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台區

九台區

九台區,是吉林省長春市市轄區之一。九台區位於長春東北部,是長春的東大門,長春市東部綠色生態屏障。其位於北緯43°51′-44°32′、東經125°25′-126°30′,西接長春市二道區,東南同吉林市永吉縣接壤。截至2014年,全區共有9個鎮、2個民族鄉、4個街道。根據吉林省統計局的綜合測算,2004年末,九台區綜合發展指數位居全省第8位,到2009年末,九台區綜合發展指數已躍升到全省第3位。2014年,九台財政收入居長春外五縣之首,縣域綜合實力位居長春市第一位。全區幅員面積2875平方公里,占長春市總面積的17.4%,地表結構大體為“三山一水六分田”。九台區素有“吉林腹地明珠”,“鳳珠之城”之稱,被譽為中國薩滿文化之鄉。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歷史起源

九台區九台區
兩漢時期為扶餘國的屬地;扶餘滅亡後,從南北朝到隋唐初期,屬靺鞨地;唐代,接受渤海國稱號時,屬渤海的扶餘府(今農安)轄境;遼代為東京道黃龍府(今農安)轄境;金代為上京路濟州(即遼代的黃龍府)轄境;大定二十九(1189年)濟州改為隆州,貞和初(1214-1217年)為隆安府(即今農安),今九台縣亦隨之歸屬隆安府;元代屬開元路轄境(開元路曾在黃龍府,後又遷到今開原);明代屬奴兒乾都司管轄。

名稱由來

清康熙九年至二十年(1670-1681年)在吉林省境內修築柳條邊(俗稱邊牆),防止漢人和蒙古人進入,並在境內設有四個邊門,沿邊牆四個邊門,共置二十八個邊台,今九台縣就是這二十八個邊台之一,是北數第九台。九台分上九台、下九台。縣城設在下九台,後改為九台。成為縣名。

正式設縣

偽滿大同元年(1932年)由地方納商請準設制,從永吉縣、長春縣、德惠縣的部分地區析置為九台縣,隸屬吉林省。1945年10月成立九台鎮政府。1946年1月,九台鎮政府轉移,國民黨軍隊進入九台。1946年3月,九台鎮政府返回九台;5月再次轉移。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正式公布東北新省區方案,正式批准設立九台縣,隸屬於吉林省。

撤市設區

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吉林省行政規劃的批覆,九台市撤銷縣級市改為長春市市轄區,命名為長春市九台區。
2014年12月20日,九台撤市設區揭牌大會成功舉行。撤市設區,標誌著九台結束了82年的建縣歷史。

