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野外識別圖譜[北京出版社圖書]

中草藥野外識別圖譜[北京出版社圖書]
中草藥野外識別圖譜[北京出版社圖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本書以《中藥大辭典(2006 版)》和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中藥學(第七版)》為參考,收載了較為常用且療效確切的中草藥330 種,並按功效分為20大類44小類。每種藥材均按植物別名、植物基原、識別要點、分布區域、採收加工、性味功用等項記述。藥材介紹採用左文右圖的形式,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很好地做到圖文互參,有利於對藥物特徵的了解與掌握。為了讀者查詢方便,書後附有藥名音序索引,廣大讀者可根據藥名快速檢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藥物所在頁碼。本書適合臨床醫生、中醫藥專業學生、中草藥愛好者參考閱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藥大辭典(2006 版)》和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中藥學(第七版)》為參考,收載了較為常用且療效確切的中草藥330 種,並按功效分為20大類44小類。每種藥材均按植物別名、植物基原、識別要點、分布區域、採收加工、性味功用等項記述。藥材介紹採用左文右圖的形式,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很好地做到圖文互參,有利於對藥物特徵的了解與掌握。為了讀者查詢方便,書後附有藥名音序索引,廣大讀者可根據藥名快速檢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藥物所在頁碼。本書適合臨床醫生、中醫藥專業學生、中草藥愛好者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林余霖: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生藥室主任、副研究員。協和醫科大學生藥學碩士。致力於藥用植物經典分類及生藥鑑別工作,發表發表學術論文25篇 ,主編《常用青草藥手冊》《名貴中藥材彩色圖譜》《Chinese Common Medicinal Plants》等多部專著。

內文版式

中草藥野外識別圖譜內文版式 中草藥野外識別圖譜內文版式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解表藥
第一節 發散風寒藥
012/麻黃
014/桂枝
016/生薑
018/香薷
020/荊芥
022/防風
024/羌活
026/白芷
028/細辛
030/藁本
032/蒼耳子
034/辛夷
036/鵝不食草
038/西河柳
第二節 發散風熱藥
040/薄荷
042牛蒡子
044/桑葉
046/菊花
048/蔓荊子
050/柴胡
052/升麻
054/葛根
056/浮萍
058/木賊
060/蕤仁
第二章 清熱藥
第一節 清熱瀉火藥
064/知母
066/蘆根
068/鴨跖草
070/梔子
072/夏枯草
074/決明子
076/谷精草
078/密蒙花
080/青葙子
第二節 清熱燥濕藥
082/黃芩
084/黃連
086/關黃柏
088/功勞木
090/黃柏
092/龍膽
094/秦皮
096/苦參
098/白鮮皮
100/三顆針
102/馬尾連
第三節 清熱解毒藥
104/金銀花
106/連翹
108/穿心蓮
110/板藍根
112/青黛
114/蒲公英
116/紫花地丁
118/野菊花
120/重樓
122/拳參
124/漏蘆
126/土茯苓
128/魚腥草
130/金蕎麥
132/大血藤
134/敗醬草
136/射干
138/山豆根
140/北豆根
142/青果
144/錦燈籠
146/金果欖
148/木蝴蝶
150/白頭翁
152/土貝母
154/馬齒莧
156/鴉膽子
158/地錦
160/委陵菜
162/半邊蓮
