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價時代的終結

當我們停止尋找新的能源來源時,我們的經濟停止增長。 尋找能源來為我們的經濟補充燃料已經不夠,我們需要的是負擔得起的能源。 在未來的年代中,我們的子孫們將面臨比以往大得多的挑戰。

內容介紹

傑夫魯賓(Jeff Rubin)是世界領先的能源專家之一,他對廉價石油驅動經濟的方式有著長期和認真的思考。在這本刺激人心和思維清晰的新書中,魯賓一步一步地向我們展示了廉價石油的終結如何等同於增長的終結,以及對恢復經濟繁榮方面輕而易舉的答案的終結。 他預計,我們將很快遭遇比2008年襲擊我們的經濟危機規模更大、時間更長的經濟崩潰,並且這一次,已經在上次的經濟衰退中為支撐全球的金融機構而損失慘重的各國政府,將無力為刺激支出和救助提供資金。 魯賓動搖了我們的政府和金融機構一直賴以謀生的所有舊有的假定。無論是好是壞,他寫道,增長的終結是新現實。我們的世界不僅僅將要變小,而且我們的日常生活將變得與原來顯著不同。

作者介紹

引言
美國最後一次重大的不戴拳套的職業拳擊賽發生在1989年。在這年的7月8日午夜後不久,約翰L. 沙利文(John L. Sullivan)在第75回合中擊倒了傑克基爾雷恩(Jake Kilrain),一個時代也由此結束。
這是有道理的。不戴拳套的拳擊賽是野蠻的,當時美國有38州將這種比賽視為非法。當拳擊比賽採納了昆斯伯里侯爵(Marquess of Queensberry)規則之後,比賽時戴手套變為強制措施,這是一次文明的轉變,為像傑克登普西(Jack Dempsey)和喬路易斯(Joe Louis)這樣的偉大的重量級拳擊手的出現鋪平了道路。儘管手套可能幫助了人類迎來拳擊的黃金時代,但拋棄舊有的倫敦拳擊錦標賽規則(London Prize Ring Rules)是有代價的。在不戴拳套的時期,拳擊手們非常擔心折斷手,以至於他們的大部分出拳是攻擊對手的軀幹。現今的拳擊賽觀眾可能喜歡觀看重量級拳手向對手頭部打出令對手倒地的猛擊,但由此導致的拳擊手所遭受的大腦損傷的數目就不那么令人興奮了。對頭部的反覆擊打可能導致某種被醫生們稱為拳擊員痴呆(dementia pugilistica)的疾病,其嚴重程度與其名稱聽起來的可怕程度完全相同。
即使是在當初實施時沒有壞意圖,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一個多世紀前,當權者們出面,做了他們認為是最好的事情。他們做夢也永遠想不到,手套在除了使一些不戴手套比賽的拳擊手失去工作外,還會帶來其他許多問題。今天,那些拉動全球經濟槓桿的人們,正在做出的選擇已經給我們帶來了遠遠超出想像的代價。當涉及制定經濟政策時,試圖緩衝打擊有時候可能比遭受對手不戴手套情況下的幾拳猛擊的結果還要糟糕。
自從世界經濟在2009年正式擺脫上次衰退以來,經濟復甦充其量也是搖擺不定的。如果你閱讀商業版或者聽取金融市場專家們的意見,你會發現多數人的觀點是,金融危機的根源是植根於美國住房市場債務纏身的廢墟中。該診斷開出的處方是:世界各地的納稅人打開他們自己的錢包並救助資不抵債的銀行。所需資金的數額是巨大的,但我們被告知,什麼都不做的後果甚至會更大。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們警告說,迫切需要政府干預來拯救全球金融體系,使其避免崩潰並使我們免受比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更糟糕的經濟命運。
因此納稅人為金融史上最大的救助埋單。
如果全球金融體系的缺陷嚴重到足以危及我們的未來經濟,那么常識要求我們,一旦危機過去,將需要展開深刻的改革。銀行們由於有太多的債務並面臨人們知之甚少的金融衍生品,幾乎難逃資不抵債的厄運,由於這個原因,公平的假設是假定因此監管機構將會更加嚴格地監管全球銀行。納稅人們在支付了數以萬億的資金來支撐了銀行之後,他們合理地期望看到新的保障措施到位,以便避免再度陷入同樣的麻煩。
好吧,你再猜猜看,情況會發生什麼變化?情況幾乎沒有變化。
