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商業文化史論·第3卷中西商業文化大碰撞

合璧商業文化,是蛻變的商業文化189/第二節 合璧商業文化,是融合的商業文化194/第三節 合璧商業文化,是被動的商業文化200/第四節

內容介紹

內容簡介
《中華商業文化史論(第3卷):中西商業文化大碰撞》內容簡介:中華商業文化也有著悠久而又豐富的光輝歷史。據史書記載,早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自由經濟時期,商族部落人王亥,就馴化了牛,趕著牛車,從事專門貿易,使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專用稱謂——“商業”和“商人”;齊國名相管仲提出“以商興國”的思想,使商業進入了最高的政治;老子的弟子計然,運用道家思想揭示商業的發展規律,成為世界商業史上第一個商學理論家、思想家;著名商聖范蠡,以自己的親身實踐,將經商提升為社會事業,成為中國第一個“經營之神”。
編輯推薦
《中華商業文化史論(第3卷):中西商業文化大碰撞》: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特別推薦,中國首部商業文化專著,世界華商首部商學寶典。
序言
我接到《中華商業文化史論》這部書的樣書後,說實在話,幾經翻閱,雖未及細讀靜思,但心卻不時的被震撼了:上下幾千年的歷史,數以百計的事件和人物,大部分進行換角度重新評說,並站在時代發展高度,給予較為詳盡的觀點和論述,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當前,中華民族正在進行著一場由全體國人參與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要使這場偉大的實踐獲得偉大的成果,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的商業文化體系作為指導。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致使我們在這方面顯得極其的薄弱和不足。追尋中華商業之源,揚棄民族傳統商道,創立嶄新商業文化,應該講已經成為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情。由房秀文、林鋒同志撰著的這部《中華商業文化史論》,雖然還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她畢竟己開闢了這方面的先河。
其實,中華商業文化也有著悠久而又豐富的光輝歷史。據史書記載,早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自由經濟時期,商族部落人王亥,就馴化了牛,趕著牛車,從事專門貿易,使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專用稱謂——“商業”和“商人”;齊國名相管仲提出“以商興國”的思想,使商業進入了最高的政治;老子的弟子計然,運用道家思想揭示商業的發展規律,成為世界商業史上第一個商學理論家、思想家;著名商聖范蠡,以自己的親身實踐,將經商提升為社會事業,成為中國第一個“經營之神”。
文摘
這一變化,是從英國的工業革命開始的。因為這一革命主要得益於商業發展,因此,又被習慣上稱為“商業革命”。
這一商業革命,實際上肇始於大航海時代。
沒有人能夠想像,來自農耕國度的中國一枚小小的指南針,最終改變了整個西方的歷史。商業文化從島嶼走向廣闊的大海,蛻變成了“海洋文化”。
大航海時代,在中國曇花一現,除了宣揚了明成祖朱棣的個人皇威和從各個國家給皇室帶回來稀奇古怪的商品,可以說沒有起到任何的實際性作用。相反,其對整個西方,卻由此而開啟了一個“大貿易時代”。
在此之前,中國向海外簡單地輸出絲綢和茶葉、瓷器,西方向中國單向輸出金銀,如今,卻變成了國外大量商品,如可可、咖啡、顏料、香料、食物等,一股腦地涌人中國。由於西方在物理學、化學等領域一系列突破,隨之而來,產生了全新的商品——完全工業化的、大批量機器生產的產品,如機械化生產的紡織品……這些新型的、可以大規模生產的“商品”,一旦投放到國際貿易中,就刺激和形成了一個個嶄新的“大市場”。而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就必須不斷地革新技術和機器,因此,又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作為保障,這種純粹為了獲取利潤而進行的金錢投入,被稱為“資本”。
