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軍[中國地質大學校友工作辦公室主任]

侯志軍[中國地質大學校友工作辦公室主任]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侯志軍,男,漢族, 籍貫河南蘭考,出生於新疆奎屯,中共黨員。1999年攻讀中國地質大學安全科學與技術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2002年通過論文答辯取得碩士畢業證書,並獲得工學碩士學位。1995年畢業留校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997年擔任材料系分團委書記,1998年擔任材化學院分團委書記,2003年6月擔任學校校友工作辦公室主任至今。

一、吉林省審計廳助理巡視員

1950年11月出生,1969年12參加工作,1977年7月入黨。歷任輝南縣審計局局長,輝南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省審計廳機關服務中心主任等職務。 現任吉林省審計廳助理巡視員。

二、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

侯志軍,男,漢族,1969年3月出生,現為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福瑞廣告有限公司總經理,藝術總監,資深製片人、導演、攝像師。影視作品曾獲天津電視台最佳系列劇獎。

三、鄆城縣委統戰部副部長

女,1950年9月生,山東鄆城人。大專文化。中共黨員。鄆城縣委統戰部副部長,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鄆城縣政協第六至十屆常委。她忠誠於祖國的建設事業,32年如一日,以高度的責任感,強烈的事業心和開拓創新精神,腳踏實地地戰鬥在郵電、衛生、科技、統戰等工作崗位上,她刻苦學習理論,努力鑽研業務,面向基層,真抓實幹,經常走鄉串村,深入農戶,宣傳指導推廣新技術、新成果,為“科教興鄆”做出了貢獻。1990年分別被菏澤地委、行署,鄆城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科技工作者,1991年被山東省科協評為優秀科技工作者。統戰工作政策性強,她認真學習和掌握黨統戰和對台方針、政策,熱情地做好全縣非知識分子的培養、選拔和推薦工作;做好對台宣傳、涉台教育,牽線搭橋、聯誼交友等工作,加強了與黨外人士、民主黨派和台胞、台屬之間的聯繫,反映他們的建議和要求,並妥善安置定居台胞10人,為來鄆台胞解決食宿、交通、婚喪等方面的困難568件次,幫助尋找失散親人29起,羸得了廣大台胞的好評,在1997、1998、1999年度崗位責任制考評中連續被評為優秀,並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通令嘉獎。

四、張家口發電公司史志辦主任

男,1948年2月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高級政工師,張家口發電公司史志辦主任。1968年入伍,曾任新聞幹事等職。炮兵指揮學院政治經濟學教官。先後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戰友報》發表數百篇文章。1987年轉業,曾任黨支部書記、廠志辦主任。曾在《華北電力報》《華北電業》、《河北日報》、《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發表數十篇文章、照片。1999年底撰寫出《堅持“業主至上,服務第一”原則,推動牧業管理上新台階》、《物業公司要發展,路在腳下》受到好評。