164/白花蛇舌草
166/山慈菇
168/千里光
170/白蘞
172/半枝蓮
174/苦地丁
176/綿馬貫眾
178/瓦松
180/水飛薊
182/亞麻子
第四節 清熱涼血藥
184/地黃
186/玄參
188/牡丹皮
190/赤芍
192/紫草
194/天葵子
196/馬鞭草
第五節 清虛熱藥
198/青蒿
200/白薇
202/銀柴胡
第三章 瀉下藥
第一節 攻下藥
206/大黃
208/番瀉葉
210/蘆薈
第二節 潤下藥
212/火麻仁
214/郁李仁
第三節 峻下逐水藥
216/甘遂
218/京大戟
220/芫花
222/商陸
224/牽牛子
226/巴豆
228/千金子
第四章 祛風濕藥
第一節 祛風寒濕藥
232/獨活
234/威靈仙
236/川烏
238/草烏
240/木瓜
242/伸筋草
244/尋骨風
246/海風藤
248/青風藤
250/丁公藤
252/雪上一枝蒿
254/路路通
256/兩面針
258/徐長卿
260/菝葜
262/天山雪蓮
第二節 祛風濕熱藥
264/秦艽
266/防己
268/豨薟草
270/絡石藤
272/老鸛草
274/穿山龍
第三節 祛風濕強筋骨藥
276/五加皮
278/桑寄生
280/狗脊
282/千年健
284/槲寄生
286/鹿銜草
288/石楠葉
第五章 化濕藥
292/廣藿香
294/佩蘭
296/蒼朮
298/厚朴
300/砂仁
302/豆蔻
304/草豆蔻
306/草果
第六章 利水滲濕藥
第一節 利水消腫藥
310/薏苡仁
312/豬苓
314/澤瀉
316/香加皮
318/澤漆
第二節 利尿通淋藥
320/車前子
322/木通
324/通草
326/瞿麥
328/扁蓄
330/地膚子
332/海金沙
334/石韋
336/燈心草
338/三白草
第三節 利濕退黃藥
340/茵陳
342/金錢草
344/虎杖
346/地耳草
348/垂盆草
350/珍珠草
第七章 溫里藥
354/吳茱萸
356/小茴香
358/八角茴香
360/丁香
362/高良姜
364/胡椒
366/花椒
368/蓽茇
370/蓽澄茄
372/白附子
第八章 理氣藥
376/枳實
378/木香
380/沉香
382/檀香
384/川楝子
386/烏藥
388/香附
390/佛手
392/香櫞
394/娑羅子
396/薤白
398/甘松
400/九里香
402/刀豆
404/土木香
第九章 消食藥
408/雞矢藤
410/阿魏
412/隔山消
第十章 驅蟲藥
416/使君子
418/檳榔
420/鶴虱
422/榧子
第十一章 止血藥
第一節 涼血止血藥
426/小薊
428/大薊
430/地榆
432/白茅根
434/羊蹄
第二節 化瘀止血藥
436/三七
438/茜草
440/蒲黃
442/降香
第三節 收斂止血藥
444/白及
446/仙鶴草
448/紫珠葉
第四節 溫經止血藥
450/艾葉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藥
第一節 活血止痛藥
454/川芎
456/延胡索
458/鬱金
460/薑黃
462/片薑黃
464/夏天無
466/獨一味
第二節 活血調經藥
468/丹參
470/紅花
472/西紅花
474/益母草
476/澤蘭
478/牛膝
480/川牛膝
482/雞血藤
484/王不留行
486/凌霄花
488/急性子
第三節 活血療傷藥
490/馬錢子
492/蘇木
494/骨碎補
496/兒茶
498/劉寄奴
第四節 破血消藥
500/莪術
502/三棱
504/水紅花子
506/卷柏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第一節 溫化寒痰藥
510/半夏
512/天南星
514/芥子
516/旋覆花
518/白前
520/貓爪草
第二節 清化熱痰藥
522/川貝母
524/浙貝母
526/瓜蔞
528/前胡
530/桔梗
532/胖大海
534/海藻
536/黃藥子
第三節 止咳平喘藥
538/苦杏仁
540/百部
542/紫菀
544/款冬花
546/馬兜鈴
548/枇杷葉
550/葶藶子
552/鬧羊花
554/矮地茶
556/洋金花
558/華山參
560/羅漢果
562/滿山紅
564/胡頹子葉
第十四章 安神藥
568/靈芝
570/合歡皮
572/遠志
574/纈草
