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鈍頭蛇

< <

基本信息

拉丁名:Pareas chinensis
英文名:Chinese slug-eating snake
其它名:
分類地位: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爬行綱 > 有鱗目 > 游蛇科 > 鈍頭蛇屬
保護級別:國家三有
瀕危等級:無危
可信度:3級可信度
野生馴化:野生
水生陸生:陸生
重慶特有種:
重慶模式種:
產地:中國特有
引進來源:
引進時間:
市外分布:四川,安徽,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江西,雲南,浙江
特有地區:

識別特徵

2雄頭體長432及516mm,尾長106及126mm,6雌頭體長446~497mm,尾長108~125mm。頭較大,寬而短,頸細,頭與頸區分明顯。吻端鈍圓;吻鱗寬與高約相等,下半部略凹陷。頰鱗l枚,尖端入眶;鼻鱗較大,鼻孔位於鼻鱗後部。眼大,瞳孔直立橢圓形,眶前、眶後和眶下各1枚鱗片;前額鱗2枚,前緣平截、後緣楔形;額鱗1枚呈六角形,前寬後窄;頂鱗1對,彼此在頭背中線上幾乎完全相接;顳鱗2+2;上唇鱗7,均不入眶;下唇鱗7~8枚,前4枚切前頷片;頦鱗倒三角形,第一對下唇鱗在頦鱗之後相接,3對領片左右交錯相接,無領溝。軀幹略側扁,脊鱗略擴大,背鱗平滑,通身15行;腹鱗較寬,2雄173及175枚,3雌177~182枚:肛鱗完整;尾下鱗雙行,2雄76及78對,3雌60~72對。頭背棕褐色,大型鱗片有密集的小棕黑點;頭側有兩條棕黑線;上面一條自頂鱗最外緣向背側延伸,呈一條長10mm的粗黑縱紋下面一條自眶後鱗斜向口角,延至最後一枚上唇鱗後緣。吻側至眶前有淺褐色粗縱紋,其上緣鑲白細線紋至眶上前緣,下緣白色粗線紋經眼下繞至眶後。上唇鱗淡褐色,散布黑褐色點斑。軀尾背面棕褐色,其兩側黃棕色,鱗緣棕黑和密布的棕黑點彼此綴連戎相連成網紋或橫紋;軀尾腹面淺黃褐色,兩側密集有小黑點。

生物現狀

保護及保存現狀:
自然野生
主要用途和價值:
環保及生態用途
開發利用現狀:
野生未開發利用
保護建議:
不詳
遺傳多樣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