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陳東啟、賈靜濤教授等老一輩學者,作為我國著名法醫學專家為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學專業發展,乃至全國的法醫學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2006年,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經學校批准正式成立法醫學實驗教學中心,2007年,被評為“中國醫科大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與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發展歷史

中國醫科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所醫科院校,其前身為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和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1931年創建於江西瑞金。1940年在延安,經毛澤東同志提議,中共中央批准,學校更名為中國醫科大學。1948年11月,在瀋陽合併了原國立瀋陽醫學院和原私立遼寧醫學院,其前身分別為1911年日本國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建立的滿州醫科大學,和1882年英國教會建立的盛京醫科大學。
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學院的前身是創建於上世紀初的滿州醫科大學法醫學教室,1946年更名為瀋陽醫學院法醫學科;瀋陽解放後,併入中國醫科大學病理學系法醫學組;1952年,法醫學教研室正式成立;1982年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985成為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985年,組建法醫學系,2000年擴建成為法醫學院。

發展成果

近百年的滄桑巨變,幾代學人的薪火相傳,辛勤耕耘,為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學院的輝煌發展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陳東啟、賈靜濤教授等老一輩學者,作為我國著名法醫學專家為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學專業發展,乃至全國的法醫學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55年,陳東啟教授主持翻譯的蘇聯著名法醫學家波波夫所著的《法醫學》,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被衛生部審訂為全國醫學院校試用教材,並分別於當年、1981及1984年受衛生部委託,承辦了全國三期法醫師資進修班。1980年3月,在賈靜濤教授倡議下,成立了我國第一個地方性法醫學會——瀋陽法醫學會,出版了學會刊物《法醫通訊》,為推動我國法醫學術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1987年10月,我校首次承辦了國際法醫學術研討會,國內外共有200餘名專家和法醫工作者參加了此次會議。
半個世紀以來,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學院培養了大批誠信、勤勉、嚴謹、注重實踐的優秀法醫學教學與科研人才,在公安部門、大專院校及科研機構中為我國法醫學事業的騰飛,貢獻著自己的力量。2006年,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經學校批准正式成立法醫學實驗教學中心,2007年,被評為“中國醫科大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實驗教學的建設與改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發展近況

21世紀,科學飛速發展,技術不斷創新,對法醫學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課題。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學院,以培養寬視野,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法醫學精英型人才為目標,以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與改革作為提高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的突破口。教學改革帶動了實踐教學條件與環境建設,也促進了實踐教學機制和體制的創新。在學校、學院雙重管理與共建的體制下,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特色建設”的運行模式,深化資源整合、強化統籌規劃,全面推進實驗教學中心的軟、硬體條件建設,搭建了具有法醫學特色的實驗教學平台、科研創新平台和實習基地,全方位調動科研和教學教資源為本科人才培養服務。
實驗教學中心現有法醫病理學、法醫物證學、法醫臨床學、法醫人類學、法醫化學等5個實驗教學實驗室,多媒體形態學互動室,細胞培養室與研究實驗室等17個附屬設施及分布於全國27個地、市級公安局的實習基地,為法醫學人才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構建了一個設施精良、運行高效的平台。實驗教學實驗室的使用面積約1000平方米,價值10萬元以上的大型設備10台/件,固定資產總值1000餘萬,為本科實驗教學、科研創新和研究生科研工作服務。
法醫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由學院院長王保捷教授擔任。王保捷教授先後擔任《法醫學》第三、四、五版教材主編,現任教育部高等法醫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法醫學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醫學會常務委員、中國高等法醫學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遼寧省司法鑑定協會會長、遼寧省法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法醫學雜誌》副主編、《法醫學雜誌》編委、《法律與醫學雜誌》編委等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作為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及省部級科研課題多項,並承擔多項教學研究課題。
目前中心擁有專職人員29人,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4名,講師3名, 副主任技師2名,主管技師3名;教師隊伍中有博士11名,碩士7名。其中博士生導師6名,碩士生導師8名。曾先後派遣多名教師赴日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講學、考察、進修及博士後研究,並邀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的專家學者到我院訪問和講學,進行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本中心是一支由學術帶頭人、實驗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和研究生助教等組成的高水平實踐教學團隊,同時實驗教學中心組織最優秀的老中青教師深入實踐教學第一線,以實驗課程為核心,研討教學內容與方法,不斷將科研新成果轉化為學生實驗內容。

發展特色

近年來通過對實踐教學規律的深入探索,本中心逐步形成了法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優勢特色。

一是基礎理論與實驗操作、基地實踐相結合。

專業基礎課中,基礎理論課程與實驗操作課程相互銜接,有機結合;實驗教學中心還與全國27個地、市級公安局合作,搭建了校內外結合的人才培養平台。在實習基地教學中,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對若干門基礎課程內容融會貫通,對案件認識、現場分析、實地操作等能力均有大幅提高,深受學生歡迎。

二是傳統與創新相結合。

實驗教學內容覆蓋了法醫學領域的主要實驗技術與方法,不僅有經典、基礎的實驗技術,還有最新的研究方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實驗指導教師以科學研究思路為線索,不斷將科研新進展及創新性研究加入到學生實驗內容中,設計一系列綜合性教學實驗,使學生在實驗課程學習中能夠體驗科研的過程,把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拓展到專業課教學中。例如法醫病理學實驗課程中開設的綜合型、設計創新型實驗,實現了大體解剖與鏡下微觀之間的相互滲透,使學生對其之間的聯繫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激發和培養了學生對未知領域深入探究的科研思維,同時學生可通過申請加入到教師的科研團隊,套用所學知識,參與科研實踐,進一步發展創新能力。

三是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實踐教學綜合運用多媒體、網路、計算機模擬等多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增進了教學的效果。實踐教學的教師們以觀察與論證、獨立實驗設計、科學研究等多種教學形式,鼓勵學生勇於發現問題,勤于思考,培養專業興趣,拓展其科學思維。為確保實驗教學質量,實驗教學中心一直堅持10至30人的小班實驗教學制,保證了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師生交流充分。為儘可能給學生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實驗教學中心的所有實驗室在課餘時間全天候向學生開放,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他們自己設計的開放式實驗項目和科研項目。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與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主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法醫學》、《法醫臨床學實驗指導》及規劃教材《法醫學概論》;副主編 “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法醫物證學》、《法醫病理學》及規劃教材《法醫毒理學》。法醫病理學於2006年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法醫物證學2007年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並於2008年列入國家級精品課程。法醫學專業於2007年被評為省級示範專業, 2008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近幾年來,實驗教學中心先後出版了實驗教材和實習手冊6套。這些成果在國內發揮了良好的輻射與示範作用。經過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學院的學生培養質量逐年提高。近年來,中國醫科大學所培養的法醫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一直保持很高的一次性就業率,普遍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百年風雨歷史,五十年艱苦磨礪,三十年改革創新,十年銳意進取,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學院的師生們將滿懷信心的地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