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孟旦的中國人論與政治哲學研究

他山之石:孟旦的中國人論與政治哲學研究

《他山之石:孟旦的中國人論與政治哲學研究》是2012年3月1日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毛國民。

內容簡介

美國學者孟旦對中國人論和政治哲學的研究,可作為研究、學習或關注中國人論和政治哲學的讀者們的“他山之石”。

孟旦認為,中國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持有“人之自然平等”的觀點,與西方思想家持有的“人之價值平等”觀點截然不同,然而中國在“人之自然平等”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卻是一種“等級制”的儒家政治和倫理。他又緊扣朱熹的“象喻”,剖析了朱熹的人性觀點和政治哲學思路。朱熹從如何解決儒家人性論的兩個內在矛盾(即“親親”原則與“利他主義”原則、“外在權威”與“自我修養”之間的矛盾)入手,闡述其政治哲學的內涵。

中國“當代”人性論的重點在於人性的“可塑性”,與儒家、西方和蘇聯時期的“人”之概念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孟旦也將中西政治哲學的比較放到“整體主義”和“個體主義”的框架下進行思考,指出了中國政治哲學中“整體主義”價值觀以及“意識簇”式的認知方式的特點。

可見,在中國這種獨特的人論特徵和政治哲學理念背後,一定蘊藏著驚人的秘密。因此,孟旦著力於探索其背後的人之基本思維模式,如“天人合一”、“物我不分”、“事實與價值相混淆”、《宋代的人性形象》中的“象喻”思維方式、《“當代”中國人的概念》中的“意識簇”認知方式、《二十世紀中國的帝國式求索模式》中的“帝國式求索模式”以及《個體主義與整體主義:儒家和道家的價值觀研究》中的“整體主義”思維方式等。

我們應該拋棄井底觀天、故步自封的狹隘心態,從孟旦的中國人論和政治哲學研究中,汲取本民族文化的精華,並加以繼承;同時要洞悉本民族文化的弱點,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來彌補我國文化之不足。

作品目錄

前言

一、“人之自然平等”與等級制的古代政治哲學

(一)先秦諸子“人之自然平等”觀研究l

(二)中西方人之平等觀比較

(三)“人之自然平等”思想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四)對“自然平等”觀的闡發

二、“象喻”思維與朱熹人論

(一)“結構性形象”的功能

(二)儒家人論矛盾之一:“親親”原則與“利他主義”原則

(三)象喻:鏡子、身體、植物和園丁形象'

(四)儒家人論矛盾之二:“權威的導師”與“自得”

三、“當代”人論與平等觀研究

(一)“當代”中國“人性可塑”思想研究

(二)“當代”中國平等觀研究

(三)傳統“意識簇”認知方式與“當代”中國的政治理念

四、中國政治哲學中的“整體主義”特徵

(一)中國“整體主義”價值觀的含義及特徵

(二)中西方價值觀之“和”與“不同”

(三)古代中國的“個體主義”精神

五、“政治認識論”與中國人的基本思維方式

(一)帝國式求索模式的“政治認識論”

(二)中國人的基本思維方式研究

結語

附錄

附錄一:國內外對孟旦思想的研究現狀

附錄二:Curt-iculum Vitae

附錄三:孟旦與其他英美漢學家的人論簡介

附錄四:“無為而治”與儒家的政治哲學

附錄五:中西方人論與當代教育方式的省思

參考文獻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