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地鍋飯

用這種鍋台做飯的方法跟電飯煲還不一樣,電飯煲做飯把米洗淨加上適量的水插電等待即可,用地鍋做飯確是需要先加一大鍋涼水,煮到水翻出鍋以後把多餘的水舀出去(俗稱撇飯)然後繼續添柴加火,等聞到飯香後滅火悶一會即可,一旦掀開鍋蓋,必定飯香撲鼻。 另外,用地鍋做出來的菜也能夠很好的保持原有的天然味道,而且有一種接近自然的米香。 另外,用地鍋做出來的菜也能夠很好的保持原有的天然味道,而且有一種接近自然的醇香。

地鍋飯的由來

信陽地鍋飯是結合信陽特殊地理位置和環境下產生出的做飯方式。在刀耕火種的封建社會時代,沒有煤氣沒有電更沒有電飯煲電磁爐,作為大別山腳下的商城人,除了豐富的森林資源和水資源再也沒有其他地理資源優勢,於是這種用黃泥和磚塊砌成的鍋台就應運而生,用黃泥或者磚壘成幾何形狀,前邊有開口用來添柴火,上面留出大的圓形放上鐵鍋,而且可以在出口上方砌上煙囪用來排煙,鍋里煮飯,鍋下添柴。
古時候有專門砌鍋台的匠人,砌的比較考究的鍋台上火很快,樹木燃燒充分而且煙氣不容易外泄,如果砌的不合理上火很慢不說還會讓煙霧瀰漫到屋裡。這種是比較正式的鍋台。一般多砌在廚房裡,相對來說比較的費事,後來又衍生出了簡易的鍋台(個人認為可能是因紅白喜事需要做出大量的菜,一般居家鍋不夠用便衍生出了簡易鍋台),即直接用石頭壘成環形,上面架上鐵鍋即可,通常這樣的灶台都是放在外面,這樣的地鍋由於搭建在外面,通風且方便添大件的劈柴,火勢更旺,做出的飯菜更別具一格。

地鍋飯的做法

用這種鍋台做飯的方法跟電飯煲還不一樣,電飯煲做飯把米洗淨加上適量的水插電等待即可,用地鍋做飯確是需要先加一大鍋涼水,煮到水翻出鍋以後把多餘的水舀出去(俗稱撇飯)然後繼續添柴加火,等聞到飯香後滅火悶一會即可,一旦掀開鍋蓋,必定飯香撲鼻。

地鍋飯的優點

由於信陽地處亞熱帶,有豐富的松樹資源,地鍋大多添加的是比較粗的松樹劈柴,所以火力較旺,煮出來的米飯很容易產生鍋巴,又香又脆,口味獨特。另外,用地鍋做出來的菜也能夠很好的保持原有的天然味道,而且有一種接近自然的米香。
用這種鍋台做飯的方法跟電飯煲還不一樣,電飯煲做飯把米洗淨加上適量的水插電等待即可,用地鍋做飯確是需要先加一大鍋涼水,煮到水翻出鍋以後把多餘的水舀出去(俗稱撇飯)然後繼續添柴加火,等聞到飯香後滅火等待一會即可,一旦掀開鍋蓋,必定飯香撲鼻。

地鍋飯的特點

由於這種鍋台添加的是比較粗的松樹劈柴,所以火力較旺,而且松樹的特殊性質能夠讓米飯更香,所以地鍋煮出來的米飯特別的好吃,而且會在鍋底生成鍋巴,又香又脆,口味獨特。另外,用地鍋做出來的菜也能夠很好的保持原有的天然味道,而且有一種接近自然的醇香。
在我爺爺奶奶那一年代,如果誰家煮了一鍋米飯基本上全生產隊都能聞得到,當然,這也跟那個年代沒有飯吃有關,但是用地鍋做出來的飯的確是非常的香,現在偶爾回家還能吃上地鍋飯,家裡的地鍋一直沒有徹,媽媽說電飯煲煮的飯沒有味道,對於我來說,更懷念的是鍋底的鍋巴的香脆以及在鍋台前邊添柴火邊聊天的樂趣。

地鍋飯的發展

現代的家庭多用煤氣灶電磁爐等做飯,尤其是城市人,很少有人吃過這種做法做出來的飯菜,但是這種古老的做飯方式不斷沒有隨著科技的發展被淘汰反而越來越受人歡迎,尤其是現在70後80後,很多農村長大的人漸漸開始回味起小時候吃飯的味道,加上當地的本土化宣傳,久而久之信陽地鍋飯的名聲也就越來越響。
撫今追昔,信陽的“地鍋飯”,是家鄉的名片,是永遠的眷戀。家鄉地鍋飯”的演變史是我國改革開放30年進程的一個縮影,難忘它苦澀的昨天,期盼它更甜蜜的明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