全球金融體系仍然是相互聯繫的,和以往一樣充滿了風險。幾個熟悉的演員消失了,例如貝爾斯登(Bear Stearns)或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但除此之外演員表原封不動。同時我們再度聽到來自金融市場的不祥之聲。只有這一次並非美國的住房部門搖搖欲墜,最深的聲音是從大西洋彼岸的歐洲發出的。
歐洲正在受到金融危機的控制。希臘接近於對其債務違約,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和西班牙也好不了多少。歐洲央行正在簽發支票以保持這些國家的政府正常資金周轉並使歐元區保持一體化。與此同時,德國的納稅人為保持他們的鄰國的正常資金周轉的大部分賬單付賬,他們想知道他們所付出的金錢將得到什麼,以及他們是否還能看到這些錢中的任何一部分得到返還。
在如今的金融世界中,你不一定必須生活在歐洲,也能被正在發生在雅典和馬德里的事情所影響,這就好似你不必在克利夫蘭擁有一所住宅,也能感覺到次級按揭市場崩潰。由於我們一體化的全球銀行體系,現在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所發生的金融市場事件都能使所有人面臨風險。你所在的地方的當地銀行的投資部門可能對一家法國銀行有風險敞口,後者則持有大量的將要出現嚴重問題的希臘債券頭寸。當發生這種情況時,痛苦的波瀾從希臘債券市場散布到這家法國銀行,到你的區域投資交易商,到你家門口。儘管有半個地球之遙,但你和數以百萬計的其他存款者對希臘債務有直接利害關係,即使你們中任何一個人在希臘沒有過一分錢的投資。
在今天的電子交易世界,金錢在幾乎沒有多少監管的情況下跨越國界以光速流動。全球金融體系是一個相互聯繫的網路,把我們的經濟命運緊密地連在一起,就像我們的Facebook頁面一樣。當希臘或義大利無法為其賬單付賬時,人們沒有多少藏身之地。幾年前,當美國佛羅里達州、內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的房主們開始錯過每月的按揭付款時,我們吸取了這種教訓。
當然,在一家加拿大投資銀行的牆壁內顯然是無法找到任何避難所的。你們覺得為什麼我現在是一位作家呢?
我擔任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世界市場公司(CIBC World Markets)的首席經濟學家近20年,該公司是一家加拿大投資銀行,其客戶和業務遍布世界各地。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謀生方式。全球投資者們在不斷努力應對不斷變化的金融狀況,這使得首席經濟學家的服務面臨大量的需求。在某個星期你在諸如科威特或新加坡這樣的有異域風情的地方向主權財富基金提供諮詢,在下一個星期你回到北美,告訴重量級的養老基金經理們經濟事件將如何影響股票、債券和外匯。在其他日子裡,你在訪問全球的金融中心,在很棒的餐館裡與有權有勢的投資組合經理和政府高級官員們共進美餐。記者也經常追逐你,請你發表評論。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是銀行事實上的發言人,不論雙方中任何一方是否真的希望這樣。最終,正是工作的這個部分迫使我重新思考我的職業。
我記得我領悟到將要發生重大變化的那個時刻,是11月份一個寒冷的夜晚,我與CIBC的執行長格里麥考伊(Gerry McCaughey)和其他高級銀行官員正乘坐該銀行的公司飛機飛回多倫多。我們剛剛離開蒙特婁,此前我們設宴款待了魁北克省一些大企業客戶的執行長們。大約十幾位來自重要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當時到了老懞特利爾的一家豪華的俱樂部聆聽我們不得不說的話,我發表開場白,講了我對經濟的一些想法。然後,我們圍著桌子,聽每位執行長談論他們的企業和他們的行業中正在發生的事情。在享用了精美的一餐(伴隨著紀念版波爾多年份酒下肚)之後,麥考伊做了當晚的總結髮言,他談到了該銀行的戰略和目標。然後我們前往機場。
