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平涼雷電與雹暴試驗站

平涼站始建於1972年,是中國科學院設立在西北地區最早開展強對流天氣和雲霧降水物理觀測實驗研究的基地,主要進行防雹減災作業,研究工作以雹暴雲的宏微觀結構、雹雲的預報、雹雲的雷達識別以及防雹減災試驗為主。

歷史沿革

平涼站始建於1972年,是中國科學院設立在西北地區最早開展強對流天氣和雲霧降水物理觀測實驗研究的基地,並得到甘肅省和地方政府支持。1972年名稱為“平涼防雹基地”,主要進行防雹減災作業,研究工作以雹暴雲的宏微觀結構、雹雲的預報、雹雲的雷達識別以及防雹減災試驗為主。

1986年名稱改為“平涼冰雹雲觀測試驗站”,除繼續開展冰雹雲的宏微觀結構及其預報方法的研究外,加強了雲和降水物理,特別是大氣電的研究。1996年站名改為“平涼雷電和雹暴試驗站”。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雷暴電和雹暴方面。 2000年三所整合、進入知識創新工程以來,以雷電、冰雹、乾旱、局地暴洪等天氣災害為主要研究方向。

自建站30多年來,試驗站一直堅持為國民經濟服務的宗旨,以防災減災為目的,堅持進行著強對流暴、雹暴雲災害天氣和雷電物理及防雷觀測實驗研究,併兼顧為地方人工影響天氣防雹減災和增雨抗旱及流域洪水預警監測的服務和套用研究,是國內最早開展強對流災害天氣和人工影響天氣的雲霧降水物理學觀測實驗研究基地,也是國內唯一以雷電、冰雹、乾旱、局地暴洪等天氣災害為主要研究方向的野外觀測站。

研究方向

雷達氣象學 雲與降水物理

雷電物理與雷電防護技術 半乾旱氣候與環境動力學

主要研究內容

1、黃土高原氣象災害(冰雹、雷電、乾旱、局地暴洪)的發生、發展、變化規律和成因;

2、冰雹和雷電的探測、預警、減輕和防治(護)技術;

3、利用偏振天氣雷達識別雲粒子相態和冰雹雲的方法和技術,雙偏振天氣雷達功能的改進與提 高;

4、人工防雹、人工增雨等人工影響天氣的新方法和新技術;

5、六盤山區雲水資源調查、開發利用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6、黃土高原陸氣相互作用和陸面過程模式,黃土高原氣象災害和下墊面變化對農業、生態、

人類生存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7、新型大氣探測儀器(如雲和降水粒子探測儀、新型閃電定位系統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