行政區劃

區劃變遷

九台區  九台區
1947年,將四家子區劃歸雙陽縣管轄,雙廟子區劃歸長春縣管轄,全縣設城關區等9個區。1948年,調整為20個區,增盧家區等,區下設村。
1949年,將長春縣雙廟子區劃回九台縣管轄,增昇陽區,全縣轄22個區,198個村。1950年,將各區名重新按序數命名。1955年,將長春市卡倫區劃歸九台縣管轄,全縣轄23個區,212個村。1956年,改為4個鎮、77個鄉。
1957年,將泡子、吉家、布海、雙廟子、昇陽、長山鄉劃歸德惠縣管轄,德惠縣太合、義合、城子街鄉劃歸九台縣管轄。
1958年初,改為2個鎮、30個鄉。撤銷卡倫鎮等。此後又劃分為九台鎮、營城鎮、沐石河、其塔木、上河灣、土們嶺、龍家堡、波泥河、朝陽、城子街、卡倫11個公社。
1960年,增舍嶺、加工河、飲馬河、西營城、放牛溝、胡家、盧家、慶陽、城郊9個公社,全縣轄20個公社。1961年,增六台、葦子溝、三台、紀家、雞鳴山、興隆、二道溝7個公社,全縣轄27個公社。
1964年,撤銷胡家公社,設立胡家回族鄉,全縣轄2個鎮、1個民族鄉、24個公社。1965年,增卡倫鎮,全縣轄轄3個鎮,1個民族鄉,24個公社。
1969年,全縣轄3個鎮、25個公社(民族鄉在成立革委會時撤銷)。1976年,撤銷城郊、朝陽、舒嶺3個公社,增九郊、春陽、沿江3個公社。
1981年,撤銷胡家公社,設胡家回族鄉公社,全縣轄3個鎮、1個民族鄉、24個公社。
1983年,改公社為鄉;撤銷沿江鄉,設立奔卡滿族鄉;全縣轄3個鎮、23個鄉、2個民族鄉。
1984年,撤銷上河灣、其塔木、土們嶺、河石河、西營城、飲馬河、城子街鄉,設立上河灣、其塔木、土們嶺、沐石河、西營城、飲馬河、城子街鎮;全縣轄10個鎮、16個鄉、2個民族鄉。
1985年,撤銷卡倫、龍家堡鄉,設立龍家堡鎮;全縣轄11個鎮、14個鄉、2個民族鄉。
1988年4月26日,經省政府批准,撤銷營城鎮,將其所轄區域併入九台鎮;全縣轄10個鎮、14個鄉、2個民族鄉。
1988年10月,九台市設10個鎮,其中城區設九台鎮和營城鎮,農村設9個鎮,即上河灣鎮、其塔木鎮、土們嶺鎮、沐石河鎮、西營城鎮、飲馬河鎮、城子街鎮、卡倫鎮、龍家堡鎮;16個鄉,即雞鳴山鄉、放牛溝鄉、九郊鄉、葦子溝鄉、春陽鄉、興隆鄉、紀家鄉、慶陽鄉、盧家鄉、六台鄉、胡家回族鄉、莽卡滿族鄉、三台鄉、二道溝鄉、加工河鄉、波泥河鄉,308個村。
1989年,撤銷九台鎮,設立團結、工農、南山、火石嶺、營城街;全市轄5個街道、9個鎮、14個鄉、2個民族鄉。
1992年11月,撤銷興隆、葦子溝、放牛溝鄉,設立興隆、葦子溝、放牛溝鎮;全市轄5個街道辦事處、12個鎮、11個鄉、2個民族鄉。
1997年,全市面積3375平方公里,人口81.5萬。轄5個街道、12個鎮、11個鄉、2個鄉:團結街道、工農街道、南山街道、營城街道、火石嶺街道、土們嶺鎮、西營城鎮、沐石河鎮、其塔木鎮、上河灣鎮、飲馬河鎮、龍家堡鎮、卡倫鎮、放牛溝鎮、城子街鎮、興隆鎮、葦子溝鎮、九郊鄉、盧家鄉、二道溝鄉、加工河鄉、波泥河鄉、雞鳴山鄉、紀家鄉、春陽鄉、慶陽鄉、六台鄉、三台鄉、胡家回族鄉、莽卡滿族鄉。1998年3月4日,經吉林省政府批准,卡倫鎮更名為卡倫湖鎮。
2000年6月30日,經吉林省政府批准,九台市放牛溝鎮更名為東湖鎮。全市轄團結、南山、工農、營城、火石嶺5個街道,東湖、沐石河、城子街、其塔木、上河灣、西營城、土們嶺、飲馬河、龍家堡、卡倫湖、葦子溝、興隆12個鎮,九郊、春陽、紀家、慶陽、盧家、六台、胡家回族、莽卡滿族、三台、二道溝、加工河、波泥河、雞鳴山13個鄉;310個村,1986個自然屯。
2000年末(或2001年初)全市撤鄉並鎮。2002年,九台市轄3個街道、13個鎮、2個民族鄉。總人口83.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8萬人。(306個村委會、10個居委會)
2003年,九台市轄:九台街道、營城街道、九郊街道、土們嶺鎮、西營城鎮、沐石河鎮、其塔木鎮、上河灣鎮、龍家堡鎮、卡倫湖鎮、東湖鎮、城子街鎮、興隆鎮、葦子溝鎮、紀家鎮、莽卡滿族鄉、波泥河鎮、胡家回族鄉。
2004年8月,九台市轄3個街道,13個鎮,2個鄉,10個社區,310個村委會:九台街道(辦事處駐曙光大街)、九郊街道(辦事處駐團結街)、營城街道(辦事處駐營城街)、卡倫湖鎮(鎮政府駐卡倫街)、上河灣鎮(鎮政府駐上河灣)、其塔木鎮、土們嶺鎮、沐石河鎮、西營城鎮、城子街鎮、龍家堡鎮、葦子溝鎮、楊家澆鍋)、興隆鎮(鎮政府駐趙朝陽溝)、東湖鎮(鎮政府駐放牛溝)、紀家鎮(鎮政府駐青雲堂)、波泥河鎮、胡家回族鄉(鄉政府駐胡家屯)、莽卡滿族鄉(鄉政府駐舍嶺)。
2006年1月6日,長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長府辦發[2006]1號檔案,東湖鎮、卡倫湖鎮、龍嘉鎮所轄行政區域劃歸長春市二道區管轄。行政區域調整前:九台市位於北緯43°51′-44°32′、東經125°25′-126°30′,以莽卡滿族鄉東三家屯、波泥河鄉耿家屯、卡倫湖鎮太平溝屯、上河灣鎮四合子屯為東、南、西、北四個極點,市境南北寬75公里,東西延長87.15公里,總面積3375.27平方公里。

區劃詳情

截至2006年底,九台區轄3個街道、10個鎮、2個鄉,10個社區、310個村(1986個自然屯)。
截至2014年10月20日,九台區轄九台街道、營城街道、九郊街道、西營城街道等4個街道,上河灣鎮、其塔木鎮、沐石河鎮、城子街鎮、紀家鎮、土們嶺鎮、波泥河鎮、興隆鎮、葦子溝鎮等9個鎮,2個鄉,胡家回族鄉、莽卡滿族鄉等2個民族鄉,33個居民社區和265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區位

九台區  九台區
長春市九台區位於吉林省中部,位於長春市東北部,東經125°24′50″~126°29′50″,北緯43°50′30″~44°31′30″,世界北半球溫帶半濕潤氣候的中緯度附近,屬長白山與松遼平原過渡地帶,長吉兩大中心城市之間的交通走廊地帶,是長東北戰略先導區的重要腹地。九台區西接長春市二道區,距離長春火車站50公里,東及東北與舒蘭和榆樹為界;南及東南同吉林市永吉縣接壤;西南同長春市雙陽區毗連;北及西北均界德惠。截至2014年10月20日,周邊境線為381.5公里,幅員2875平方公里,總土地面積337527.48公頃,城區面積12.79平方公里。