多年來,我乘坐公司商務機在加拿大各處交叉往返,在數十次類似的晚宴上發言。只是,這一次,我冒的風險大了很多。
在這一年的早些時候,我已經為一部有關能源消費的未來的選集寫了一篇有關全球石油需求的論文,出版商問我是否有意將它變成一本書。我覺得我應該嘗試一下,因此,在蒙特婁那個夜晚之前的數月里,我利用大部分業餘時間埋頭撰寫一本有關全球經濟的書。我不知道最終會是怎樣,但是到我撰寫完手稿的時候,加拿大、美國和英國的出版商們找上門來,我對自己第一次成為作家感到興奮。但是,這中間有一個障礙:我尚未告訴CIBC中的任何人我在做什麼。
我原來一直認為,CIBC可能會接受我的書《為什麼你的世界會越來越小》(Why Your World is About to Get a Whole Lot Smaller)。我甚至想過,該銀行的經紀部門匯達證券(Wood Gundy)將是這本書的一個自然的行銷渠道。在與麥考伊那次談話之前,我已經跟我的出版商談妥了批量折扣,覺得匯達證券的任何經紀人或匯達證券的其他員工可以向客戶贈送這本書。回想起來,這是一個幼稚的期望。當我們的飛機在夜空中飛向多倫多時,我可以從麥考伊的最初反應中判斷出,我可能不得不嚴肅地思考我的未來。
在那晚的飛機上我明白了幾件事情——其中之一是,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給員工白眼,你不會成為加拿大一家大型銀行的執行長。聽完我的計畫,麥考伊簡短地回答說,我需要得到法律部門的許可。單單是他冷冰凍的表情就足以使我三思我在這家銀行的未來。
當 4 個月之後這家銀行的律師們發話說拒絕批准我出書時,我不能說我感到驚訝。大銀行的經濟學家們確實出書,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主題是圍繞你的退休儲蓄如何能跑贏股市。我的題材則是關於三位數的油價如何將會逆轉全球化。CIBC不賣油,它當然也不推銷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
回想起來,我意識到,麥考伊只是在做他的工作,他的工作是保護該行的利益。但我寫這本書可不是為了讓它不被人閱讀。多年來,我一直在向CIBC中那些願意傾聽的人宣揚它的主題。是時候該把這些信息傳遞給更廣泛的客群了。
到我離開我的工作時,CIBC有比我的文學野心大得多的事情需要擔心。當時,這家銀行像許多金融機構一樣,陷入被稱為抵押債務債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 CDOs)的奇特的金融市場衍生工具的泥沼中。在住房市場崩潰前,由諸如房主次級按揭等資產所支持的債務抵押債券,令投資者們賺了很多錢。並且它們似乎也是相對安全的投資,至少那些給予這些債務工具鍍金的3A評級的評級機構們的說法是這樣。但是,當承擔了太多債務的按揭貸款持有者們停止償付時,市場迅速崩潰。舉例來說,CIBC不得不因為其債務抵押證券風險暴露而減記了數十億美元。
這么多聰明的銀行家如何能在這條道路上跌倒呢?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忽視了評級機構是如何賺錢的。評級機構們獲得的報酬並非來自那些基於評級機構的評級來做決定的投資者,而是由發行這些被評級的證券的機構支付。諸如標準普爾(Standard and Poor’s)、穆迪(Moody’s)和惠譽(Fitch)這樣的大型機構在使支付賬單者們保持開心的同時,自己有既得利益。在經濟學中,我們運用“道德風險”(moral hazard)這一術語來描述達成協定的雙方當事人的利益不均衡的情形。債務評級機構獲得報酬的方式,使得它們有動機給予慷慨的評級,同時它們本身免受出錯所導致的負面結果。這是一個危險的組合。
投資銀行家們會告訴你,避開道德風險需要你保持抬頭並張開雙眼。當住房市場崩潰時,CIBC及其他金融機構措手不及,就像正低著頭在冰面上滑冰一樣。它們為此在淨利潤上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我必須承認,CIBC日漸萎縮的股價使得我所放棄的未歸屬銀行股和年度獎金的價值縮水,這使得我從任職多年的貝街(Bay Street)經濟學家轉型為初出茅廬的作家的過程變得更容易了。
