛機返回基地後,對記錄的數據進行處理。計算機通過三個位置的數據,用三角定位法確定威脅雷達坐標,把敵方雷達的全部信息記錄下來,然後去轟炸。

該系統由吊艙艙體、轉換器、接收機和處理器、前後向天線、記錄器、放大器、冷卻系統、熱交換器、低壓電源等組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