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否趕超日本:日本人眼中的中日差距

開本: ·日本有而中國沒有的東西 ·我所看到的“中國的弱點”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2月1日)
平裝: 207頁
開本: 32開
ISBN: 9787500453598, 7500453590
條形碼: 9787500453598
尺寸: 21 x 14.5 x 1.2 cm
重量: 281 g

作者簡介

作者:(日)唐津一
唐津一,1919年出生於中國東北。從東京大學工學部畢業後,進入日本政府電氣研究所,後就職於日本電信電話公司。1961年進入松下通信工業,1978年擔任常務董事,1984年成為松下電器的技術顧問,1981年獲得德明獎,l986年擔任日本東海大學技術開發研究所教授,1998年成為東海大學教授,現在為該校名譽教授。主要著作有《日本經濟的基礎能力》(日本經濟新聞社)、《通貨緊縮下的繁榮》(PHP研究所)等。

內容簡介

對於日本,我們不是了解足夠多了,而是知之甚少。
日本人如何看待他們的國家和實力,現代日本社會如何認識中國的國力,這本書可以說很有代表性。本書對關心中日關係未來走向的廣大中國國民有著很強的參考價值。
作者沒有刻意去貶低中國來抬高日本,而是從日本民族的一些特性和一些具體的經濟指標出發,來與中國進行比較,指出彼此差距,分析現狀及未來走向。它為我們提供了一份很具體的日本國力分析報告,深入刻畫了日本人的心理側面。
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讓更多真正愛國的中國人更深入地了解日本。同時也以此作為一面鏡子,找到我們的真實差距所在,為中國的崛起而繼續臥薪嘗膽,艱苦奮鬥,讓中國真正成為一個任何國家都發自內心尊重的世界大國,為世界和平和安寧作出更大貢獻。

媒體評論

書評
一本難得的對比教材,一面知己知彼的鏡子。本書作者沒有刻意去貶低中國來抬高日本,而是從日本民族的一些特性和一些具體的經濟指標出發,來與中國進行比較,指出彼此差距,分析現狀及未來走向。它為我們提供了一份很具體的日本國力分析報告,深入刻畫了日本人的心理側面。希望通過這本書能讓更多真正愛國的中國人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知己知彼,發奮振興中華。
作者在書中闡述了以下問題及觀點:
·“中國威脅論”及其背景
·中國能成為“世界的生產據點”嗎?
·到底是誰在煸動“中國威脅論”?
·日本有而中國沒有的東西
·中國“能夠出讓的專利”有多少?
·我所看到的“中國的弱點”
·中國人儘管會做生意,卻不適合製造業
·只會照章辦事的勞動者
·經常必須警惕“偷工減料”
·在日本“理所當然”的,在中國還難以辦到
·數據顯示出的“日本的優勢”
·日本人要更加自信
·很喜歡悲觀論的日本人

目錄

譯者序/l原書前言/1第一章“中國威脅論”及其背量/1手機、汽車等領域不斷擴大的中國市場/3中國能成為“世界的生產據點”嗎?/10日本製造業到海外屬於“熱麵條快遞”/17到底是誰在煽動“中國威脅論”?/24第二章“中國威脅論”的謊言/33日本有而中國沒有的東西/35人工費不過是成本的一小部分而已/44不懂得製造業,就不可妄談製造/53眼睛可見的產品並不是一切/62中國“能夠出讓的專利”有多少?/72第三章我所看到的“中目的啊點”/81中國人儘管會做生意,卻不適合製造業/83隻會照章辦事的勞動者/93經常必須警惕“偷工減料”/103在日本“理所當然”的,在中國還難以辦到/111即便可以乾同樣的事,但十年後的技術卻未必能開發/120第四章世界上日本的技術力量/129日本的“世界第一”有這么多/131數據顯示出的“日本的優勢”/140世界上罕見的日本中小企業群/149這就是日本的“制勝方式”/158今後至少還能保持十年領先的產業領域/167第五章日本人要更加自信/175動輒就喜歡說“日本不行”的知識分子們/177很喜歡悲觀論的日本人/184不要被媒體左右,用自己的眼光判斷/191投資教育培養今後承擔製造業的下一代/198譯者後記/20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