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率

倍率

倍率(Override),使操作者在加工期間能夠修改速度的編程值(進給率、主軸轉速等)的手工控制功能。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倍率倍率
倍率(Override),使操作者在加工期間能夠修改速度的編程值(例如,進給率、主軸轉速等)的手工控制功能。
從焦距(以毫米以單位)可看出鏡頭的倍率。鏡頭的倍率能夠影響圖像上景物的大小。長焦距鏡頭(焦距數值很大,如85毫米,150毫米,200毫米)的視角比短焦距鏡頭的視角要窄一些。長焦距鏡頭放大得越多,遠處景物就會越近,這一點很重要。
例如,自然和野外攝物就是這樣。短焦距鏡頭(視角寬)例如28毫米,35毫米,就是更寬闊的視角,並且拍攝景物也能容納得更多,這一點在小範圍攝影上是很用處的。
很多人總認為倍率越高越好,市場上有些望遠鏡竟然虛假地標為990倍!實際上,一架望遠鏡的合理倍率是與望遠鏡的口徑和觀測方式相關的:口徑大的,倍數可以適當高些,帶支架的的可以比手持的高些。
倍率越大,穩定性也就越差,觀察視場就越小、越暗,其帶來的抖動也大增加,呼吸的氣流和空氣的波動對其影響也就越大。
手持觀測的雙筒望遠鏡,7-10倍之間是最合適的,最好不要超過12倍,如果望遠鏡的倍率超過12倍,那么手持觀察將會很不方便。世界各國軍用的望遠鏡也大多以6-10倍為主,如我國的軍用望遠鏡主要是7倍和8倍的,這是因為清晰穩定的成像是非常重要的。

操作步驟

倍率倍率
1、放大倍數太大,不宜穩定。雙筒望遠鏡一般用手持,超過10倍左右晃動厲害,不利於觀察,眼睛容易疲勞,甚至引起噁心。固定望遠鏡倍數太大也會因為風吹草動引起震動。對於自己,12倍為手持極限,而且觀察時最好肘部有依託,身體或望遠鏡依附某些固定物體。
2、放大倍數大,則實際視野相應減少。一般來講,倍數越大,可同時觀察的區域就越小。這不僅僅是因為目鏡的原因,即便目鏡在焦距變化時能夠保持視在視角不變(例如60度),也會因觀察區域的減小使得視野與放大倍數成反比變小。這樣,就不利於發現和尋找目標,對於經常變換目標的觀察觀測尤其不利。即便是找好了目標,架子稍有晃動就容易失去目標。對於沒有自動跟蹤裝置的,要經常手動調節才能使目標保持在視野之內。
3、在相同物鏡口徑的情況下,倍數越大,亮度成平方反比越低。例如口徑50mm,7倍時亮度(指數)為50,10倍為25、15倍為11、25倍為4,而物體的亮度的減小會直接影響人眼的觀察效果(人眼的分辨能力、色彩能力均隨著亮度的減小而變得越來越差)。一般來講,白天亮度小於5、夜間亮度小於20時,觀察暗弱物體就很難。大口徑的望遠鏡在這一點上就具備優勢,例如,口徑300mm的反射鏡,放大50倍時,亮度仍為36(非常亮)。另外,觀察太陽系亮天體時,由於亮度高,基本不受此限制。
4、大倍數的取得一般通過短焦距的目鏡來進行的。目鏡焦距短,會造成鏡目距離(即出瞳距離)小、視在角度小等遺憾,造成觀察不舒服、不適合戴眼鏡者等問題。
5、大氣本身等觀測條件的不理想也限制了最高的放大率。大氣有個寧靜度,好者可以達到1角秒以下,儘管這樣,對於人眼最好1角分的分辨能力,放大倍數超過100就會受影響,例如看月面會產生“蒸汽”上升的抖動效果,角度越低現象越嚴重。如果觀察時大氣寧靜度很好,就可以相應選擇更高一點的放大倍數。
6、倍數選擇的太大,超過了理論分辨極限,會造成無效放大。理論上,望遠鏡的分辨能力有個極限,為140/口徑毫米數,單位是角秒(是以觀察人眼最敏感的黃綠光為基礎計算的)。再好的望遠鏡也超不出這個極限,只能是接近。由於望遠鏡的功能之一是觀察細節。倍數選擇太大以後,由於這個理論極限,再放大已經不會有更多的細節出現,因此也失去意義了。但放大倍數到底選擇多大,不僅與望遠鏡的理論分辨能力有關,而且還與當時的觀測條件,尤其是與觀測者本身的眼力有關。選擇倍數是物鏡口徑的毫米數乘1.5的說法(也有乘2的說法),是對於普通條件下的一種參考值。眼力不好、望遠鏡質量好就可以把倍數選擇大點;相反,眼力很好(或觀測時不想看到太多的不理想成像)、望遠鏡質量一般,就可以把倍數選擇的低一點。例如,口徑80mm的折射鏡,最大可以選擇120倍至160倍。

放大倍率

光學透鏡性能參數,是指物體通過透鏡在焦平面上的成像大小與物體實際大小的比值。在相機鏡頭中,一般會標稱“最大放大倍率”,指該鏡頭在:1.最大焦距(定焦頭焦距恆定);2.清晰成像的最近拍攝距離;
兩個條件下的放大倍率值。這時的放大倍率值是這個鏡頭放大倍率的最大值。
例如:某70-200mm焦段的鏡頭標稱放大倍率為1/6.5,是指該鏡頭在200mm焦段、能清晰成像的最短拍攝距離拍攝時,焦平面上的成像與被攝物體實際大小的比值為1/6.5。大多數相機鏡頭的放大倍數是小於1的,也就是說大多鏡頭的成像其實是縮小的。
從焦距(以毫米以單位)可看出鏡頭的倍率。鏡頭的倍率能夠影響圖像上景物的大小。長焦距鏡頭(焦距數值很大,如85毫米,150毫米,200毫米)的視角比短焦距鏡頭的視角要窄一些。長焦距鏡頭放大得越多,遠處景物就會越近,這一點很重要。
例如,自然和野外攝物就是這樣。短焦距鏡頭(視角寬)例如28毫米,35毫米,就是更寬闊的視角,並且拍攝景物也能容納得更多,這一點在小範圍攝影上是很用處的。很多人總認為倍率越高越好,市場上有些望遠鏡竟然虛假地標為990倍!實際上,一架望遠鏡的合理倍率是與望遠鏡的口徑和觀測方式相關的:口徑大的,倍數可以適當高些,帶支架的的可以比手持的高些。
倍率越大,穩定性也就越差,觀察視場就越小、越暗,其帶來的抖動也大增加,呼吸的氣流和空氣的波動對其影響也就越大。手持觀測的雙筒望遠鏡,7-10倍之間是最合適的,最好不要超過12倍,如果望遠鏡的倍率超過12倍,那么手持觀察將會很不方便。世界各國軍用的望遠鏡也大多以6-10倍為主,如我國的軍用望遠鏡主要是7倍和8倍的,這是因為清晰穩定的成像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