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與建構

相對於國際新聞的巨大現實存在,建立中國自己的國際新聞學研究體系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中國加拿大研究會理事、學術委員,中國新聞教育學會理事。 20世紀90年代起先後任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外語系副主任,外語系系主任,國際傳播學院院長。

內容介紹

國際新聞是新聞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術界的研究相對滯後。相對於國際新聞的巨大現實存在,建立中國自己的國際新聞學研究體系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書分兩部分理論部分主要探討國際新聞報導或傳播理念的歷史發展與理論意義,實踐部分主要由調查報告和業務研究組成。
適讀對象:新聞傳播專業研究人員、師生,媒介管理部門人員,媒介愛好者。
序言
上部
中國市場化報紙國際新聞現狀調查報告
美國報刊新聞特稿人情味特色的深層解讀
美國媒體故事化新聞敘事淺析
中英財經雜誌特點和異同
——《財經》和《經濟學家》的比較研究
民眾參與新聞傳播現象研究
——從印度洋海嘯說起
從《世界新聞報》的實踐看我國國際新聞類報紙的生態環境
關於中國三大城市國際新聞市場的消費需求調查報告
下部
美國新聞客觀性理念發展的歷史
從強硬到溫柔
——淺析美國對阿拉伯媒體的態度轉變
解讀《時代》周刊有關中國報導的新聞價值取向
——從《時代》封面上的中國人物和中國事件說起
且看“洋媒體”“胡服騎射”
——媒體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矛盾與思考
我國國際新聞中的經濟報導評述
法國《費加羅報》2005~2006年涉華報導價值取向解析
媒介視角下的恐怖主義
美國主流報紙在台海問題報導中的角色擔當及原因

作者介紹

蔡幗芬,女。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加拿大研究會理事、學術委員,中國新聞教育學會理事。1966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北京外國語大學)英文系。20世紀70年代在北京電視台(現中央電視台)任新聞部國際組任翻譯和記者。20世紀90年代起先後任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外語系副主任,外語系系主任,國際傳播學院院長。主要論著有:《加拿大媒介與文化》、《加拿大的廣播電視》、《國際傳播與對外宣傳》、《國際新聞與跨文化傳播》、《全球化視野中的國際傳播》等,主要譯著有《哈默傳》、《針眼》和譯製片《豪門恩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