地質

九台區在地質結構上屬第四系堆積物,除有部分基岩裸露外,大部地區均被第四系地層所覆蓋,與基岩呈不整合接觸。地質構造屬於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的沉降帶過渡地帶,松遼盆地東南緣、伊舒地塹呈北東向在東南部通過,屬於天山~興安嶺區,松遼中斷陷分區,東部隆起小區,與吉林華力西褶皺系二級分區相接。地質構造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褶皺構造,一種是斷裂構造。地質年代分泥盆紀、二迭紀、侏羅紀、白堊紀、第三紀、第四紀。

水文

地表徑流
九台區河流水系比較發達,屬富水區。擁有一江三河(松花江、飲馬河、沐石河、霧開河)等大小30條河流,河流總長207.7公里,松花江由小錦州入境,經莽卡、其塔木、三台3個鄉鎮,流長52.5公里,流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27%。沐石河為松花江下游支流,源泉地為6股泉水及地下水洪而成,河長92公里,九台段長41公里。飲馬河為松花江下游一支流,全長384公里,九台段為62公里。霧開河是飲馬河支流,河長129公里,流域面積1170平方公里,境內為52.2公里。
地下水
地下水地下水資源不豐富,且分布不均,河谷地區水資源比較充裕。西部、西北部以較貧乏。東南部低山丘陵地區風化裂隙中含孔潛水水量小,埋深不定。只有在構造斷裂和接觸帶附近,在地層有利於地下水富集條件下,形成斷裂富水帶,可以打井開採地下水。地表水的補給與排泄、埋藏條件,對地下水的有無、多少起決定性作用。1988年、1989年九台市降水較少,1990年遭受了歷史罕見的乾旱。全市有35條小河斷流,地下水位下降1.20~1.50米。
礦泉水
境內礦泉水資源豐富,通過省級鑑定的有5處,分布在春陽鄉、九郊鄉、飲馬河鎮、土們嶺鎮和營城街道。礦泉水類型為偏矽酸型和碳酸型。
水質
水質評價九台市大部分地區為重炭酸鈣鈉和鈉鈣型水,礦化度低但普遍缺碘,有些地方含錳偏高。境內水質比較好,基本適於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的要求。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經濟的發展,流入小南河的工業廢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劇增,水質退化嚴重,執行國家五級標準。2000年,小南河沿岸企業及生活污水通過暗管排放至城區外,城區內水質有明顯改善。沐石河、霧開河為季節性河流,污染較輕,沿河幾乎無污染,第二松花江主要受吉林市排放的污水污染。飲馬河污染較嚴重,執行國家三級標準,除pH值不超標外,其它指標均超出國家標準,主要污染物為氨氮、揮發酚、石油、磷等流。

氣候

九台區位於吉林省中部的松遼平原,屬於季風區中溫帶半濕潤地區。春季乾燥、多風、升溫快;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降溫快;冬季漫長、寒冷、降雪少。1988~2000年間,7月份平均氣溫最高,為23.3攝氏度,1月份平均氣溫最低,為零下16.3攝氏度,13年間,平均氣溫5.3度。
九台區屬中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900小時,無霜期140—155天。年平均氣溫4.7℃、平均氣溫年較差39.5℃,平均氣溫日較差12.3℃,年≥10℃活動積溫2880℃年平均降水量577毫米,年平均風力8級以上大風日16天左右,多西南風向,平均風速3.4米/秒。