第十五章 平肝息風藥
第一節 平肝潛陽藥
578/羅布麻葉
580/蒺藜
第二節 息風止痙藥
582/鉤藤
584/天麻
第十六章 開竅藥
588/石菖蒲
第十七章 補虛藥
第一節 補氣藥
592/人參
594/西洋參
596/黨參
598/太子參
600/黃芪
602/白朮
604/山藥
606/甘草
608/刺五加
610/絞股藍
612/紅景天
614/沙棘
616/紅芪
第二節 補血藥
618/當歸
620/白芍
622/何首烏
624/楮實子
第三節 補陽藥
626/巫山淫羊藿
628/巴戟天
630/仙茅
632/杜仲
634/續斷
636/肉蓯蓉
638/淫羊藿
640/鎖陽
642/補骨脂
644/益智
646/菟絲子
648/沙苑子
650/冬蟲夏草
652/胡蘆巴
第四節 補陰藥
654/南沙參
656/百合
658/山麥冬
660/天冬
662/石斛
664/玉竹
666/黃精
668/明黨參
670/枸杞子
672/墨旱蓮
674/女貞子
676/麥冬
第十八章 收澀藥
第一節 斂肺澀腸藥
680/五味子
682/烏梅
684/五倍子
686/訶子
688/肉豆蔻
第二節 固精縮尿止帶藥
690/山茱萸
692/覆盆子
694/金櫻子
696/芡實
第十九章 涌吐藥
700/常山
第二十章 攻毒殺蟲止癢藥
704/蛇床子
706/木鱉子
708/土荊皮
索引/710
第一章 解表藥
第一節 發散風寒藥
012/麻黃
014/桂枝
016/生薑
018/香薷
020/荊芥
022/防風
024/羌活
026/白芷
028/細辛
030/藁本
032/蒼耳子
034/辛夷
036/鵝不食草
038/西河柳
第二節 發散風熱藥
040/薄荷
042牛蒡子
044/桑葉
046/菊花
048/蔓荊子
050/柴胡
052/升麻
054/葛根
056/浮萍
058/木賊
060/蕤仁
第二章 清熱藥
第一節 清熱瀉火藥
064/知母
066/蘆根
068/鴨跖草
070/梔子
072/夏枯草
074/決明子
076/谷精草
078/密蒙花
080/青葙子
第二節 清熱燥濕藥
082/黃芩
084/黃連
086/關黃柏
088/功勞木
090/黃柏
092/龍膽
094/秦皮
096/苦參
098/白鮮皮
100/三顆針
102/馬尾連
第三節 清熱解毒藥
104/金銀花
106/連翹
108/穿心蓮
110/板藍根
112/青黛
114/蒲公英
116/紫花地丁
118/野菊花
120/重樓
122/拳參
124/漏蘆
126/土茯苓
128/魚腥草
130/金蕎麥
132/大血藤
134/敗醬草
136/射干
138/山豆根
140/北豆根
142/青果
144/錦燈籠
146/金果欖
148/木蝴蝶
150/白頭翁
152/土貝母
154/馬齒莧
156/鴉膽子
158/地錦
160/委陵菜
162/半邊蓮
164/白花蛇舌草
166/山慈菇
168/千里光
170/白蘞
172/半枝蓮
174/苦地丁
176/綿馬貫眾
178/瓦松
180/水飛薊
182/亞麻子
第四節 清熱涼血藥
184/地黃
186/玄參
188/牡丹皮
190/赤芍
192/紫草
194/天葵子
196/馬鞭草
第五節 清虛熱藥
198/青蒿
200/白薇
202/銀柴胡
第三章 瀉下藥
第一節 攻下藥
206/大黃
208/番瀉葉
210/蘆薈
第二節 潤下藥
212/火麻仁
214/郁李仁
第三節 峻下逐水藥
216/甘遂
218/京大戟
220/芫花
222/商陸
224/牽牛子
226/巴豆
228/千金子
第四章 祛風濕藥
第一節 祛風寒濕藥
232/獨活
234/威靈仙
236/川烏
238/草烏
240/木瓜
242/伸筋草
244/尋骨風
246/海風藤
248/青風藤
250/丁公藤
252/雪上一枝蒿
254/路路通
256/兩面針
258/徐長卿
260/菝葜
262/天山雪蓮
第二節 祛風濕熱藥
264/秦艽
266/防己
268/豨薟草
270/絡石藤
272/老鸛草
274/穿山龍
第三節 祛風濕強筋骨藥
276/五加皮
278/桑寄生
280/狗脊
282/千年健
284/槲寄生
286/鹿銜草
288/石楠葉
第五章 化濕藥
292/廣藿香
294/佩蘭
296/蒼朮
298/厚朴
300/砂仁
302/豆蔻
304/草豆蔻
306/草果
第六章 利水滲濕藥
第一節 利水消腫藥