這些經歷也使我對加拿大金融機構的看法比這個國家的一位政客向世界其他地方所推銷的看法乏味。加拿大財長吉姆弗萊厄蒂(Jim Flaherty)經常抬舉這個國家的銀行以及它們的監管機構,稱它們是關於我們為什麼不需要對全球金融體系進行徹底改革的光輝事例。但平心而論,世界其他地方的銀行所面臨的狀況比加拿大的機構更悲慘。我此前所在的銀行可能已坑害了股東,但至少它沒有坑害納稅人。加拿大任何一家其他的大銀行也沒有。在世界其他地方,諸如總部位於愛爾蘭都柏林的盎格魯愛爾蘭銀行(Anglo Irish Bank)等金融機構參與了將整個國民經濟摧毀並留下納稅人埋單。
發現疾病的本質是找到治療方法的第一步。對醫學是正確的事情,同樣也適用於經濟。理解上次衰退的原因對於避免另一場金融危機至關重要。
我仍然記得斯科特史蒂文斯(Scott Stevens)在加拿大國家冰球聯盟(National Hockey League)東部聯盟(Eastern Conference)決賽第7場比賽中擊中埃里克林德羅斯(Eric Lindros)的情景。林德羅斯低著頭帶球突破藍線,而史蒂文斯,也許是他這一代人中最強有力的擊球手,史蒂文斯低下他的肩膀,發出了冰球球迷在10多年之後仍然津津樂道的一次衝撞。
在林德羅斯十幾歲還在打少兒冰球(minor hockey)時,他已被認定將成為下一位韋恩格雷茨基(Wayne Gretzky)。即使在觀察林德羅斯僅僅14歲時的比賽,球探們已經知道他的塊頭、速度和技巧的組合使他成為一位不容錯過的未來之星。球探們是正確的。林德羅斯在奧沙瓦將軍隊(Oshawa Generals)時贏得了紀念杯(Memorial Cup),在世界青年冰球錦標賽(World Junior Ice Hockey Championships)上獲得過兩塊金牌,還獲得過一塊奧運會獎牌,這些都是在他進入NHL之前發生的。他在1991年的NHL選秀(entry draft)中被選為第一順位,到林德羅斯登入費城飛人隊(Philadelphia Flyers)時,他已經走上了正軌,沿著他的道路走下去,他可能成為有史以來從事這項運動的最佳球員之一。
但即使在史蒂文斯那一撞導致林德羅斯癱倒在冰面之前,林德羅斯的職業生涯已經出軌。他當時剛剛重返冰面比賽,此前他因在常規賽季中遭受腦震盪而錯過了30場比賽。第7場比賽時他重新穿上隊服。在那次撞擊之後他的職業生涯持續了數年,但許多冰球球迷認為他再也不是原來的他了。
匹茲堡企鵝隊(Pittsburgh Penguins)隊長西德尼克羅斯比(Sidney Crosby)是下一位被認為有望成為新的格雷茨基的冰球奇才。球迷們對待他就像對待林德羅斯一樣,他們從他還是一個孩子時就關注他。像林德羅斯一樣,他也是選秀中的第一順位,並且,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加拿大隊對美國隊的比賽的加時階段他進球了,從而使加拿大隊贏得了金牌,此後他成了加拿大的國寶級人物。同樣與林德羅斯的職業生涯相似的是,克羅斯比的職業生涯也可能因腦震盪而出軌。在2011年年初經歷了一次腦震盪之後,他一直在努力重回冰面,有人說,為了他的長期健康考慮,他應當徹底遠離這項運動。
大量出現的與腦震盪有關的不幸已經使得頭部損傷成了NHL和美國國家橄欖球大聯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NFL)要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2011年夏天,有3位NHL前執行者(enforcer)或現役執行者去世,他們生前都在與由腦震盪帶來的問題作鬥爭。與此同時,NFL遭到75名前球員起訴,他們聲稱該聯盟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隱瞞腦震盪的有害影響。
