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速食麵

乾速食麵

乾速食麵(dried noodle)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用常法製成麵條後,經蒸煮、油炸或乾燥等工藝製成,並添加或附帶調味料,作為商品性食品在商店出售。也稱速煮麵,日本稱作即席面,歐美等稱快速面(instant noodle)、點心面(snack noodle)、預煮麵(precooked noodle)。

乾速食麵

乾速食麵(dried noodle)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用常法製成麵條後,經蒸煮、油炸或乾燥等工藝製成,並添加或附帶調味料,作為商品性食品在商店出售。也稱速煮麵,日本稱作即席面,歐美等稱快速面(instant noodle)、點心面(snack noodle)、預煮麵(precooked noodle)。

乾速食麵的分類

按生產工藝分類

(1)附帶湯料的油炸面

麵條煮熟後,用油炸方法脫去水分,並使成品定型,包裝時另附湯料,食用時可將湯料和麵條一起以沸水泡或煮熟即可食用。

(2)調味油炸面

麵條煮熟後噴淋液體及粉末狀調料於面塊的表面,然後再油炸脫去水分,包裝成產品,湯料則可加或不加。

(3)附帶湯料的乾燥面

這種麵條的前期加工同油炸面,但蒸熟後不採用油炸工藝,通常是在熱風乾燥箱中脫水乾燥,在包裝時附加湯料及油脂調味增香料,以改善產品風味。

按麵條風味分類

(1)中華風味面

這是沿襲中國傳統麵條的配製方法製成,在麵團中加純鹼,調料風味亦採用國人習慣的豬肉、牛肉、麻油、大蒜、胡椒、生薑、醬油、酸味料及甜味料配製而成。

(2)日本風味面麵條中摻以蕎麥、山芋粉或其他澱粉質原料。湯料風味適宜於日本習慣,以鰹魚、海帶、香菇、酒、生薑、甜味料及山榆菜等作原料製成,固體作料還常使用墨魚、蚌肉、牡蠣、干貝等海鮮產品。

(3)歐洲風味面這是一種蒸煮處理過的通心麵,這種面需用高蛋白質的麵粉作原料,麵條彈性強,除作家用主食外,常作宴會之點心。其湯料中的原料由肉、番茄、橄欖油、色拉油、丁香、肉桂及香味料配製而成。

乾速食麵的生產和消費

從1958年8月第一批乾速食麵在日本推向市場起,直到今天,乾速食麵已從亞洲走向歐洲、美洲和大洋洲,成為地域覆蓋面僅次於麵包的世界第二大麵食品。我國乾速食麵生產始於1970年,上海益民食品四廠首先試製成功,當時年產量僅為200t。1980年,上海益民四廠從日本引進了第一條袋裝油炸乾速食麵生產線。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乾速食麵生產出現了快速增長的勢頭,先後從國外引進了200餘條生產線。1989年全國乾速食麵生產線已達280條,年生產能力達70多萬噸。我國現擁有2000多個乾速食麵生產企業,乾速食麵生產線近3000多條,年生產能力達360萬噸。2000年,世界乾速食麵生產500億包,中國大陸乾速食麵產量為190億包,占世界的35%,成為世界乾速食麵總銷量最多的國家。“康師傅”一家乾速食麵的銷量,已超過日本全國的總銷量。

中國乾速食麵從1992年銷量13億包到2000年銷量的190億包。而同期的日本,則由1992年的48.7億包到2000年的52.7億包。中國八年間產量增長了14倍,而同期日本增長了1.1倍。有數據顯示,2000年,中國大陸年人均消費乾速食麵約15包,日本44包,韓國則達80包。據國際乾速食麵製造商協會預測:到2010年世界乾速食麵需求量將達10000億包,市場將擴大20多倍。日本一資料還表明,年人均乾速食麵消費達30包,該行業的發展才趨於平穩。消費量才能達到一定的飽和。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我國乾速食麵市場尚遠未成熟,其市場發展空間還很大,消費量還遠未達到飽和 。

