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頭狀小汗腺腺瘤

乳頭狀小汗腺腺瘤(papillary eccrine adenoma)1977年由Rolon和Helwig首先報告。其特點為主要位於四肢的真皮結節,發生於黑人,易復發。手術可徹底切除。其發病機制還不清楚。

基本信息

疾病概述

乳頭狀汗腺瘤大多數發生在40~50歲,很少發生在20歲以內者,病因不明,可能來自頂泌汗腺。

症狀體徵

此種腫瘤小而境界清楚,一般單發,呈圓形或卵圓形結節狀,直徑0.5~1.5cm,稍隆起可呈圓頂狀,質地堅實、柔軟或囊性。很少破潰,偶爾中央呈紅色肉芽狀隆起,類似化膿性肉芽腫。大多數發生於女陰部,最多見於大陰唇,少數在小陰唇,極少數發生於腋、乳房或肛門。雖然也可發生出血、破潰及疼痛,但大多無症狀。許多病例是在體檢時才發現。一般無全身症狀,腫瘤可保持一定大小,或緩慢生長達數年之久。

病理生理

此瘤位於真皮,界限清楚,有完整包膜,一般與其上方的表皮並無聯繫,偶可相連。有些腫瘤周圍有一層上皮的囊壁。在瘤內可見管狀和囊狀結構,並可見許多乳頭狀摺疊伸入腔內。腔壁和絨毛狀突起的上皮成分增生,形成腺瘤。有時囊腔僅襯以一層單行柱狀上皮細胞。其細胞核位於細胞的基底,圓形,淡染,胞質呈弱嗜酸性,並可見頂質分泌現象,甚似頂泌汗腺的分泌細胞,但囊腔通常圍繞以雙層細胞,不僅有一層分泌細胞,而且在其外面尚有一層小立方形細胞,核深嗜鹼性,相當於肌上皮細胞。靠近表皮處的囊壁上皮呈表皮樣角化或僅有一層扁平細胞。

診斷檢查

女陰部發生任何小而硬固的結節均要考慮,多數易誤診為皮脂腺囊腫。組織學上雖有特徵,但有時也可誤診為低度惡性的腺癌,但女陰部腺癌極為罕見,也不發生乳頭狀生長。相反,腺癌均呈侵襲性生長。有時其它囊腫如皮脂腺囊腫、前庭大腺囊腫在組織學上也需要鑑別。也應與乳頭狀汗管囊腺瘤鑑別,後者多與表皮相連,有二層囊壁細胞,間質內有較多漿細胞浸潤。皮損於幼年發生於頭皮。

治療方案

單純切除即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