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銷界十大爭議人物

他們不一定是叱吒風雲的,但一定是勇於創新的;他們不一定是高而全的,但一定是善於鑽研的。他們不一定是目光如注的,但一定是眼光超前的。總之,他們出手犀利,或章法和諧,或標新立異,或善於乘勢而上;他和他們的行銷舉止無不深深影響著中國行銷業界的生態變化,並引領著整個行業往前爬坡。

中國行銷界十大爭議人物

他們不一定是叱吒風雲的,但一定是勇於創新的;他們不一定是高而全的,但一定是善於鑽研的。他們不一定是目光如注的,但一定是眼光超前的。總之,他們出手犀利,或章法和諧,或標新立異,或善於乘勢而上;他和他們的行銷舉止無不深深影響著中國行銷業界的生態變化,並引領著整個行業往前爬坡。

牟其中:機會主義的成功不可複製
當中國市場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絕大部分中國商人不懂得“行銷”這個詞的含義,他們懂得的是“買賣”。買賣的基本原則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牟其中深諳此道。
當然,牟其中比一般商人更精明,更有眼光,更能抓住市場開放初期大量的市場機會。在這個時候,誰能抓住機會,誰就意味著勝利。
當然,歷經牢獄之煉的牟其中更大膽,更有豪氣,也更有政治意識。正是憑藉對市場機會的捕捉以及精明和英雄般的膽識,牟其中打了一場經典戰役,他用日用品換回四架俄制TU-154噴氣客機。
無論怎樣看,牟其中當時的成功在中國當代商業史上都是偉大的一筆。正是這偉大的一筆,深深地刺激了當時的中國商人。之所以稱他們為商人,是因為他們最主要的工作不是做企業管理,不是實實在在地做好市場行銷工作,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尋找市場機會,不斷地捕捉這種市場機會,並努力使其變成人民幣。因為,在中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機會確實是太多了。

王遂舟:忘記企業的根本目的
儘管有許多新的提法,但是仍然可以這樣認為,賺取利潤是企業最根本的目的,當然,不是唯一的目的。沒有利潤,企業無從滾動發展。
但對於許多中國企業家而言似乎並非如此,對於國有企業的經營者們更是如此。許多經營者們看重社會意義遠甚於看重企業的利潤,而這,正是許多企業家不能承受之重。
在中國接近現代行銷觀念的零售企業的萌芽過程中,王遂舟首開先河,創造的服務理念和行銷模式堪稱模範式的創舉。在當時,中國零售業普遍還是一派短缺經濟年代沿襲下來的景象,暮氣沉沉。商場環境陳舊昏暗,營業員白眼朝天,貨物擺放混亂無序。在這個角度上而言,亞細亞當時可謂國內第一家有接近現代行銷觀念的零售企業。亞細亞所提出的服務理念就像一縷清風,吹遍神州大地。

張朝陽:品牌娛樂化先鋒
海歸的光環在第一次網際網路大潮時已經用盡了,當網路新機會出現的時候,張朝陽不可能在這方面作文章了,但是,網站要聚籠人氣,一定要有個人品牌,而且這個品牌不能是專業性的,必須是大眾娛樂化的,才能中搜狐的品牌形象相吻合。於是,張朝陽出動了。
我們看到張朝陽的“時尚手機之旅”了,張朝陽時而明星扮相攜亞姐亮相,時而大都市巡遊,時而背起碩大的登山包勇登雪山,時而出人意料的出現在某個鄉鎮的簡陋網咖。在某些時候,張朝陽的作秀跟他的年齡相比甚至顯得有點令人難過,但張朝陽的這一切,確確實實地讓人們感受到了網際網路的人性化和豐富多彩,使得人們想起網路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娛樂、時尚和生活。

何陽:行銷人的價值發現
當“點子大王”何陽因涉嫌詐欺百萬巨款,在寧夏折戟時,中國的行銷諮詢界人士紛紛與之劃清界線。
但是,實事求是地講,正是何陽,用其“點子”開啟了中國行銷人的價值發現之旅。
在中國行銷處於完全的混沌階段時,何陽的點子,比如說在列車的筷子上刻點什麼東西,就是最樸素的4P中產品的改進工作。雖然,何陽僅僅做到如此,但在當時的環境之中,何陽的點子確實稱得上是一種進步。
於是,中國人突然發現,點子原來那么有效,於是,何陽成為全國性的風雲人物,在全國各地作報告達到400多場。而各地的老闆們,為能夠得到“點子大王”指點迷津的一句話,花錢花力,將何陽放到了神的位置上。
據稱,何陽的一個點子賣了40萬元的天價。於是,各地的策劃人風起雲湧,中國的職業策劃人開始全面發展。

胡志標:行銷草莽時代的終結
雖然廣告使得愛多從一個不知名的家電小企、從一個1996年的2個億的產值至1997年狂增至16個億的企業集團,但純粹從標王意義上而言,秦池的姬長孔比胡志標更有資格。當標王作為一個獨特的經濟出象出現在中國時,胡志標只不過是一個仿效者,而不是一個創新者。
問題是,胡志標的墜落是更具有震撼性的。秦池的落馬,更多地被歸結於1997年初的“勾兌事件”,是產品質量問題引發的。而胡志標的落馬,按照某報的一個標題,是草莽時代的終結。
作為一個貧民的兒子,一個完全的草根,胡志標的神話是令人眩目的,也曾激發了多少人的豪情。暴富的英雄主義情緒洋溢在中國的商業江湖上,沒有文化的胡志標行,我們為什麼不行?
1985年,孔府家酒當年在山東電視台投放廣告的時候,引來強烈的批評,被斥之為“敗家子”的做法。多少年後,秦池的成功還沒有徹底讓許多人信服之時,短暫時間內秦池就落馬了。只有胡志標,再一次全面印證了廣告的威力,標王的威力。

