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在藝術中的誕生

在人類學的背景中,從人類經驗、世界經驗、他人經驗和自我經驗里,我們找到了這種變化的哲學動機。 羅貝爾·勒格羅,法國卡昂大學及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哲學教授。 貝爾納·福克魯爾,作曲家,比利時Liege音樂學院音樂學教授。

內容介紹

繪畫,可以通過一個身體、一張面孔、一個獨一無二的眼神、生動地講述不屬於其他任何人的某個人的一生。然而,個體這個必須加以明確的詞語卻並不總受到重視。
音樂,可以通過模仿內心的感覺、精妙獨特的樂曲、對比強烈的情感藝術給聽眾帶來無法言表的愉悅和驚愕。可是,構成音階和節奏的數和比例是上帝指揮宇宙時發出的聲音。
終於到了中世紀末,人性與主觀漸漸在藝術中挺起了胸膛。在人類學的背景中,從人類經驗、世界經驗、他人經驗和自我經驗里,我們找到了這種變化的哲學動機。一種個體對個體談個體的新的美學關係逐步確立。雖然,當代藝術面臨嚴酷的現實環境,缺乏資源,但,它還有人,這對它來說已經足夠了。

作者介紹

茨維坦·托多洛夫,法國和批評家。主要從事結構主義詩學和敘述學的理論建構和批評實踐,象徵與闡釋理論的研究,文化人類學研究。主要著作有:《文學與意義》、《巴赫金、對話理論及其他》,《我們與他人》等。
羅貝爾·勒格羅,法國卡昂大學及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哲學教授。著有《人類的思想》、《民主之實現》等。
貝爾納·福克魯爾,作曲家,比利時Liege音樂學院音樂學教授。自1992年起任布魯塞爾la Monnaie皇家劇院經理、策劃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