地形地貌

地形
九台區西部、中部為沖積平原二級階地(台地),東部、南部、西南部多為低山丘陵(半山區),全區地形呈西南東北狹長形狀,東西長87.75公里,南北寬75公里。地勢由西南向東傾斜,形成了西南高、東北低、中間崗川不等的自然格局。九台區內大小山嶺,均系長白山系哈達嶺山脈之餘脈。全區山嶺多分布在東南、南部、西南和東北部,八台嶺海拔580.1米,為九台區最高峰。全區有松花江、飲馬河、沐石河、霧開河等4條主要江河,隨著地勢走向,均由南向北,流入德惠境內,由此四大流域,形成了廣闊的沖積平原。全區地形最低點是慶陽鄉新開嶺村馬家營子屯,海拔160.5米。地表結構大體上是“三山、一水、六分田”的狀況。九台區土地為低山丘陵和平原兩大類別。
地貌
九台區的丘陵山脈占全市總面積的30%,約990平方公里。其山脈屬長白山支脈大黑山脈,由西南蜿蜒至東北。經由波泥河鄉、加工河鄉、二道溝鄉、土們嶺鎮、沐石河鎮、盧家鄉、胡家回族鄉、莽卡滿族鄉、六台鄉、上河灣鎮。其中沐石河鎮八台嶺山最高,海拔為580.1米,其塔木鎮的四楞山海拔570米,沐石河鎮的樺樹背山海拔528米,莽卡鄉的馬達山海拔522米,土們嶺鎮的馬鞍山海拔280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土地
九台區總土地面積為337527.48公頃,土地詳查耕地面積為200508.48公頃,占總土地面積59.41%,人均占耕地為3.89畝。在耕地中,平原耕地和漫崗耕地14329.06公頃,占全區總耕地面積的71%;丘陵和緩坡地43694.67公頃,占全區總耕地面積的21%;山區坡耕地12841.67公頃,占全區總耕地面積的7%;陡坡耕地43.08公頃,占全區總耕地面積的0.02%。全區土壤共分為9個土類,17個亞類,23個土屬,65個土種。黑土類是九台區主要耕種土壤,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總面積達149448.92公頃,占全區總土壤面積的45.3%。九台區由於地勢差異,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東南部為灰棕壤區,中北部為黑土區,沿江河為草甸土,沖積土區。黑土層較深,一般為半米左右、厚層1米以上。
耕地
九台區土地資源較為豐富,多為肥沃的黑土地帶。根據1988年3月到1990年末的全市土地詳查,九台區周邊境線為381.5公里,幅員3375.27平方公里,土地面積337527.48公頃(5062912.3市畝)。耕地比重較大,面積為160000公頃(在冊地),土地詳查(土地詳查均按航片底圖量算的面積)面積為200508.48公頃,合3007627.2畝,人均占有耕地3.89畝,比全省人均耕地多1.19畝,是吉林省人均占有耕地較多的市(縣)之一。耕地中平原耕地和漫崗地(坡度2°以下)面積14329.06公頃;丘陵和緩坡地(坡度2~14°)面積43694.67公頃;山區坡地(坡度15~25°)面積12841.67公頃;陡坡地(坡度25°以上)43.08公頃。根據此次詳查,全區旱田面積172515.94公頃,主要分布在西部、中部和東部的沖積平原台地上,有少部分分布在南部半山區。全區旱田在5000公頃以上耕地的有葦子溝鄉、春陽鄉、紀家鄉、慶陽鄉、沐石河鎮(基本全是旱田)、莽卡滿族鄉、上河灣鎮、加工河鄉、龍家堡鎮、卡倫鎮、雞鳴山鄉、放牛溝鎮(東湖鎮)、城子街鎮、六台鄉、胡家回族鄉、其塔木鎮,其中超過萬頃耕地的有慶陽鄉、沐石河鎮、其塔木鎮、卡倫鎮。全區水田面積26660.07公頃,主要分布在松花江、飲馬河、霧開河流域和一些低洼易澇地域以及地下水源充足的地方(打井提水灌溉)。水田主要種植區域為其塔木鎮、三台鄉、莽卡滿族鄉、龍家堡鎮、飲馬河鎮、興隆鎮、九郊鄉、葦子溝鄉、西營城鎮。全區菜田面積1332.4公頃,主要分布在市郊和卡倫鎮。九台區除耕地以外的其它各種用地面積137019.1公頃,主要為園地、林地、牧草地、居民點及工礦區用地、交通道路用地。
土壤
土壤分布九台區在長白山支張廣才嶺西部、大黑山東北部,地勢呈東向西北傾斜走勢。成土條件的變化基本是由南向西北漸變。東南部低山丘陵區,以灰棕壤為主,為岩性母質,此類土壤中的局部黃土沉積物上有零星分布的白漿土;中部和西北部台地,以黑土為主,為黃土狀沉積物上發育的黑土,崗向分布有草甸土;松花江、飲馬河及其支流沐石河、霧開河之間的較開闊的河谷平原,以草甸土、水稻土為主,是全市主要水稻產區,江河沿岸漫灘階地有衝擊土風沙土分布。土壤類型全市土壤類型主要分9個土類、17個亞類、23個土層、65個土種。灰棕壤土類,是全市主要土類之一,分灰棕壤、準灰棕壤、暗棕壤、準暗棕壤4個亞類;白漿土類,母質為黃土沉積物,地表為灰色A1層,一般厚度為10~20厘米,有台地白漿土1個亞類,有黃土性台地白漿土1個土層,按A1層厚度劃分為厚層黃土性台地白漿土、中層黃土性台地白漿土和薄層黃土性台地白漿土3個土種;黑土類,是全市主要的耕種土壤,分布最廣,有黑土、草甸土2個亞類,下分黑土、紅土性黑土和草甸土3個土層;草甸土主要是沉積作用並伴隨有機質積累過程形成的有機質的土壤,有草甸土、鹽鹼化草甸土2個亞類;衝擊土類,系江河新衝擊物淤積的土壤,分布在市內松花江、飲馬河等江河兩岸漫灘及低階地,有衝擊土和新積土2個亞類;沼澤土類,為長期在積水條件下發育的土壤,主要是腐泥沼澤土,有1個亞類,1個土層,1個土種;泥炭土類,系重要的有機肥源,有機質含量高達60~70%。市內有埋藏泥炭土1個亞類,按埋藏深度可分深位埋藏泥炭土和淺位埋藏泥炭土2個土層;風砂土類,系江河衝擊砂經風搬運形成的砂土,按土層薄厚劃分為中層江河風砂土和薄層江河風砂土2個土種;水稻土類,系長期種植水稻的土壤,分為衝擊型水稻土、草甸型水稻土、黑土型水稻土3個亞類。