310/薏苡仁
312/豬苓
314/澤瀉
316/香加皮
318/澤漆
第二節 利尿通淋藥
320/車前子
322/木通
324/通草
326/瞿麥
328/扁蓄
330/地膚子
332/海金沙
334/石韋
336/燈心草
338/三白草
第三節 利濕退黃藥
340/茵陳
342/金錢草
344/虎杖
346/地耳草
348/垂盆草
350/珍珠草
第七章 溫里藥
354/吳茱萸
356/小茴香
358/八角茴香
360/丁香
362/高良姜
364/胡椒
366/花椒
368/蓽茇
370/蓽澄茄
372/白附子
第八章 理氣藥
376/枳實
378/木香
380/沉香
382/檀香
384/川楝子
386/烏藥
388/香附
390/佛手
392/香櫞
394/娑羅子
396/薤白
398/甘松
400/九里香
402/刀豆
404/土木香
第九章 消食藥
408/雞矢藤
410/阿魏
412/隔山消
第十章 驅蟲藥
416/使君子
418/檳榔
420/鶴虱
422/榧子
第十一章 止血藥
第一節 涼血止血藥
426/小薊
428/大薊
430/地榆
432/白茅根
434/羊蹄
第二節 化瘀止血藥
436/三七
438/茜草
440/蒲黃
442/降香
第三節 收斂止血藥
444/白及
446/仙鶴草
448/紫珠葉
第四節 溫經止血藥
450/艾葉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藥
第一節 活血止痛藥
454/川芎
456/延胡索
458/鬱金
460/薑黃
462/片薑黃
464/夏天無
466/獨一味
第二節 活血調經藥
468/丹參
470/紅花
472/西紅花
474/益母草
476/澤蘭
478/牛膝
480/川牛膝
482/雞血藤
484/王不留行
486/凌霄花
488/急性子
第三節 活血療傷藥
490/馬錢子
492/蘇木
494/骨碎補
496/兒茶
498/劉寄奴
第四節 破血消藥
500/莪術
502/三棱
504/水紅花子
506/卷柏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第一節 溫化寒痰藥
510/半夏
512/天南星
514/芥子
516/旋覆花
518/白前
520/貓爪草
第二節 清化熱痰藥
522/川貝母
524/浙貝母
526/瓜蔞
528/前胡
530/桔梗
532/胖大海
534/海藻
536/黃藥子
第三節 止咳平喘藥
538/苦杏仁
540/百部
542/紫菀
544/款冬花
546/馬兜鈴
548/枇杷葉
550/葶藶子
552/鬧羊花
554/矮地茶
556/洋金花
558/華山參
560/羅漢果
562/滿山紅
564/胡頹子葉
第十四章 安神藥
568/靈芝
570/合歡皮
572/遠志
574/纈草
第十五章 平肝息風藥
第一節 平肝潛陽藥
578/羅布麻葉
580/蒺藜
第二節 息風止痙藥
582/鉤藤
584/天麻
第十六章 開竅藥
588/石菖蒲
第十七章 補虛藥
第一節 補氣藥
592/人參
594/西洋參
596/黨參
598/太子參
600/黃芪
602/白朮
604/山藥
606/甘草
608/刺五加
610/絞股藍
612/紅景天
614/沙棘
616/紅芪
第二節 補血藥
618/當歸
620/白芍
622/何首烏
624/楮實子
第三節 補陽藥
626/巫山淫羊藿
628/巴戟天
630/仙茅
632/杜仲
634/續斷
636/肉蓯蓉
638/淫羊藿
640/鎖陽
642/補骨脂
644/益智
646/菟絲子
648/沙苑子
650/冬蟲夏草
652/胡蘆巴
第四節 補陰藥
654/南沙參
656/百合
658/山麥冬
660/天冬
662/石斛
664/玉竹
666/黃精
668/明黨參
670/枸杞子
672/墨旱蓮
674/女貞子
676/麥冬
第十八章 收澀藥
第一節 斂肺澀腸藥
680/五味子
682/烏梅
684/五倍子
686/訶子
688/肉豆蔻
第二節 固精縮尿止帶藥
690/山茱萸
692/覆盆子
694/金櫻子
696/芡實
第十九章 涌吐藥
700/常山
第二十章 攻毒殺蟲止癢藥
704/蛇床子
706/木鱉子
708/土荊皮
索引/7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