那么,“資本”從哪裡來?
資本的獲得,必須依靠商業的展開這種古老而原始的“逐利”活動。商業活動產生利潤,利潤從全世界各地源源不斷地流入英國等一些歐洲國家,毛皮交易、奴隸貿易,包括東印度公司的“鴉片貿易”,不斷地從各地為國內的“資本”輸血。
東印度公司,是一頭典型的商業“怪獸”,先後在兩年間成立的英國與荷蘭公司,都以市場擴張和攫取利潤作為主要目標,而荷蘭更是後來居上,不但獲得了政府支持,更擁有了自己組建的軍隊,決定是否開戰等近似於“外交”的權力,已經完全成為一個殖民擴張的“工具”。英國公司後來也具有了同樣的權力,兩個公司都從最初的商人與政府聯合出資,變成了政府的“賺錢機器”與“擴張利刃”。
和中國一樣,印度也是一個以農耕文化為主體的國家,但因為地理環境的不同,印度的商業文化又遠比中國發達。例如,大量出口的香料、紡織品、顏料、油性作物、大麻,促成了貿易中心如孟加拉的出現。貿易中心很快聚集了大量商人,這些人在一個腐敗的、無能的政府下面被統治,自然不會甘心,結果就和一些擁有軍事權力的將軍聯合,在與英國人的作戰中不戰而降。就這樣,英國人以近乎戲劇性的方式控制了印度,擁有了一個可以收稅、貿易、接受當地官員“孝順”的殖民地,以此為據點,瘋狂地聚斂財富。
當在印度站穩了腳跟以後,英國人迫不及待地要在比印度更大的中國這個“大市場”中尋找“甜頭”。
1637年,英國商船第一次來到中國廣州,可是他們卻沒有預計到自己會在廣州遭遇怎樣的“尷尬”:自以為擅長經商的他們,載著滿滿的一船毛紡織品、印度棉花和檀香等,一件都沒有賣出去;而為了購買中國輸英的主要商品如茶葉、絲綢、瓷器、漆器等,他們卻一下子拋出了八萬兩白銀。
面對這么一個龐大的、吸引人的市場,卻沒有任何一件商品能夠從遍地黃金的中國賺到一分利潤。以頭腦精明而自負的英國人,自然不甘心。於是,經過悉心研究,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宗大“商品”——鴉片。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洋槍洋炮轟開了中國封建經濟的大門
4/第一節 農耕文化在海洋文化的擊打中節節敗退
13/第二節 資本掠奪與文化輸入同時並舉
22/第三節 中國成為多種經濟和多種文化的合璧體
第二章 多元複合經濟時期中西商業文化的劇烈碰撞
40/第一節 洋務運動與中西商業文化碰撞
48/第二節 維新運動與中西商業文化碰撞
55/第三節 辛亥革命與中西商業文化碰撞
60/第四節 五四運動與中西商業文化碰撞
第三章 合璧商業文化
68/第一節 “醒商”——喚醒了中國人沉睡的商業意識
73/第二節 “醫商”——找到了傳統商業文化頑疾的良方
75/第三節 “曦商”——打開了向海外突圍的缺口
第四章 合璧商業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81/第一節 鄭觀應——以大商業觀啟蒙新時代的第一人
90/第二節 張之洞——倡導實業革命,實驗產業化的先驅者
99/第三節 盛宣懷——一手算盤,一手官印的官僚企業家
107/第四節 張謇——開“學而優則商”先河的狀元企業家
116/第五節 王熾——以義聚財,兼濟天下的南國錢王
124/第六節 榮氏家族——商人本色,華商第一財團的世紀風雲
132/第七節 李嘉誠——誠實守信,勤奮吃苦的一代領袖
141/第八節 包玉剛——高瞻遠矚,搏擊風浪的海上之王
150/第九節 霍英東——白手起家,歷盡滄桑的人生傳奇
162/第十節 王永慶——勤儉持家,順勢而動的經營之神
169/第十一節 陳嘉庚——赤子情懷,利國利民的商之大者
第五章 合璧商業文化的特點
182/第一節 合璧商業文化,是蛻變的商業文化
189/第二節 合璧商業文化,是融合的商業文化
194/第三節 合璧商業文化,是被動的商業文化
200/第四節 合璧商業文化,是脆弱的商業文化
203/第五節 合璧商業文化,是拓展的商業文化
206/第六節 合璧商業文化,是過渡的商業文化
第六章 合璧商業文化的價值及意義
212/第一節 加速了中西商業文化的融合
221/第二節 促進了傳統商業文化的蛻化
229/第三節 為現代商業發展提供了指導
第七章 從海外僑商軍團的興起看中西商業文化的交融
237/第一節 海外僑商軍團的興起,開闢了中國商業的新舞台
242/第二節 海外僑商軍團的興起,是傳統商業蛻變的轉折點
245/第三節 海外僑商文化,乃中西商業文化交融的畸形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