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

(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建設中)是2003年11月25日由國家科技部批准建設的第一批5個國家實驗室之一。 該實驗室(籌)還注重建設高水平的開放合作平台,實現開放共享,充分體現了利用國家實驗室框架在更大範圍內進行資源整合的優勢。 該國家實驗室(籌)還設有國際諮詢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積極與世界重要信息科技研究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開展合作創新和高水平學術交流,成為我國信息科技領域的重要國際交流視窗,並充分利用世界性的人才、技術、設備、信息、資金等優質創新資源,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開展高水平國際合作研究。

(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建設中)是2003年11月25日由國家科技部批准建設的第一批5個國家實驗室之一。實驗室以國家目標為引導,整合清華信息學科群的優勢資源,集成了學校在信息領域的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智慧型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微波與數字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兩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普適計算、生物信息學),實現了頂層統籌和資源集中。 實驗室確定的戰略性重點創新方向:海量智慧型信息處理理論、技術與套用,下一代網際網路的理論、技術與套用,新一代寬頻無線與光通信理論與技術,新型微電子、光電子核心器件與技術等。
清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積極建設優秀人才匯聚的團隊,形成了一支專兼結合、固流結合、研教結合的高水平研究隊伍,同時以講席教授組的形式批量吸引國際一流人才參加國家實驗室工作,目前已聘請計算理論與信息安全領域的姚期智講席教授組、複雜網路化系統理論與技術領域的何毓琦講席教授組、智慧型信息處理領域的黃煦濤講席教授組。該實驗室(籌)還注重建設高水平的開放合作平台,實現開放共享,充分體現了利用國家實驗室框架在更大範圍內進行資源整合的優勢。
(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積極探索有利於國家實驗室開展戰略性、先導性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改革,實行理事會指導下的主任負責制、與國際接軌的學術管理制度、以競爭和流動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科學合理的分配激勵機制、崗位聘任制和任期契約制以及學術民主制,堅持“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努力促進學科的交叉和集成,促進學術交流和探索,促進人才的流動和匯聚,促進資源的開放與共享,營造有利於創新合作的文化氛圍。該國家實驗室(籌)還設有國際諮詢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積極與世界重要信息科技研究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開展合作創新和高水平學術交流,成為我國信息科技領域的重要國際交流視窗,並充分利用世界性的人才、技術、設備、信息、資金等優質創新資源,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開展高水平國際合作研究。近兩年來,該實驗室(籌)的國際合作項目有174項,經費超過1.8億元。 在國家實驗室(籌)的建設過程中,一批科研成果脫穎而出。在200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數位電視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楊知行等完成的“時域同步正交頻分復用數字傳輸技術(TDS-OFDM)”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下一代網際網路研究部吳建平教授等與清華紫光比威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IPv6核心路由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今年1月,“數字信息傳輸方法及其地面數字多媒體電視廣播系統”和“一種本地無作業系統的網路計算機”分別獲第九屆中國專利金獎和優秀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