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中國銀行(香港)控股有限公司(BOCHK Holdings,港交所:2388,OTCBB:BHKLY),是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一間控股公司,恒生指數成份股之一,全資擁有香港商業銀行集團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並擁有中銀集團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51%股權以及全權擁有中銀旅遊有限公司。

基本信息

公司簡介

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於2001年9月12日在香港註冊成立,以持有其主要營運附屬公司中國銀行(香港)的全部股權。中銀香港(控股)在成功的全球公開售股後,其股份於2002年7月25日開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機板上市,股份代號"2388"美國預托證券場外交易代碼"BHKLY"。

公司歷史

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中銀集團
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成立於1917年,起初是中國國有銀行,後來成為殖民地銀行系統的一員。其他銀行很快加入,比如1918年的鹽業銀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香港有15個國有銀行的分支機構,還有9個分支機構是大陸的公司制聯合企業銀行。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於1949年及1950年分別在香港成立寶生銀行和南洋商業銀行。
1952年,9家公營及私營銀行(包括新華銀行中南銀行、金城銀行、國華商業銀行、浙江興業銀行、鹽業銀行、南洋兄弟銀行集團、華商銀行以及中國工業銀行)組成“聯合銀行聯合辦事處”。1954年,上列的最後三家銀行根據中央政府決定,關閉香港分行。1958年,其餘六家銀行的管理事務,移交給中國銀行香港及澳門分區辦事處。中國銀行繼而接管廣東省銀行,華僑商業銀行與及交通銀行在香港的銀行業務。
1975年6月,中國銀行增加了聯合銀行的資本金,所有的資本金都來自於中國政府,其中個人所有權逐漸下降,一度跌至1%。
1980年在一個資訊技術平台建立後,14家銀行組成了中銀集團,國債和外匯交易也集中起來,但是各個子銀行仍然獨立經營。
重組與上市
1998年,交通銀行香港分行脫離中銀集團,回歸交通銀行總行管理。1999年,中銀集團開始重組銀行業務,準備公開配股上市。除了集友銀行外的所有小股東股份,都被中國銀行全數購入。正式的重組計畫於2001年1月獲得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並向外公布。
重組計畫將大陸聯合集團的業務分割開,併入了寶生銀行,並很快更名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南洋商業銀行和集友銀行成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的分支機構。合併需要通過立法來實現,因為在香港,合併事宜不能像在美國般靠注資來實現。《中國銀行(香港)併購條例》在2001年7月12日獲香港立法會通過,至10月1日完成合併。2002年10月以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名義於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

集團架構

中銀香港在中國銀行(香港)控股有限公司(BOCHKHoldings)旗下,而中國銀行(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銀行的全資子公司。另一方面,中銀香港全資擁有2間子公司,分別是南洋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及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另外持有大約百分之七十集友銀行有限公司股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