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科學文明史(上下)

內容介紹

李約瑟教授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乃是20世紀的劃時代巨著,本書是在該書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的普及讀物,同樣具有重要價值。李約瑟在從事最尖端的生物化學研究時,改行研究科技史,使人敬佩,尤其是身為英國學者,願意摒棄西方歷來對中國科技傲慢的立場,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徹底研究我國二千多年來科技與文明的發展,這種高尚的精神實在難能可貴。由於跨越和覆蓋的範圍很廣泛,書中的有些結論還不能算是定案,但無論如何,本書對科技史普及的貢獻是無可置疑的。
本書分上下兩冊,共五卷。作為李約瑟巨著的縮寫本,本書承原著之精要,以簡明流暢的歷史敘事,達到了深入淺出、舉重若輕的境界,勾勒出中華幾千年來輝煌的科學技術與文明史。書中以數理科學即數學、天文學、物理學等可以量化的科學為主,還涉及了醫學、氣象學、地理學、工程學等領域,包括對中國古代的儒、釋、道、墨、法等各家思想也作了論述,堪稱是對中國古代科技與文明的通史性讀本。

作者介紹

李約瑟,英國人,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名譽所長,長期致力於中國科技史研究。撰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優秀科技史學家。 1994年被選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
李約瑟博士是英國著名科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英國學術院院士(FBA)、中國科技史大師及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當代傑出的人文主義者。他早年以生物化學研究而著稱,30—40年代出版了《化學胚胎學》(三卷本)及《生物化學與形態發生》,在國際生化界享有盛譽。1937年,在魯桂珍等三名中國留學生的影響下,皈依於中國古代文明,轉而研究中國古代科學、技術與醫學,從此一發而不可收。1942年秋,受英國皇家學會之命,前來中國援助戰時科學與教育機構,在陪都重慶建立中英科學合作館,結識大批的中國科學家與學者,並結下深厚的友誼。在華的四年,李約瑟廣泛考察和研究中國歷代的文化遺蹟與典籍,為他日後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史》作了準備。1946年春,李約瑟離任,赴巴黎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科學部主任。兩年之後,返回劍橋,先後在中國助手王鈴博士和魯桂珍博士的協助下,開始編寫系列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約瑟親自發起並分別就任英中友好協會會長、英中了解協會會長,先後八次來華考察旅行,大規模地蒐集中國科技史資料,實地了解新中國的政治、經濟、科學和文化的發展情況。1954年,李約瑟出版了《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轟動西方漢學界。他在這部計有三十四分冊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確鑿的證據向世界表明:“中國文明在科學技術史上曾起過從來沒有被認識到的巨大作用”,“在現代科學技術登場前十多個世紀,中國在科技和知識方面的積累遠勝於西方”。李約瑟一生著作等身,被譽為“20世紀的偉大學者”、“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作品目錄

上冊新版前言(江曉原)第一卷前言第一章序言第二章中國語言第三章中國地理第四章中國歷史——先秦時代第五章中國歷史——統一的帝國第六章中國和歐洲之間的科學傳播第七章儒家與儒家思想第八章道家與道家思想第九章墨家與名家第十章中國科學的基本觀點第十一章偽科學與懷疑主義傳統第十二章晉朝、唐朝的道家和宋代的新儒家第十三章宋明時代的理學家與中國自然主義的後期重要人物第十四章佛家思想第十五章法家第十六章人間法律和自然法則第二卷前言第一章數學第二章天學第三章氣象學第四章地學第五章地質學和相關科學第六章物理學索引(第一卷、第二卷)下冊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