王峻濤:蘋果其實早熟了
用“屢戰屢敗”和“屢敗屢戰”同時來形容王峻濤都並不過分。執著,不離不棄,就像1997年的10月31日,被大連金州的慘敗深深刺痛內心的王峻濤,卻在此後數年中一如既往地關注著拙劣的中國足球隊的比賽。
8848是在克服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初期的重重困難中發展起來的,創造性地推進了中國電子商務的進程:中國第一家全面適應中國數十種線上結算方式的電子商務平台;首家在中國超過50個城市實施貨到付款;率先自行開發、完善了一套適合中國電子商務環境的技術平台並投入使用;率先開發、採用了完整的物流管理、商務管理、客戶關係管理一體化信息平台;首家成功地實施了異地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統;率先於2000年4月開通並成功運營了中國第一套開放式網上商城系統;其個性化的網上行銷實施方案成為中國網上行銷的代表性成功案例。基於此,8848被INTEL總裁貝瑞特稱為“中國電子商務的領頭羊”。

宋朝弟:行銷“浮誇風”的標本
所有的行銷都是在特定的人文環境下產生的。因此,甚至可以這樣斷言,許多在中國歷史中發生過的情形,也會在中國行銷史上重演。
“浮誇風”即是如此。而宋朝弟,則無愧於中國行銷“浮誇風”的代表人物。對這一點,宋朝弟本人從不諱言,他認為,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企業不造勢,毋寧死!所以宋朝弟做夢都在造勢,他在創辦經營科利華的整個過程,造勢的念頭與策劃一個接著一個。。
從“買軟體、送電腦”到“考不上大學賠款兩千元”,宋朝弟的名字也第一次被千家萬戶所熟悉。但讓中國人深刻記住宋朝弟的是其經典之作:號稱一億元炒作《學習的革命》一書。據稱,從發行之日開始的一百天內,《學習的革命》一書發行到五百萬冊,最終發行八百五十萬冊。當然,這裡面的數字,只是一種單方面的說法。

陸強華:行銷經理人的角色拷問
關於職業經理人的操守問題,在陸強華之前,已經被反反覆覆地討論而且已經讓人覺得了無生趣了。陸強華與黃宏生之爭,更多的在於知名企業與知名人士,於是,引發了全所未有的關注度。
能夠跟老闆“對著幹”,這種職業經理人一般都有業績的資本。陸強華在創維的業績非常突出。但是,由於不夠“聽話”,常與老闆的意見相左,同時,讓老闆慢慢覺得失去控制,最後被老闆明升暗降,直至被迫出局,後來弄出個官司,兩人對簿公堂。
鑒於這個經歷,陸強華到了高路華之後,為了免於被老闆突然踢出局,陸開始對老闆不信任,在高路華不是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來保證自己的權利,而是大量安插自己的親信,通過親信來控制企業,甚至發展到抵制集團審計,這些,都使陸強華被一些老闆視為桀驁不馴。

俞堯昌:嘴大就是硬道理
儘管格蘭仕的最後決策權並不在俞堯昌身上,但堪稱家電業界的第一鐵嘴的他,為格蘭仕省了上千萬甚至上億的廣告費,在炒作價格方面以及在事件炒作上,俞堯昌確實是運作大師。
俞堯昌的底氣來自於格蘭仕的成功。可以這樣說:格蘭仕造就了俞堯昌,而俞堯昌離不開格蘭仕。格蘭仕占有全球近30%的微波爐市場,國內市場占有率接近70%,出口額占總銷售額的40%,其中,OEM功不可沒。
利用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優勢和地理優勢,把別人的生產線引進過來;從而規模大了,專業化、集約化程度高了,成本也大幅度降下來。於是,格蘭仕開始打價格戰。格蘭仕的價格戰與長虹的價格戰相比,更有底氣,也更頻繁。

孫宏斌:潛規則挑戰者
中國房地產業的潛規則,更多的是低調、保密。在這個原因不言自明的潛規則下,許多地產商強調的是控制風險,具體而言是控制規模與速度,因為規模與速度一旦上去,就難以低調,更難以保密。
從表面看來,萬科是一個異類。王石什麼都說,還要去登山,甚至拍廣告,性格似乎張揚。但是現實是什麼呢?作為中國房地產的老大,萬科雖然號稱在全國擴張,但是其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不足1%,利潤的實現更多的是依靠深圳這個據點,這就是潛規則下中國房地產的現實。
孫宏斌看起來是這一潛規則的挑戰者。吳思在《潛規則》一書中說,誰要破壞這個潛規則,誰就會受到無數勢力的扼殺。說扼殺似乎殘酷了點,但順馳的壓力顯然是巨大無比。當孫宏斌在台上慷慨激昂地表示2004年要做到百億元時,下面的王石發話了:“小孫,是不是要注意控制點風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