球員頭部損傷現在是這兩個聯盟都無法迴避的問題。NHL和NFL需要理解問題的實質,並採取行動改變它。現在球員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塊頭更大、速度更快。目前,孩子們幾乎還沒有脫離娘胎就遵循專門的運動方案,其中包括重量訓練、富含蛋白質的飲食以及缺課隨隊參加路途遙遠的公路旅行。一個現代的NFL安全裝置撞擊到人就像人體飛彈一樣,安全裝置經常與手無寸鐵的接球員發生頭盔對頭盔的接觸。同樣,來自一位體重為230磅的NHL防守隊員的身體阻截就像被一輛皮卡車從身體上開過一樣。
那些重量輕和超強的現代裝備卻加重了問題的嚴重性。這些裝備被設計用來提供免受傷害的保護,但今天的墊肩、護肘和橄欖球頭盔實際上把球員本身變成了武器。正如拳擊手套在世紀之交的引入一樣,職業體育的發展已經帶來了出乎意料的後果。塊頭更大的、穿戴著盔甲護墊的隊員們以更快的速度比賽,這已經使得創傷性腦損傷成了運動中的一部分。眼下的職業聯賽的一個賽季相當於一場消耗戰——問題不是球員是否會受傷,而是何時受傷。
所謂的純粹主義者們爭辯說那些大衝撞是比賽的一部分。多年來我一直得到觀看多倫多楓葉隊(Toronto Maple Leafs)比賽的季票,並且像其他人一樣享受觀賞性很棒的撞擊,但是當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出現一位職業運動員遭受嚴重頭部損傷時,顯然某個方面出現了問題。聯盟們因擔心會疏遠球迷而不願意全面修訂規則。但是不承認世界的改變的做法僅僅是把頭埋在沙子裡。林德羅斯在NHL參加了813場比賽,但令人遺憾的是其中大部分沒有充分發揮出他的潛力。克羅斯比的職業生涯可能在縮短。比賽中還需要失去多少卓越的人才,他們才會清醒過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呢?
所需要發生的改變不僅僅是表面的東西。多年來,球員們已失去了對他們的對手的基本尊重。是不是每一位滑冰者都必須被撞到擋板上?現今的體育文化的達爾文主義思潮不是那么容易改變的。職業聯盟們應當做出表率,教練們應該從早年就教育孩子們獲勝是一回事,但是不惜一切代價獲勝是另一回事。腦震盪是一個問題,但真正的問題比這嚴重得多。
對職業體育來說這種真實的狀況也同樣適用於國際金融世界。要充分理解全球經濟的不穩定狀態,金融世界需要認識到如下的理念,即上一次衰退很像一次腦震盪:它帶來了很大的痛苦,但它不是真正的問題。
在《為什麼你的世界會越來越小》一書中,我認為,美國住房市場並不對引爆全球經濟負有責任。它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病因。飛漲的油價在激發通貨膨脹,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ve Reserve)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受飛漲的油價刺激而提高利率。更高的利率刺破了住房泡沫,當泡沫破裂時,把世界其他地方也拖下水了。
美聯儲的新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似乎沒有受到他的前任的政策失敗的影響。他用極低的利率刺激經濟成長的努力和萬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畫,將被證明與格林斯潘保持經濟順暢的嘗試一樣不成功。伯南克認為,維持利率接近於零將鼓勵美國人花錢,尤其是在購買房屋上。但是阻礙了住房市場並非取得按揭貸款的成本,而是缺乏就業和經濟成長。而這些與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沒有多少關係,真正的罪魁禍首在別處。
與造成上一次經濟衰退相同的因素正準備再度毀掉全球經濟。而此次的經濟衝擊將比我們上次所見的更大。油價再度上行,並且,更高的能源價格並非我們的經濟問題的症狀——它們就是病因。布倫特原油價格是全球近3/4的石油貿易的定價所使用的原油基準,在2011年年初,布倫特原油價格突破了三位數關口,並且此後尚未回頭。即使基於美國的西德克薩斯中質油的價格也在每桶100美元附近。並且這些油價不會下跌,直至它們觸發另一輪全球經濟衰退——一次持續時間比幾個季度長很多的衰退。
