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嵩生

伍嵩生

伍嵩生(又名肇齡),清代道光九年(1829)生。系四川大邑縣出江鎮對河山村錢溝人。他12歲考上了秀才,15歲中舉,18歲考中進士。入翰林院散館任編修後,人稱“伍翰林”,名滿巴山蜀水。因伍嵩生曾任光緒皇帝的老師,又名“太師”。

伍嵩生詩文

青蓮少日錦城游,暮雨春江句早留。

伍嵩生 伍嵩生

彩筆千年誰夢授,吟詩又起水邊樓。

女子多才舊擅名,唐詩一卷可憐生。

滌瑕盪穢休明代,須信人間有正聲。

井前亭題詩:

自昔名傳女校書,浣花筆色艷環區。

至今井水供烹茗,留得甘香醉酒徒。

五雲館題詩:

元相曾游井水噴,題詩遙憶惠蘭芬。

而今卻作非非想,樓閣玲瓏起五雲。

伍嵩生事跡

清鹹豐十一年(1861),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因伍嵩生在翰林院任職時,曾為肅順權臣的座上賓,故遭到株連,被罷黜削職為民。遣返大邑故鄉後,先被鄉紳聘到邛崍書院任主講,後又到成都錦江書院、尊經書院等處任山長(即校長)多年,故人們都叫他“伍山長”。伍嵩生與大臣李鴻章是同榜進士,又同入翰林院,交誼甚厚。所以,李鴻章曾為錦江書院親筆書寫一副門聯:“天下翰林皆後進,蜀中佳士半門生。”

因此,伍嵩生的大名在清末成都各界引起了轟動!李鴻章又專電成都總督:“老友嵩生,品高望重,齒暮家貧,諸冀垂青。”故使伍嵩生受到當局的尊重與優待。伍嵩生回四川後,曾在成都3個書院主講滿了30年,照清代制例規定應復原職。所以,伍嵩生後來又回到了清官任編修。光緒二十九年(1903)被升為翰林院侍講,1907年又升為侍講大學士。後來伍嵩生因年邁力衰,申請辭職回鄉養老被批准回四川,定居於成都。

有一年秋天,他散步到九眼橋,沿著錦江往下閒遊,來到了唐代女詩人薛濤遺址吟詩樓旁,但見舊樓已廢,遍地斷瓦殘垣,荒草野竹叢生,滿目淒涼。於是,他深有感觸地沉吟道:“如今古井冷斜陽,何處是校書(指薛濤女詩人)門巷……”又寫了一首《九日登江樓》的詩:“今年又是一重陽,獨往登臨錦江旁。關塞天長風送雁,蒹葭秋老露為霜。”吟出了他心中懷古的悲涼!回故里後,他急寫了一份奏章呈朝廷,要求修復成都名勝古蹟——望江樓。1910年,奏章獲批准,伍嵩生遂接旨領銜修復望江樓,由四川總督府撥款重建。建成後,園中有重要建築崇麗閣(即望江樓)、濯錦樓、吟詩樓等。尤以望江樓最為壯麗,高30米,共4層,兩層為八角形,兩層為四角。角尖為鎏金頂。寶頂直刺蒼穹,角檐高啄凌空,很有氣勢。望江樓修復後,伍嵩生對其中的吟詩樓、井前亭、五雲館等均有題詠。

伍嵩生又建議在望江樓旁,除草開園,辟10畝地種翠竹萬竿,至今幽篁如海,為後代造福,留下了一片美麗園林,功不可沒!1915年,伍嵩生病逝於成都,享年86歲,其墓葬於鳳凰山。他的門生近代歷史學家、教育家張森楷為尊師撰寫了墓志銘,至今猶為後人緬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