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O一:太空漫遊

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一九六八年,《二○○一:太空漫遊》的電影和小說分別問世,各自奠定了在影史與小說史上的地位。庫布利克和克拉克的原始創作目的,是「一個故事,可以在將來對照著已經發生的事情,不覺過時,也不覺荒誕(荒誕比過時更糟糕)。」將近三十多年歲月過去,時間給他們的作品作了最好的見證。然而,正如談到電影,大家總會說是「庫布利克的《二○○一》」,談到小說,大家會說是「克拉克的《二○○一》」。事實上,《二○○一:太空漫遊》的電影與小說,固然有其共通的背景,但卻各自具有不同的生命,是完全不同的個體,分別代表了影像與文字兩種不同語言的創作特質與極致。《二○○一》問世三十三年後,在二○○一年,正式授權的中文版《二○○一》出版。
書摘
趁著最後的天光,他們部落平安地回了洞穴。受傷留在洞裡的女性,看到望月者帶回披覆著漿果的樹枝,歡喜地咕噥了一聲,搶上去一把抓下。樹枝上沒剩什麼營養的東西,不過有助於她撐到被豹咬到的傷口痊癒,那時就可以再度自己覓食了。山谷之上,升起一輪滿月,遠山則刮來一陣寒風。這天晚上會很冷──不過,冷餓還算不了大事,不過是生命一個小小的背景而已。 夜深了,清冷,沒有其他驚擾,月亮在赤道繽紛的星座中冉冉昇起,非後人所能目睹。山洞裡,在時醒時睡的睏乏與擔驚受怕的等待中,未來世代的人才會有的夢魘,正在成形。有一道燦爛勝過所有星辰的炫目光點,緩緩地升越天幕,上到天穹的最高點,又再慢慢降入東方。如是兩次。

作者介紹

阿瑟·克拉克,英國國籍,現當代最出色的科普、科幻雙棲作家,與阿西莫夫、海因萊因並稱“二十世紀三大最偉大科幻小說家”。 克拉克的作品具有極強的預見性,聯合國、NASA和網際網路都從他的書中受益。他是撰文提出通信衛星概念並證實其技術可行性的第一人,被譽為“世界通信衛星之父”。 克拉克的代表作品有《童年的終結》、《城市與星》、“拉瑪系列”、“奧德賽系列”等。這些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暢銷不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