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香金童·春閨院宇

抒寫離愁別恨,是關漢卿散曲的一個重要題材。這首套曲描寫的是一個思婦對遠別之夫刻骨銘心的思念。這支曲子筆酣墨飽,自始自終,寫得揮灑淋漓,感情真切。首曲起句“春閨院宇,柳絮飄香雪”,描寫暮春景色,就非常清新雅致。中間五支曲子,採用了排比、誇張等藝術手法,反覆地、盡情地渲染思婦寂寞、冷落的生活環境和孤獨、憂傷的心理狀態,給人以飽滿、浩蕩的感覺。比如秦台玉簫、鱗鴻錦箋、銅壺玉漏、子規啼血等這些用來描寫思婦幽怨的故實,更闌人靜、香消燭滅、鳳幃冷落、鴛衾虛設、花影自橫斜、丁當風弄鐵、琅玕敲瘦節等常用來表現思婦孤棲生活的環境描寫

基本信息

名稱:【黃鐘】侍香金童·春閨院宇
年代:元代
作者:關漢卿
體裁:散曲·套曲
宮調:黃鐘
曲牌:侍香金童

作品原文

【黃鐘】
侍香金童
春閨院宇,柳絮飄香雪。簾幕輕寒雨乍歇,東風落花迷粉蝶。芍藥初開,海棠才謝。
【麼】柔腸脈脈,新愁千萬疊。偶記年前人乍別,秦台玉簫聲斷絕。雁底關河,馬頭明月。
【降黃龍袞】鱗鴻無個,錦箋慵寫。腕松金,肌削玉,羅衣的寬徹。淚痕淹破,胭脂雙頰。寶鑑愁臨,翠鈿羞貼。
【麼】等閒辜負,好天良夜。玉爐中,銀台上,香消燭滅。鳳幃冷落,鴛衾虛設,玉筍頻搓,繡鞋重攧。
【出隊子】聽子規啼血,又西樓角韻咽。半簾花影自橫斜,畫檐間丁當風弄鐵,紗簾外琅玕敲瘦節。
【麼】銅壺玉漏催淒切,正更闌人靜也。金閨瀟灑轉傷嗟。蓮步輕移呼侍妾,把香桌兒安排打快些!
【神仗兒煞】深沉院舍,蟾光皎潔。整頓了霓裳,把名香謹爇。伽伽拜罷,頻頻禱祝:不求富貴豪奢,只願得夫妻每早早圓備者!

作品鑑賞

抒寫離愁別恨,是關漢卿散曲的一個重要題材。這首套曲描寫的是一個思婦對遠別之夫刻骨銘心的思念。這支曲子筆酣墨飽,自始自終,寫得揮灑淋漓,感情真切。
首曲起句“春閨院宇,柳絮飄香雪”,描寫暮春景色,就非常清新雅致。中間五支曲子,採用了排比、誇張等藝術手法,反覆地、盡情地渲染思婦寂寞、冷落的生活環境和孤獨、憂傷的心理狀態,給人以飽滿、浩蕩的感覺。比如秦台玉簫、鱗鴻錦箋、銅壺玉漏、子規啼血等這些用來描寫思婦幽怨的故實,更闌人靜、香消燭滅、鳳幃冷落、鴛衾虛設、花影自橫斜、丁當風弄鐵、琅玕敲瘦節等常用來表現思婦孤棲生活的環境描寫,這裡都一一用到了。由於切合內容,並不顯得堆砌。曲子如此反覆、盡情地渲染,造成一種愁雲迷霧的氣氛,一個情景溶渾的藝術境界,從而把思婦思念之深、思念之苦、思念之切都表達得淋漓盡致。尾句“只願得夫妻每早早圓備者”,結得自然而響亮,具有振起全篇精神的作用。思婦的一切思念、一切希望都歸結到這一句祝辭上。這是經歷了種種煎熬之後發自肺腑的強烈呼告。讀到這裡,讀者都會為思婦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並為她的誠摯和痴情所感動。

作者簡介

關漢卿元代雜劇作家。號已齋(一作一齋)、己齋叟。大都(今河北安國)人。大約生於公元1220年前後(金代末年),卒於公元1300年前後(元成宗大德初年)。與馬致遠、白樸、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居首,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賈仲明《錄鬼簿》弔詞稱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關漢卿也是著名散曲作家,今存套曲14套、小令35(一說57)支,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描繪都市繁華與藝人生活,羈旅行役與離愁別緒,以及自抒抱負的述志遣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