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安全靠什麼:計畫還是市場

3.威脅糧食安傘的真兇 10.糧食庫存知多少 14.如何判斷我國的糧食是否安全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3月1日)
叢書名: 對話民生熱點叢書
平裝: 21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13003919, 7513003912
條形碼: 9787513003919
尺寸: 24.8 x 16.2 x 1.8 cm
重量: 422 g

作者簡介

茅于軾,男,1929年1月14日出生於南京,195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1984年調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任副研究員、研究員。1986年任美國啥佛大學註冊訪問學者。1990年應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經濟系招聘任高級講師,講授研究生班的個體經濟學。1993年與其他四位經濟學家共同創辦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現任理事長。著有《經濟學和它的數理基礎——擇優分配原理》、《中國人的道德前景》等書,並在報刊媒體上發表了大量文章,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為著名經濟學家。
趙農,男,1962年7月23日出生於銀川,醫學學士,經濟學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天則所學術委員。主攻總量經濟學、產業組織理論和經濟史學。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十餘篇,合作完成著作一部(《進入與退出的壁壘:理論及其套用》),主持研究課題十餘項。

內容簡介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饑荒是新中國歷史上令人不堪回首的慘痛記憶,糧食問題一直都是國人關注的焦點。中國的耕地在縮減,種糧的農民在減少,糧食的進口在增加,國際糧價在飆升……中國的糧食安全嗎?《中國糧食安全靠什麼:計畫還是市場》從經濟學研究角度綜合研究了上述問題,在全球化背景下認真審視、嚴密推斷,簡潔立論。作者認為:糧食問題並不等同乾糧食安全問題,我國歷屆政府緊抓糧食不放鬆.多年來成效可觀,庫存殷實。我們完全可以進一步開放思路,積極參與糧食的國際貿易。收放自如的糧食政策有助於我們抵抗“百年一遇”的“糧食危機”。

媒體評論

讓饑荒成為歷史。
——都柏林大學教授 Cormac O’Grada
事實上,並沒有確切的論證可以證明,耕地面積少於18億畝,糧食安全就會出問題。
——鳳凰新媒體何慶宇
到21世紀我們已在國家層面上基本解決了數量上的糧食安全問題。
——原國家土地管理局副司長鄭振源

目錄

上篇 對話糧食安全
第一章 國家安全的測定——糧食安全
1.糧食安全就是日常的食品安全嗎
2.糧食安全的測算指標有哪些
3.威脅糧食安傘的真兇
4.糧食危機在他鄉
5.現在還餓死人的國家
6.全球糧食儲備量低意味著什麼
7.糧安天下的歷史由來
8.糧食作生物燃料的利與弊
9.農民不種地了糧食哪裡來
10.糧食庫存知多少
11.拿什麼來應對糧食危機
12.悲劇不能再重演
第二章 對糧食缺口的掃描
13.糧食供需平衡表能說明什麼
14.如何判斷我國的糧食是否安全
15.如何計算糧食產需缺口
16.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歷代的糧食缺口是多少
17.天則經濟研究所提出的新的測算糧食缺口的方法是什麼
18.什麼是“百年一遇”糧食短缺
19.“百年一遇”包括哪些因素造成的波動
20.“百年一遇”“五十年一遇”“十年一遇”的糧食短缺是怎樣的
21.天則經濟研究所計算的“百年一遇”的糧食短缺是否符合歷史的情況
第三章 留下慘痛回憶的饑荒
22.饑荒是人類的災難
23.什麼?因造成了饑荒
24.馬爾薩斯人口論都說了什麼
25.愛爾蘭大饑荒
26.慘烈的“丁戊奇荒
27.20世紀有哪些大規模的饑荒
28.現代社會為什麼還會發生饑荒
29.盲目冒進的農業合作化運動
30.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運動
31.歷史上的糧食統購統銷政策
32.1959~1961三年飢荒死了多少人
33.1959~1961三年饑荒是由糧食生產不足造成的嗎
34.1959~1961三年饑荒是否與自然災害相關
35.1959~1961三年饑荒期間的糧食徵購情況
36.1959~1961三年饑荒期間的糧食進出口情況
……
下篇 解讀糧食安全
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