當然,至少有一個集團樂見三位數油價,這就是大型石油公司。高油價正激勵石油商以以往從未出現過的力度勘探地球。他們在海底之下鑽孔數英里,夷平北方的森林以掘起瀝青砂,並學習如何獲得那些困在油頁岩中的原油。與此同時,西方各國政府蜂擁雲集中東,甚至發動一些軍事入侵,目的是在該地區的石油寶庫被吸乾之前染指其中最後的一滴油。
不論在我們的荷包上,還是在環境上,在推動我們的經濟上我們所需的額外能源的開發成本,都在增加。環境災難性事件,如英國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灣馬孔多(Macondo)油井的泄漏或日本福島核事故等,正在以驚人的頻率發生。每個案例都表明我們在推進我們的能源消費的極限方面走了多遠。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災害發生時,英國石油公司和東京電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 Company)都不清楚該做什麼。英國石油公司的工程師們一度試圖往噴油的馬孔多油井中塞高爾夫球。這家跨國石油巨頭被看做是業界最佳的深水鑽探商之一,該公司尚未解釋這一失敗的操作背後先進的工程理論。當福島的反應堆被海嘯淹沒時,東京電力公司的核技術人員們爭相到附近的居民區藉手電筒,以便可以看清楚控制臺。如此草率的操作反應很難讓人對我們的全球能源體系的故障安全性產生信心。
要發生多少百年一遇的事故,我們才能認識到它們已經成為常態而非例外?並且如果我們接受它們作為常態,這對於我們對更多能源的不懈追求會有怎樣的影響?
我們不能繼續迅猛提高我們的能源消費而不預期將付出比以往更高的代價。就在我們的努力變得越來越鋌而走險時,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我們不斷嘗試。當我們停止尋找新的能源來源時,我們的經濟停止增長。
增長是現代社會的“聖杯”。它幾乎是支撐企業和政府所採取的每一項行動的共同基礎。無論是你臨近的電子商店的銷售經理,一個新的住房項目的開發商,或一位正試圖縮減巨額財政赤字的財政部長,他們都在增長的神壇上祈禱。經濟擴張以各種形態和規模出現。人們可能在你的城市的天際線上的起重機上,在一個繁忙的星期六的大型購物中心中熙熙攘攘的顧客身上,在一個新設立的分部的新更換的草皮中,看到經濟擴張的影子。所有這些活動都匯入國內生產總值(GDP),GDP是衡量一國的經濟每年總計產出多少的指標。
當然,增長也是有很多代價的。沒有增長,我們可能停止為每年上路的迅速增長的新車建造新公路;我們將不必興建更多核能設施或燃煤電廠以滿足不斷擴大的電力需求;我們可以停止我們的城市向農村擴張為新郊區騰出空間;並且我們可以削減我們排放到大氣的溫室氣體的規模。
對於經濟學專業而言,一個沒有增長的世界純粹是科幻小說。儘管大多數經濟學家目前承認昂貴的能源會限制GDP,多數人還是相信,技術創新將使我們能夠跨越資源短缺帶來的障礙。
歷史學家們則持不同觀點。羅馬帝國的衰落已經吸引了世界幾個世紀的想像力,瑪雅社會的瓦解和復活節島上的人的消失也是如此。事實上,歷史就是大大小小的文明的興衰故事。社會崩潰的確切原因很少有人知道,但很多理論舉出資源稀缺是一個起作用的因素。對諸如食物和水這樣的資源的限制是否是社會失敗背後的驅動原因,仍將迷失在時間的迷霧中,但一件事情是不爭的事實:那些盛極一時的文明最終陷入困境。但現今的大多數經濟學家們似乎健忘。從戰後時期有限的視野看,資源約束,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短缺,在他們看來敵不過人類的聰明才智,人類在不斷想方設法給世界提供更多的能源。但是,資源價格的上漲在告訴我們,技術進步現在達不到人們的需要。
我們幾乎無法找到能源成本的提高將開始把增長擠出全球經濟的更糟糕的時候了。現代世界指望經濟成長來支撐人口膨脹,以及滿足對更高的收入和金錢所能買到的所有額外東西的欲望。自上次經濟衰退以來,對GDP增長的需要已變得更加迫切。經濟成長將提供必要的所需資金,使得政府能夠償付在經濟衰退期間所累積的債務。然而,眼下全球經濟正在發現,追逐增長是一個進退兩難的處境。各國需要GDP增長以償還在上次油價引發的經濟衰退期間產生的債務,但實現這一增長將重新帶來從一開始就已扼殺了經濟成長的同樣的高油價。
