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10強擊機

伊爾-10強擊機

伊爾-10強擊機(俄文:Ил-10,英文:IL-10 Attack Aircraft ),是蘇聯研製的一型強擊機。 中國從蘇聯進口的首批飛機中有伊爾-10,1955年10月之前稱為衝擊機。曾用代號“8號機”。

發展沿革

伊爾-10強擊機 伊爾-10強擊機

伊爾-10是中國從蘇聯進口的首批飛機中的活塞式雙座強擊機,1955年10月之前稱為衝擊機。曾用代號“8號機”。

伊爾-10強擊機 伊爾-10強擊機

蘇聯伊留申設計局於1939年研製了伊爾-2活塞式雙座強擊機,在二戰期間共生產了36163架,是蘇軍裝備使用最多的作戰飛機。該機裝有堅固的裝甲和火力強大的武器,主要用於攻擊敵坦克和地面部隊。1943年,伊留申設計局在伊爾-2基礎上改型研製了雙座強擊機伊爾-10,1944年4月18日首飛,8月投入批生產。伊爾-10仍保持了伊爾-2的氣動外形和幾何尺寸,但改為全金屬結構,加強了裝甲,換裝了功率更大的發動機, 提高了飛行速度。伊爾-10累計生產了4966架,其中1200架是捷克斯洛伐克生產的,稱為B -33(一說蘇聯生產4540架)。

伊爾-10強擊機 伊爾-10強擊機

1950年,中國開始從蘇聯進口伊爾-10飛機。1950年10月13日,駐上海幫助中國防空的蘇聯空軍部隊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混成旅的衝擊第13團移交了25架。1951年10月1日,36架伊爾-10首次參加了國慶閱兵。到1952年共進口274架。1954年9月~1955年1月間參加了解放浙江沿海島嶼的作戰 ,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1972年7月31日,空軍司令部、空軍後勤部向總參謀部、總後勤部提出報告,建議將空軍現有128架伊爾-10、烏伊爾-10飛機油封保存或報廢處理。12月4日總參謀部、總後勤部批准最後103架伊爾-10從空28師和第1、第13航空學校退役 。

性能數據

伊爾-10強擊機三視線圖 伊爾-10強擊機三視線圖

乘員:2人

機長:11.12米

翼展:13.4米

機高:4.14米

空重:4,680千克

發動機:一台MikulinAM-42活塞發動機

最大起飛重量:6,335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飛行速度:550千米每小時

最大航程:800千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