乾速食麵的發展前景

乾速食麵因為快捷方便,口味豐富多樣而深受大眾的喜愛。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今後乾速食麵市場的前景將更加樂觀。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品種單一,有些產品質量不高。根據有關市場調查顯示:營養和食品的安全性已成為乾速食麵行業將要共同面臨的問題。對北京的乾速食麵市場的一次調查結果顯示:現有乾速食麵產品的首要缺點是沒有營養,而且已成為乾速食麵的第一軟肋,沒有營養(33.6%)、含有防腐劑(22.2%)、口味單調(19.2%)、蔬菜包少(12.7%)、和面不筋道(6.7%)。乾速食麵的主要成份是碳水化合物以及少量味素、食鹽和其它調味品。並不完全具備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水和纖維素等人體所必需的七種營養物質。營養學家已調查證實,在長期食用乾速食麵的人當中,有60%營養不良,54%患缺鐵性貧血,23%患核黃素(維生素B2缺乏症),16%的人缺鋅,2%的人因缺乏維生素A而患各種眼病。所以,應開發微量元素、維生素強化型產品。真正做到好吃、方便、有營養,才能占領市場。現有的新型乾速食麵新型乾速食麵的開發一般圍繞風味、食用方便、營養保健、調節人體功能來進行,先將國內外發展較新的花色品種綜合如下:

以改善風味為主要目標

國內外乾速食麵除傳統雞蛋乾速食麵外,還有以果蔬營養汁為輔料的產品,營養汁包括番茄汁、胡蘿蔔汁、芹菜汁、菠菜汁、山楂汁、桔子汁、西瓜汁等果蔬汁液,以及食用菌鮮菇如平菇、金針菇等菇汁。營養汁必須經過過濾或離心處理,有條件可經過均質處理。在此基礎上,還可添加其它成分,獲得具有香辣味、海鮮味,或者一些強化乾速食麵產品。營養汁添加量要適宜,一般為麵粉的5~10%。

以食用方便為主要目標

(1)速食煮麵

速食煮麵又稱長壽麵,是乾速食麵中後起之秀,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具有相當競爭力的乾速食麵條類食品。速食煮麵具有非油炸、食味好、食法多、耐保存等特點,速食煮麵經由獨特工藝和配方製成,具有傳統手拉麵的口感、咬勁,開袋即可食用。加入調味料可製成涼拌麵,加入熱水1min即可成為熱湯,食用更方便、快捷。

其工藝流程:原、輔料→真空和面→波紋輥複合壓延→面帶熟化→波紋輥連續壓延→切條→煮麵→水洗→酸洗→包裝→殺菌→成品。

(2)冷凍熟面

冷凍熟面最早出現於日本,兼有質優和衛生等特點。在不使用任何添加劑的情況下,具有良好的貯藏性,如果與湯料等組合在一起,就能組成“套面”,給食用帶來很大的方便。但由於冷凍成本,冷凍保管費用等因素,冷凍熟面價格相對較高,近年來,隨著我國連鎖店、超市的迅速崛起,冷凍熟面也嶄露頭角。

冷凍熟面是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添加適量澱粉、食鹽、食用鹼等品質改良劑,採用先進麵條加工技術和速凍技術製成的,有烏龍麵、拉麵、寬面等不同品種。其工藝流程:麵粉→真空和面→熟化→複合壓延→定量切條→煮麵→水洗冷卻→計量→裝盒→速凍→產品入冷庫 。

以改善保健功能為主要目標

(1)添加五穀雜糧等自然食品

此類產品設計原採用營養學理論對穀物營養進行搭配,使穀物類胺基酸評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小麥粉的胺基酸評分為51,大豆粉的胺基酸評分為31,玉米粉的胺基酸評分為57,將三者按一定比例混合食用,胺基酸評分可提高到78。據測定,混合粉(小麥、大麥、玉米、大豆、小米等)含有一種非蛋白質牛黃酸,對嬰幼兒大腦發育、視力機能改善有利。

(2)藥膳乾速食麵

將中草藥添加入麵粉中製得各種花色麵條,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日本,研究這類中草藥有蘆薈、薏米、杜仲和茶葉等幾種。添加方法有兩種,一是首先提取中草藥有效成分再添入麵粉中,另一種是將中草藥粉碎後添入麵粉制面。另有一些不屬於中草藥類但也有一些保健功能的一些物質,開發較多,例如一些食用菌如香菇,還有一些海藻類如海帶、螺旋藻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