尋找能源來為我們的經濟補充燃料已經不夠,我們需要的是負擔得起的能源。這就是為什麼石油工業正如此不遺餘力地開採世界的資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改變利比亞的獨裁政權,支持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專制君主制,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北部的原始森林中挖掘,在北冰洋冰冷的水下鑽探。
在美國,剛剛因英國石油公司在處置馬孔多漏油事故的慘敗而對該公司處於數以10億美元計的罰款的歐巴馬政府,現在支持發放墨西哥灣深水勘探許可證。我猜測,白宮是在下注其他的海上鑽井商在對付海洋底部的超高壓方面會比英國石油公司運氣好。
目前大多數政治人物所做的選擇只是手指交叉起來期待最好的事情發生,這幾乎不可能是對付日益增長的能源成本的明智方法。並且,在任何情況下,能源價格上漲的解決方案都不會是來自於找到更大的石油儲量或建造更多的核電站;它也不會來自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技術突破。我們不會突然發現太陽能電池板或風力渦輪機擁有將為我們的經濟提供動力的魔力鑰匙。相反,能源成本提高的解決方案相當簡單:學會消耗更少的能源。這並不意味著回到石器時代。正如讀者們將在本書中看到的那樣,諸如丹麥等一些國家的人們生活得十分愉快,與此同時也消耗比我們少得多的能源。並且你們可能會驚訝地發現該國的成功的核心是什麼。
更多的國家越早學會如何遏制能源需求,對所有人就將越有好處。在能源短缺的世界中,消耗更多的燃料是以犧牲他人的利益為代價的。一國的所得是另一國的損失。這是一個即將發生的現實,將影響從現在起每個人獲得多少用來燃燒的石油。並且如果你住在北美或西歐,你可以預計你獲得的燃料分配將比過去數十年的水平節制很多。
少燒油的前景聽起來可能是良性的,但它承載著深刻的經濟後果。石油給經濟成長提供動力。這意味著,如果我們減少石油消耗,我們將削減經濟成長。在後碳世界(post-carbon world),我們的經濟體可能依靠不同的燃料運行,但目前而言,它們仍嚴重依賴石油,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仍舊如此。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經濟將變得更綠色和更高效。這至少是希望。在過去40年裡,在北美、西歐和日本我們在燃油效率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收益。但與此同時,經濟成長和全球人口數量上升,意味著我們的能源消費總量已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並且現在諸如印度等新興經濟巨頭正在展望獲得全球能源供應中的更大份額。數以億計的人們正在離開他們消耗很少的燃料的農村生活,轉向能源密集型的城市生活方式。隨著這些人給他們的嶄新的小汽車的油箱加滿油,在他們新公寓中打開電燈開關,世界將如何跟上這些新的能源需求的步伐?
總有一天,我們可能會拿出一種替代燃料,從而使我們的能源消耗突飛猛進地增長。可再生能源當然有空間在我們的能源組合中占據更大的比例,並且由於技術進步,這正是目前正在發生的事。但可再生能源的貢獻不會接近於提供我們所需的能量以庇護我們免遭比以往更高的油價的後果。此時此地,我們的經濟命運仍然不可避免地依賴於化石燃料。
無論我們能從地下開採出多少原油,油價都還在繼續攀升。每年世界實現更多的經濟成長,這意味著每年全球經濟需要更多桶石油來保持平穩運行。隨著石油繼續變得更昂貴,問題是我們能指望經濟擴張繼續多久?如果經濟成長戛然而止,這將對世界意味著什麼?靜止的全球經濟會導致我們的生活水平倒退嗎?或者這個潛在的新現實是否包含其他方面能夠減輕打擊呢?