林木資源

林木
九台區林地多數集中在南部波泥河鎮和土們嶺鎮的大頂山、馬虎頭山等山脈;東部林地多分布在沐石河鎮、胡家回族自治鄉、莽卡滿族自治鄉的八台嶺山、馬達山、盧家大嶺等山脈;東北城子街鎮、上河灣鎮、其塔木鎮的桃山、四楞山等山脈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面積也較為集中。全區林地面積多的有波泥河鎮、土們嶺鎮、沐石河鎮、城子街鎮、胡家回族自治鄉,共有林地面積32145公頃,占全區林地總面積的58%以上。
1988年,九台區森林覆蓋率為20.3%,林業用地74839公頃,有林地面積56515公頃;2000年,森林覆蓋率為16.69%,林業用地60545公頃,有林地面積56332公頃。1988年,活立木總蓄積188萬立方米;2000年,活立木總蓄積464萬立方米。2000年,林地各齡組總蓄積面積391萬立方米,其中,幼齡林面積為19970公頃,占有林地面積的35%,蓄積為68萬立方米;中齡林面積27046公頃,占有林地面積的48%,蓄積為220萬立方米;近熟林面積2900公頃,占有林地面積的5%,蓄積為31萬立方米;成熟林面積為3018公頃,占有林地面積的5%,蓄積為67萬立方米;過熟林面積為180公頃,蓄積6萬立方米。“幼:中:近:成:過”蓄積比例為17:56:8:17:2。幼齡林和中齡林生長良好;成熟林生長旺盛;近熟林長勢較弱。
植被
九台區多山丘和高台平原,有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自然植被多為平緩的丘陵地帶的森林草甸草原。多年來人為活動的影響,在植被結構和組成方面都有了很大變化。在殘丘或台地項部分布有柞樺林。主要樹各有蒙古櫟、黑樺、椴樹、花曲柳、山楊、黃波羅、山榆等。平緩台地以草原化草甸植被雜類草群落為主。混生有小葉樟、莎草、細葉黃芪等。在地形較陡的地方,則出現榛子、大針茅等。1988~2000年,自然植被逐年減少,人工植被則逐年增加。有落葉松林,樹種有黃花落葉松;油松、赤松林,主要有油松、赤松;沙松林,樹種為沙松;紅松林,樹種為紅松。農作物以大豆、水稻、高糧、玉米、穀子為主。田間雜草分布於農田,多為1年生雜草。路旁雜草則分布於路旁及住宅附近,常年有車前、龍芽草等。林中路旁則分布有和尚菜、竊衣等。
水資源
九台區於1989年完成了第二次水資源規劃(第一次於1980年)。規劃結論提出:水資源總量為4.6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2.92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2.11億立方米(可開採量為1.61億立方米),二者之間重複量為0.37億立方米。水資源現狀開發量為3.2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為2.30億立方米(其中客水0.80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0.96億立方米。經全市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境內地表水資源已沒有開發潛力,東部松花江過境水開發潛力極為豐富,地下水沿有開發潛力0.65億立方米。僅松花江每年可利用水資源156億立方米。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3座,小型水庫16座。總儲水量8.17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3016千瓦。年境內大氣降水20.3億立方米,可形成地表徑流3.15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1988~2000年,境內發現礦產14種,其中金屬礦產2種、非金屬礦產11種、水氣礦產1種。九台區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原煤、鈉基膨潤土、珍珠岩、石灰石、石英石、螢石、礦泉水、沸石、黃金、白銀等礦藏26種。原煤主要分布在營城街道和東湖鎮、龍家堡鎮,儲量390000千噸以上。珍珠岩為九台區優勢礦種之—,產地9處,占長春地區的100%,儲量623千噸;沸石儲量95064千噸,有16處蘊藏點,占長春地區的85.51%;鈉基膨潤土,產地10處,儲量21272千噸,現已大規模開採,其土質可與馳名世界的美國懷俄明州膨潤土媲美;飲馬河兩岸地下礦泉水豐富,其中興隆鎮閆家村的鈣鎂型礦泉水和九台區城南的矽鈣型礦泉水,含有多種微量元素。

金屬礦產

岩金:主要分布在上河灣鎮、東湖鎮,已發現金礦2處。屬中低溫熱液石英脈型金礦床。已開採的礦點有2處,仍具開採價值的有1處。
鐵:位於上河灣鎮,出露地層為西保全組一套變質岩系,近礦圍岩是綠泥片岩、絹雲綠泥片岩、鈣質綠泥片岩等。
非金屬
珍珠岩:礦點2處,分布在上河灣鎮,礦體主要賦存於營城組流紋岩中。礦石呈深綠至淺綠色,斑狀結構,礦床成因為早白堊紀火山噴發的酸性火山玻璃質熔岩迅速冷卻而成。儲量572萬噸,到2000年已開採476萬噸,仍具開採價值的礦點有2處。
沸石:礦點2處,分布在銀礦山和上河灣一帶,礦體主要賦存於營城組下部層位中。沸石礦物主要為斜發沸石,少量絲光沸石。礦床成因屬熱水蝕變型、溶角礫岩型和凝灰型,是火山活動後期火山玻璃在較高溫度下脫玻成礦。儲量6072.6萬噸,到2000年已開採120萬噸,仍具開採價值的礦點有2處。
膨潤土:大型礦床1處,小型礦床1處,分布在銀礦山和東湖鎮一帶,礦體賦存於白堊系下統營城組。礦床成因屬火山岩破碎蝕變後形成。儲量1361.9萬噸,已開採16.7萬噸,目前有大型膨潤土礦1個。
螢石:礦點1處,位於牛頭山水庫北側,礦床成因為早白堊系超淺成岩漿活動及後期水氣溶液低溫裂隙充填成礦。
矽石:礦點1處,位於上河灣,主要為石英脈。礦床在成因屬熱液裂隙充填型。
石灰岩:礦點4處,位於上河灣鎮,礦體位於西保全組絹雲石英片岩、絹雲片岩、綠泥片夾多層大理岩中,品位較低。
伊利石:礦床位於城子街鎮,賦存於營城組中段,中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中。屬中、酸性火山岩風化而成的低鋁高矽伊利石粘土,儲量127.95萬噸。
建築石材:主要分布在東湖鎮、土們嶺鎮、上河灣鎮一帶,主要岩性為花崗岩、閃長岩、安山岩、流紋岩、輝綠岩等。
磚瓦粘土:遍布全區各鄉鎮,由第四紀亞沙質粘土及粘土所組成。
建築用砂:主要分布在飲馬河、松花江沿岸。岩性為第四紀沖積、沖積礫岩、砂礫及沙、沙質粘土。
煤:是九台區的優勢礦產,主要分布在營城街道辦事處、東湖鎮、九台城區一帶,主要煤層賦存於中生代白堊系含煤岩系。2004年提交儲量1.14億噸,建年產150萬噸立井一對。西營城鎮、龍家堡鎮、飲馬河沿岸有待繼續勘查。

