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邙嶺鄉東才莊

偃師邙嶺鄉東才莊

偃師邙嶺鄉東才莊位於偃師縣城西北部約11公里,經度是東經112.27度,緯度是北緯37.73度,是洛陽著名的花木園藝培養基地,具有一定的優久歷史。

東才莊位於偃師北部,與孟津縣的鐵路村相領,村中有開洛高速經過,處於暖溫帶南緣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屬於邱嶺地帶,(開封至洛陽的高速公路,屬於連霍高速的一部分,連雲港至霍爾果斯的一部分),距鄭州約93KM,連雲港668KM,在東才莊的山頂有一座漢墓,為漢光武帝劉秀兒子的墓冢(俗名要要冢,傳說劉秀的兒子有個特點是反事都和劉秀對著幹,劉秀指東他就要往西,劉秀指西他就往東,等到劉秀臨終的時候對他的兒子說,我死以後,把我葬在黃河邊,劉秀的兒子哭著說,我一定按你的囑託去辦,結果,劉秀葬在孟津縣的鐵謝村的黃河灘,劉秀的兒子葬在邙山上),其墓冢長寬約10米左右,高度約為15米,山下有藍太子陵,東才莊所處地帶氣候溫合,所出產紅薯香甜可口,東才莊人口約七千人左右,比較有名的街是南王街,在長約二百米左右的街上,基本上每家都有大學生在上學和參加工作,是村里最著名的街區,現在比較有名的是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王際欣(現為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會會長),漯河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王增卷,西安地質大隊書記李四森,東才莊國小校長王文索,青海省建設廳廳長王西明等,南王街的家庭比較注重學生的學習探索能力,是全村考上大學最多的街區,是全村引以為傲的地方,
邙嶺鄉簡介
邙嶺鄉位於偃師市北部的邙山嶺上,東接山化鄉和鞏義市康店鄉,北部、西部同孟津接壤,南連城關鎮和首陽山鎮,轄14個行政村,164個村民組,呈東西條狀分布,總面積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8萬畝,處於高度貧水區,總人口3.4萬人。2004年度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5708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3128.82元,財政收入達到467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34.14元,城鄉居民儲蓄總額9459萬元,人均居民儲蓄總額2716.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50.00元。
境內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邙山上自東向西有舜帝廟、薄姬廟、玄武廟、馮王廟,邙山主峰首陽山的伯夷叔齊墓,趙坡村曹丕墓遠近聞名。邙嶺鄉地勢平坦,交通便利。310高等級公路橫貫全鄉東西,鄉政府所在地有開洛高速公路偃師出入口。縣鄉公路遍布全鄉,有7條柏油路可連線310國道、207國道,交通極其方便。境內35KV變電站可充分保證工農業用電。
邙嶺黃楊享譽半箇中國。黃楊一年四季長青,是綠化環境的理想花木,是坡嶺區農民發展花木生產的理想樹種。近十年來,偃師市邙嶺鄉以省莊、楊莊等6個村為主,大力種植黃楊,種植面積達7000畝,成為省內外頗有名氣的黃楊種植基地。邙嶺鄉種植黃楊效益高。黃楊幼苗定植一年後,畝銷售額一般達3000—4500元,平均純收入2000—3000元;二年生黃楊苗純收入在4000—6000元。購進、銷售渠道暢通。鄉成立了果木花卉公司,專門負責到全國各地購進、銷售苗木,使黃楊種植基地與市場形成良性大循環,產銷兩旺,苗木銷往20多個省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