五、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師

自從1996年以來,共講授了《大學生成長與引導》、《大學生心理發展與調適》、《法律基礎》等多門課程,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2001年12月參加了省“精彩一課”準備及評選。注重調查研究、善於總結經驗,勤於學習思考,積極探索,目前已經公開發表論文10餘篇,其中2篇核心期刊。2000年和2001年參加湖北省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年會,分別有兩篇論文獲得優秀獎。1996年——2002年分別獲得學校“優秀政工幹部”稱號、“優秀共青團幹部”、“社會實踐優秀指導老師”、“科技活動優秀組織者”等稱號。2002年8月獲得湖北省宣傳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
教學情況
(一)主講課程
研究生課程,院校研究概論
本科生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二)教學研究項目
1、地質類工科大學生學風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排名第二,2008-2011。
2、德育課教學中生命情感的引導與培育研究,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主持,2004—2007。已完成。
科研情況
(一)在研項目
1. 高校年度發展自我評估與持續改進研究——基於中美高校的案例分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主持,2012-2014.
2. 中國公立大學自主發展問題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優秀青年教師特色學科團隊,參與,2010-2012。
3. 我校年度發展分析體系研究,學校發展研究課題重點項目,主持,2009-2011。
(二)完成項目
1. 社會資本與大學發展研究,校級優秀青年資助計畫項目,主持,2007-2010。
2. 現代大學建設中的校友資源開發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主持,2005-2007。
3. 網路社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參與,2005-2007。
學術成果
(一)公開發表學術論文
2012年
1. 侯志軍、張巧梅.“學生學習參與”研究的發展階段及價值分析[J]. 煤炭高等教育, 2012,(01).
2. 侯志軍、耿加加. 高校內部管理部門間協同機制研究[J]. 領導科學論壇. 2012,(09).
2011年
1. 侯志軍. 為大學發展積累社會資本:張伯苓的經驗[J].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核心,CSSCI。
2. 侯志軍,余哲. 構建高校戰略信息系統的探索性研究[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1). 核心,CSSCI。
2010年
1. 侯志軍; 歐陽建平; 徐紹紅. 試論地球系統科學與我國高等地質教育教學改革[J]. 2010,(03).
2. 侯志軍. 論大學學術發展的結構基礎[J]. 江蘇高教. 2010, (05). 核心,CSSCI。
3. 侯志軍; 黃燕. 大學發展的信任基礎解析[J]. 現代教育管理. 2010, (08). 核心,CSSCI擴展版。
2009年
1. 歐陽建平,徐紹紅,侯志軍. 地質類人才培養的思考與探索——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為例[J]. 中國地質教育,2009,(4).
2. 侯志軍. 論現代大學發展思維方式的變革[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9). 核心,CSSCI。
3. 侯志軍. 團隊視野中的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J]. 當代教育論壇(上半月刊),2009,(2).
4. 侯志軍. 資源和信任:大學組織發展的關鍵性要素[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3). 核心,CSSCI擴展版。
5. 侯志軍,儲祖旺. 社會資本與大學發展引論[J]. 江蘇高教,2009,(1). 核心,CSSCI。
2008年
1. 論文《再論院校研究的過程》被《新華文摘》2008年第2期摘編。
2. 張莉麗,侯志軍. 殖民地時期的美國高等教育淺議[J]. 文教資料,2008,(2).
2007年
1. 侯志軍. 獎懲教育的有效性及七大原則[J]. 教育參考,2007,(10).
2. 侯志軍. 再論院校研究的過程[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7,(5). 核心,CSSCI。
3. 侯志軍. 大學敘事與院校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07,(8). 核心,CSSCI。
4. 雷家彬,張建國,侯志軍. 觀念轉變與捐贈文化培育:校友捐贈的前提[J]. 現代教育科學,2007,(1). 核心,CSSCI擴展版。
2007年之前
1.侯志軍. 論教育的生命關懷[J]. 當代教育論壇,2006,(13).
2. 侯志軍. 試論院校研究的基本過程[J]. 江蘇高教,2006,(3). 核心,CSSCI。
3. 侯志軍. 淺談德育過程的“道德”[J]. 教書育人,2006,(8).
4. 侯志軍,陳文武,楊燕等. 遊走於虛擬與現實之間:德育網路環境研究[J]. 化工高等教育,2006,(1).
5. 張建國,侯志軍. 高校社區的德育價值探析[J]. 理論月刊,2004,(12). 核心,CSSCI。
6. 侯志軍,黃燕. 論“紅色網站”的生命力[J]. 思想.理論.教育,2003,(7/8).
7. 侯志軍,黃燕,陳文武. 大學生沉溺於電腦遊戲的原因及其對策[J]. 教育與現代化,2003,(1). CSSCI。
8. 楊昌銳,侯志軍. 論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模式[J]. 嘉興學院學報,2002,(S1).
9. 侯志軍,黃燕. 高校院系學生科技活動現狀及其發展[J]. 河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2,(3).
(二)著作
1. 社會資本與大學發展。中國出版集團現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
2.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教程。科學出版社,2008年。
3. 大學生就業指導方法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三)獲得學術獎勵
1、2008年,研究項目《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評估體系的構建與實施》獲得湖北省2008年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七。
2、2008年,論文《再論院校研究的過程》獲得武漢市第十一次社會科學成果獎,優秀獎。

六、甘肅通渭縣榜羅鎮黨委副書記

侯志軍 男,漢族,1975年6月出生,1996年8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黨校在職大學學歷。現任中共甘肅省通渭縣榜羅鎮黨委副書記,擬提名為甘肅省通渭縣榜羅鎮人大主席候選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