物種資源

據2011年初步調查。全區有各種野生經濟植物106科322種。其中,藥材223種,主要有桔梗、五味子、刺五加、生麻、防風等;飼料用類130種,主要有野苜蓿、野大豆;食用類21種,如蕨萊、榛蘑、黃花菜等;還有黃鳳梨、落葉樺、胡桃秋、胡枝子,蔓蒲、烏拉草等工副業原料25種。每年可收購的野生植物達70多種。境內述有—定數量的野生經濟動物和水產資源。野生經濟動物主要有狐狸、山兔、豹貓、沙雞、鶴鶉等26種;魚類有14科50多種。並生長著蚌、蝦、龜水產類動物,這些動植物資源,不僅有利於城鄉工副業發展,而且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九台區有288394戶,843074人。其中,男性人口約占人口總數的50.9%;女性人口約占人口總數的49.1%。區(九台街道、營城街道)人口為195074人,占全區總人口數的23.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50人。在總人口中,除漢族外、有滿族、回族、朝鮮族、蒙古族、壯族、瑤族、苗族、彝族、藏族、赫哲族、土家族、錫伯族、水族等13個少數民族,共有少數民族人口7.8萬人。
2014年10月20日,除去代管的東湖鎮、卡倫湖鎮、龍嘉鎮,人口變為70萬。

經濟發展

綜述
2000年末,國內生產總值達54.55億元(現價),按可比口徑,比1999年增長29.9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5.1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7.8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1.49億元。2002年末,農村人均收入3050元,城鎮和農村人均住宅面積分別達到15平方米和12平方米。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2800元。
200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9.18億元,比2001年增長6.6%,其中國有及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實現產值5.34億元。國民經濟預計到2003年末,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8億元,比2002年增長22.5%;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2.37億元,可比口徑比2002年增長18%。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4000元,比2002年增長14.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10元,比2002年增長6.6%。
到2007年末,九台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8.5億元,比2003年增長2倍;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達到5.16億元,比2003年增長2.2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4.6億元,比2003年增長5.7倍。
到2010年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50億元,綜合實力在全省縣(市、區)的排名由2005年第9位跨越式晉升到2009年第3位。
到2014年末,九台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25億元,財政收入居長春外五縣之首,縣域綜合實力位居長春市第一位。
第一產業
農業
九台區是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市、出口基地和長春地區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之一。16萬公頃。主要生產玉米,水稻、高梁、穀子、食作物和大豆、油料、黃煙、麻類等經濟作物。2002年生產糧食92.81萬噸。農機總動力27.7萬千瓦以上,機耕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的68%。
林業
在全區6.5萬公頃林地中,天然次生林33845公頃,人要林地28247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1.4%,活立木蓄積量為301萬立方米。建苗木基地1個,擁有8個類別103個品種,面積達400公頃,年苗木銷售收1500萬元。
畜牧業
九台區畜牧業以飼養黃牛、生豬、羊、肉雞,家禽為主。2002年肉產量9.6萬噸,年產禽蛋2.6萬噸。奶類總產量1065噸,生豬發展到45.84萬頭,家禽1904萬隻。全市建成農產品基地8個,精品村76個,年產蔬菜19.43萬噸。鮮魚2294噸。畜牧業產值9.91億。2009年九台市畜牧業產值實現26.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3.6%;畜牧業人均收入達到2447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5.8%。
農業和農村經濟依託資源優勢,培育壯大苗木花卉、芸豆雜豆、綠色大米、粘玉米、中草藥材、醬菜、果品、珍禽、經濟動物等九大特色產業。九台市在長春國際農博會上,連續四年奪冠。在農業結構調整上,突出發展畜牧業,全市建成各類畜牧小區177個,其中長春市級標準化牧業小區32個。各類規模養殖戶達到2.5萬戶,全市共建各類科技示範園區272個。
第二產業
工業
九台區有80%的工業企業實現了改制,基本形成醫藥、食品兩個主導產業和建材、輕工、化工、印刷、煤炭等行業。截至2014年全區共引進投資額500萬元以上項目139個,計畫投資68.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0.4億元。其中已投產項目66個,到位資金21億元;在續建項目30個,計畫投資33.2億元,到位資金6.5億元;新建項目43個,計畫投資14.6億元,到位資金2.9億元。新建項目主要有:海波爾生物製藥項目、平地栽參項目、長春廣澤乳業種牛項目、鐵安水泥鑄件項目、潔淨煤項目等。續建擴建項目主要有:天王藥業項目、林源實業項目、環泰實業項目、長春建邦汽車零部件鑄件車間項目、吉林明達客車機械有限公司廠房擴建項目、盛華鋼結構有限公司廠房擴建項目等。此外,九台熱電廠等在談項目也都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九台區可以利用煤炭資源發展坑口電站,利用納基膨潤土發展高檔民用或建築陶瓷。
第三產業
商業
截至2000年,全區有各類專業品公司30個,國營商業網點120個,城鄉農貿、綜合市場46處,階段性專業品批發市場30處,基層供銷社25個,2000年社會商品總零售額19億元,比1999年增長11.93%。
財政、金融
2002年實現財政收入2.0826億元。全區設有人民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建設銀行和信用聯社等金融機構,2002年末各項存款餘額23.4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40.45億元。2014年,財政收入居長春外五縣之首。