現在已經有許多人質疑對個人消費的無限追求是否真的是幸福感的關鍵,尤其是當我們看到我們貪婪的生活方式給這個星球造成的惡果時。在聯合國的人類發展指數(Index of Human Development)中排名最高的那些國家並非增長最快的經濟體。這中間可能給我們帶來教訓嗎?
也許我們可以學會適應較低的GDP增長而並不因此感到比以前窮了。德國人在學習工作分享制,並且看來這對他們來說是奏效的。但是,這是在已開發國家。在開發中國家,數以百萬計的人們為了餐桌上有食物和有個住處而苦苦掙扎。這些國家沒有多大的緩衝空間。如果GDP增長停滯,貧困國家國內快速增長的人口中將會發生什麼?
無論未來看起來多么不確定,有一件事我們確切地知道,那就是:一個能源匱乏的世界將與我們已知的世界顯著不同。然而,當我們放眼未來時,很難想像一個與我們的能源豐富的過去有如此明顯的對比的未來。但是,不論是否準備好了,我們將很快別無選擇。
西方世界的生活水平已遠遠超出了我們的父母和祖父母們所知的範圍。在未來的年代中,我們的子孫們將面臨比以往大得多的挑戰。未來的孩子們不會居住在同樣那么多平方英尺的空間中,不會擁有同樣多的平板電視,在車道上不會有同樣那么多的小汽車。但對於他們所放棄的物質上的東西,他們可能在其他方面得到補償。
能源緊缺可能成為環境最好的朋友。在過去幾年,世界已遭受了創紀錄的乾旱,這已推動食品價格暴漲。永久的經濟成長放緩是否恰恰正是氣候變化醫生所開出的醫囑呢?
當然,我們仍需要弄清楚如何餵養據聯合國的預測到本世紀末將共享這個星球的100億人。這個預計中的人口是將遭受馬爾薩斯論的命運呢?還是我們能找到通往更光明的未來的道路呢?
世界未來的狀況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事在人為的。生活在一個靜止的經濟中將與生活在我們已經認識到的世界中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我們這些生活在北美和歐洲的富裕國家的人們不久也將不得不開始真正的改變——並且許多歐洲人如今已經嘗到了這樣的未來的味道。
我們無疑在沿途中將遇到比一些驚喜更多的東西。我敢打賭,其中一些將是大到足以改變我們判斷這個新世界的方式。賭注很高,我們無法承擔得起失敗,但我們也會大有收穫。

作品目錄

目錄
引言/1
第一章改變經濟限速
警告旗在飄揚,但有人注意嗎?/22
經濟學家們對經濟成長入迷了/24
石油是推動增長的燃料/28
石油峰值(Peak oil)實際上是由價格決定的,而不是由供應決定的/34
第二章債務是能源密集型的
歐洲貨幣聯盟能存活嗎?/48
這確實並不在於希臘/50
我們是在救助國家,還是在救助銀行?/54
刺激不再在考慮之列/57
第三章阿拉伯反抗
政權更迭從來不會有助於石油生產/62
歐佩克的產能已被充分挖掘/74
失控的燃油消耗在蠶食石油出口能力/77
第四章達到能源上限
過去稱王的煤炭——昂貴的老傢伙/88
明天的能源呢?/92
第五章Keystone管道難題
石油將向什麼方向流?/107
第六章丹麥的反應
為什麼這么多丹麥人騎腳踏車?/119
在東京他們將會更多地騎腳踏車嗎?/123
第七章靜態經濟
關閉邊境/130
工作共享和勞動力老齡化/132
在地方經濟中更多的製造業就業崗位/136
對沖基金經理和投資銀行家們將向何處去?/138
對政府的角色重新定義/143
新的消費者/147
第八章世事難料
反抗、遷移或死亡/161
食品價格是人口增長的看門人/164
全球糧食市場將繼續運轉嗎?/167
降低全球出生率/169
第九章三位數的油價會拯救地球嗎?
為什麼排放控制並不奏效/181
你如何真正停止排放/185
我們將在哪裡獲得那些煤炭?/189
一個新希望/193
結論/196
致謝/20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