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井[安徽省渦陽縣境內古蹟]

九龍井[安徽省渦陽縣境內古蹟]
九龍井[安徽省渦陽縣境內古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九龍井在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天靜宮流星園內。諸多史書均有記載老子生地有九井,九井是老子生地的象徵。《水經注·陰溝水》:“老子廟東院有九井焉”。括地誌》載“老子廟有九井尚存,在亳州真源縣地”。台灣版《正統道藏》第30卷記載較為詳細在老子出生時,有“萬鶴翔空,九龍吐水,以浴聖姿,龍出之處,因成九井”的傳說。

基本信息

名稱由來

九龍井 漫水河九龍井 漫水河
後人為對老子的崇敬,把傳說變為現實,在太清宮流星園內修了九眼井。因此,九龍井便成為老子生地的象徵。90年以來,通過對太清宮遺址方園1平方公里範圍內發掘,九龍井相繼出土,經國家及省內外專家鑑定,九龍井所使用的材料分別有春秋、漢、唐、宋、明靖不同時期,井內相繼清理出春秋、漢、唐、宋及明清時期的一些器物及殘片。特別是春秋時期的瓦套制而成,現存14層,井深5.4米,井底是自然的砂礓地層。該井歷史悠久,用材有明顯的時代特徵,被《中國報導》稱為“中國第一井“。縣政府正多方籌資,準備在九井上建亭立碑,井亭之間用曲徑小橋流水相連。在無憂園內廣植李樹。

相關傳說

九龍井九龍井
歷史和傳說都只能表現人民對於老子的一種尊崇愛戴,直到相繼出土了傳說中的九眼“龍”井後,渦陽作為老子故里的事實變得更加無可質疑。有人曾提出在渦陽發現的九眼井是否具有特定的地理特徵的問題。帶著這個疑問,記者來到了渦陽天靜宮附近九龍井出土的地方,在蘇道長以及當地人的引領下,記者如願地見到了傳說中的九龍井。據渦陽縣文化局副局長任曉峰提供的相關資料顯示,經專家初步鑑定,相繼出土九龍井所顯示的地理特徵符合相關歷史的記載,最久遠的一眼龍井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根據九龍井的傳說,有人推測春秋時作為老子出生地的渦陽可能有一民俗——孩子出生時,鄉鄰用井水為之沐浴。老子故里有九井,老子出生時,可能由家人及鄉鄰汲九井之水為之洗禮。以後,正如其他名人一樣,隨著老子成為一代聖哲,便有很多的傳說。據《渦陽覽勝》介紹,九龍井每井上原有一小亭,井口之上為石刻蟠龍井圈。九井之間,用曲橋相連,井浮水中。另有一座小亭,亭內立一塊大型石碑,記述老子降生之事和九龍井的來歷。如今已在春秋瓦圈井上建一六角井亭,亭上書有“華夏第一亭”字樣。據了解,其餘八井將相繼修復。文物是歷史的見證,如今相繼面世的九眼“龍”井,排列有續,密集於流星園內,恰如天靜宮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也為渦陽天靜宮作為老子故里提供了無可辯駁的證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