社會事業

區政建設
截至2014年,市區規劃面積90.4平方公里。
城區建成面積達到16平方公里,市內住宅面積達到550萬平方米,綠地面積43公頃,覆蓋率達到31.7%。城區日供水量達到1.2萬噸,供水普及率達到90%。
城鄉基礎設施建開發總面積為32萬平方米,總投資2.8億元。投資6000萬元,實施了區內市民矚目的“引石入九”續建工程,修建了石頭口門提水泵站,鋪設了21公里輸水管線,完成了淨水廠工程建設,鋪裝了淨水廠至城區2.9公里配水管道,整個工程預計年末完工並投入使用,日供水能力可達到5萬噸。維修市區柏油路面15207平方米,維修下水井256個。完成了579米軍民路拓寬改造和500米前進路建設工程。改造了五片無水區管網,使500餘戶居民解除了無水困擾。

文體事業

截至2014年,全區有專業文藝團體1個,區屬圖書館1處,藏書56萬冊:新華書店2處;各類國辦活動站(所)12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1個,放映隊124個。固定放映場所11處(其中,城區區屬電影院1座、影劇院1座;其它單位及農村鄉鎮放映場所9處),業餘體校1所。

教育事業

截至2014年,全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52所,校舍總面積39萬平方米,磚瓦化程度為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4年,全區共有醫療衛生單位36家。其中:二級醫院3家,鄉鎮衛生院2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家,村級衛生所801家,個體診所門診部92家。全市共有職工3180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有:高級衛生技術人員87人,中級衛生技術人員347人,初級衛生技術人員1492人。全市衛生醫療單位共有對社會開放的病床1018張。其中鄉鎮衛生院有床位305張。市直單位有一家疾病控制中心,一家婦幼保健機構,一家結核病防治機構,一所衛生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一家衛生監督機構,二家衛生社團組織。醫療房舍面積5148平方米日均門診量為3120人。

郵電、通訊

截至2014年,郵電事業比較發達,有郵政、電信、移動通訊、國信尋呼部門各1個,全區郵路總長411公里。城鄉程控電話總裝機容量6.2萬門,城鄉開通程控電話5.9萬門。城鄉建成移動通訊基站5個,普及了無線尋呼、行動電話。

新聞事業

截至2014年,全區有電視台、廣播電台和微波站各1座,鄉鎮廣播站15個。廣播電視覆蓋率100%。

電力事業

截至2014年,有6KV變電站13座,高壓輸電配電線路302公里,城鄉通電率達100%。九台華能電廠總投資52億元,容量為4台60萬千瓦等級機組,是長春市乃至吉林省內運行參數最高、單機容量最大的電廠。九台華能電廠1號機組是中國自主設計研發的首台亞洲最大容量燃褐煤塔式鍋爐機組。

水利事業

九台區河流水系比較發達,屬富水區。除大小30條河流外,有大型水庫一座,中型水庫三座,小型水庫16座。總儲水量8.17億立方方米,水能蘊藏量3016千瓦。已開發1600千瓦。年境內大氣降水20.3億立方米,可形成在表徑流3.15億立方米。境內客水極其豐富,僅第第二松花江每年可利用水資源156億立方米,只開發3.6%,潛力很大。

交通運輸

長(春)圖(們)鐵路自西向東貫穿鄉鎮辦事處和九台區,有鐵路周轉站8個,境內經過里程66公里;公路網四通八達,省、縣、鄉三級公路35條,等級公路總長705公里。長吉城際鐵路、長吉高速公路從境內穿過。長吉城際鐵路九台南站位於西營城街道,2014年3月20日開通運營。九台區毗鄰長春二道區龍嘉鎮,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坐落於此,這使九台形成陸空齊備的交通網路。
區內現有16條公交線路,方便市民出行,新開通的21路直通九台南站,方便市民乘坐長吉城際鐵路前往長春市其他城區、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以及吉林市區。
九台區擁有公路、鐵路、高速公路組成的交通幹線,還擁有鄉鄉通油路的縣鄉交通網路。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在境內建成後,將形成主體交通網。

宗教文化

新中國成立前,九台縣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寺廟道觀城鄉皆有,各教教徒多少不等。天主教堂、基督教會均設於縣城內,其他散在各地。至1987年,天主教、道教已不存在。
佛教
清乾隆年間,佛教傳入,至1949年城鄉寺廟有20餘處,和尚、尼僧約200餘人。教派多系禪宗五家之一的“臨濟宗”。
道教
清乾隆年間道教傳入,至解放前縣內城鄉各地有道觀60處,其中23處只有觀而無道士,由村中會首或村民管理。其餘37處道觀共居道士約40餘人。教派有全真道和伙居道(又名正乙派),全縣境內以全真道中的“龍門派”為多。土改後,道士四散於民間隱居。
伊斯蘭教
清康熙年間,伊斯蘭教隨回族入居而傳入。凡回民聚居的村落均有清真寺,以方便回民過宗教生活和料理婚喪習俗等事務。全縣共有清真寺8處,阿訇、掌教11人。教派皆是遜尼派的四大教法學派中的哈乃斐派。清真寺多建於清代。一般都是隨回民村落的形成出現的。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幾次翻修擴建成為完整壯觀的寺院。
基督教
建國前,基督教會有兩處,一處是城內鐵道南信義會,屬丹麥“差會”,是30年代舒蘭縣教徒孫華西來本縣開設“華西醫院”時傳入的。

風景名勝

九台區開發旅遊項目,發展旅遊產業。編制了《九台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九台市新麗朝鮮族民俗村建設規劃》,完成了東湖森林野生動物園建設規劃的環評工作,石頭口門水庫成功申報了國家級水利風景旅遊區。開發了波泥河生態園、波泥河平安莊園、九郊新港灣度假村等八個旅遊項目。
名勝
九台區擁有一江三河(松花江、飲馬河、沐石河,霧開河)、一脈五峰(大黑山脈、大楞山峰、馬大山峰、馬達砬子峰、八台嶺峰)和大小水庫20餘座。縣級名勝古蹟21處,還有已開發的廟香山滑雪場、卡倫湖度假村,石頭口門水庫風景區、馬虎頭山和松花江心群島等風景區、龍家堡美食城等,山水旅遊資源的開發潛力很大。
九台區土們嶺林區是長春地區重要的旅遊資源。具有較大的開發價值,可建設成旅遊、度假,娛樂於一體的大型森林公園。
浴泉庵
因寺南端河邊有清泉而得名。舊址在縣城肉聯廠院內,始建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有和尚3人,監院釋了生。1934年重修,同年12名僧尼來到此廟。了生等三名和尚讓出此廟,去附近護國寺,浴泉寺從此改為浴泉庵。浴泉庵曾是全縣佛教最大的廟宇,盛時僧尼達48人。1949年春,佛像被毀,1950年尼僧陸續離開。1954年,中國第一部憲法公布後,經縣委、縣政府和當事尼僧釋了空協商,用政府收回的“惜字局”場所(九台鎮軍民街)兌換,並幫助改建了佛殿,購置了法器,當時有尼僧10餘人重返浴泉庵。1986年經政府資助,浴泉庵得到重新翻建。
蜂蜜營清真寺
位於胡家回族鄉蜂蜜村。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形成回民村落,當時在今清真寺道南河岸邊建起平房式清真寺一處。宣統元年(1909年)被大水淹沒,當地回民募捐籌款重建。大殿可容三、四百人作禮拜。大殿後側有“望月樓”分為兩層,和大殿相通。望月樓的窗戶上邊有大青方磚刻制的“禮塑先天,清真古教”8個大字。解放前夕,除平時各項宗教收入外,擁有耕地82垧,柳條甸15垧,年租糧123石。“文化大革命”期間,寺遭嚴重破壞。1985年經政府資助,加以維修。現有教長(阿訇)掌教2人。這座清真寺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人賢士

梁博
梁博,原創搖滾音樂人。“集結號”樂隊主唱。2012年首季《中國好聲音》年度冠軍。2012年《中國歌曲排行榜》年度“最受歡迎新人獎”獲得者。首位攜個人原創作品登上《台北小巨蛋》的中國好聲音學員。
張美曦
張美曦,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主播,畢業於吉林藝術學院,主持人,2003年9月,在吉林電視台大型欄目劇《咱老百姓》中飾演於美娜。2004年7月,參加中央電視台《挑戰主持人》節目。
鈔俊男
鈔俊男,中國名模。
曾獲獎項:
2004年國際旅遊小姐中國區總冠軍
2004年國際旅遊小姐國際總決賽季軍
2004年古鎮西塘形象代言
2005年第六屆CCTV全國電視模特大賽最佳模特獎
2006年第二屆全國會展形象大使冠軍
2008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專業志願者
趙楠楠
趙楠楠,中國女子短道速滑隊運動員。
主要成績:
009-10賽季世界盃北京站女子500米第四名,首爾站女子500米亞軍、3000米接力冠軍成員,加拿大站500米季軍、3000米接力冠軍成員,美國站3000米接力冠軍成員。
2009-10賽季國際滑聯短道速滑世界盃總決賽500米銅牌。
2010-2011賽季加拿大蒙特婁短道速滑世界盃賽3000米接力冠軍。
2010-2011賽季短道速滑世界盃賽1000米第四名。
2010-2011賽季短道速滑世界盃長春站500米第一次計時冠軍。
2010-2011賽季短道速滑世界盃長春站500米第二次計時冠軍。
2010-2011賽季短道速滑世界盃上海站500米冠軍3000米接力冠軍成員。
2011年哈薩克斯坦亞冬會3000米接力冠軍成員。
2012年第十二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短道速滑女團亞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