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過馬路

中國式過馬路

中國式過馬路,是網友對部分中國人集體闖紅燈現象的一種調侃,即“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出現這種現象是大家受法不責眾的“從眾”心理影響,從而不顧及交通安全。“中國式過馬路”一經網路傳播,立刻引發網友對交通、國民素質和安全的討論。北京市公安局2012年12月6日宣布,從即日起至2013年3月份,將會同相關部門,在全市範圍內發起交通、治安、環境三大秩序突出問題集中管理整治專項工作,通過糾正、教育、批評和處罰等措施治理“中國式過馬路”現象。2015年8月,深圳交警加大力度整治“中國式過馬路”行為,嚴查行人亂闖紅燈,違者須戴綠馬甲、戴綠帽子協助交警執法或接受罰款處罰。

基本信息

事件由來

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過馬路

2012年10月10日傲遊哈哈用戶“中正平和”發表笑話:“中國式過馬路”,就是“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2012年10月11日,網友“這個絕對有意思”在微博發訊息稱:“中國式過馬路,就是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微博同時還配了一張行人過馬路的照片,雖然從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號燈,但有好幾位行人並沒有走在斑馬線上,而是走在旁邊的機動車變道路標上,其中有推著嬰兒車的老人,也有電動車、賣水果的三輪車。這條微博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共鳴,一天內被近10萬網友轉發。網友紛紛跟帖“太形象了”、“同感”、“在濟南就是這樣”,還有網友慚愧地表示,自己也是“闖燈大軍”中的一員。

央視直播

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過馬路

央視2012年10月14日《新聞直播間》節目播出“中國式過馬路:十字路口1小時600人闖紅燈”,記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體行動推出之後,專門進行了一小時文明觀察。在石家莊的一個十字路頭,觀察採訪一小時的時間,發現路口的紅綠燈基本上是形同虛設的。

河北石家莊地處商業圈的中山路與建設大街十字路頭,每天穿行這裡的行人數以萬計,記者在這裡架設攝像機進行了一個小時的拍攝,發現闖紅燈,在行駛的車流中冒險穿行的路人不在少數。

只要路面上的車流暫時中斷,哪怕是面對紅燈,一下行人也是勇往直前。為了快速通過路口,人不讓車,車不讓人,所以車輛刮蹭行人的事故就經常發生。

在滾滾的車流當中,紅綠燈形同虛設,貴陽市人車交匯的十字路口進行了“一小時文明觀察”當中還發現,專門給行人設計的地下通道也有很多人不願意走,寧可冒險橫穿馬路。

有部分市民明明知道該走地下通道,但是由於趕時間選擇橫穿馬路,有的還一邊打著電話,一邊在觀察旁邊穿梭的車輛。

有些上了點年紀的市民,覺得走地下通道麻煩,看著別人橫穿馬路,自己也就跟著穿了過來。

天津市南開區南京路和三馬路的交匯路口是天津市較為繁華的路段之一,有很多非機動車駕駛員都有從眾心理,比如只要有一個帶頭闖紅燈的,後面闖的人就多,如果大部分人都遵守交通規則,即便有人想闖紅燈也不好意思。

各界評論

現象反思

過馬路之亂象漫畫過馬路之亂象漫畫

毋庸諱言,所謂的“中國式過馬路”,其實已經成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種“痼疾”,

這一現象折射出的,不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無奈,還有國人規則意識的淡薄。

按理說,行人、非機動車、機動車都有相應的“路權”,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間。但在道路資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相互爭奪、吞噬他方“路權”的情況比比皆是。行人不看紅綠燈,不走斑馬線;機動車經常在人行道、非機動車道上橫衝直撞;一些司機不遵守交通法規,做出闖紅燈的瘋狂行為。由此造成的種種混亂,不僅損害了他人的權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隱患。

路權是人人應享有的一種權利。對路權的爭奪,並不是一定要分出輸贏的比拼,而是要平衡各方權益,實現道路資源共享,進而達到共贏目的。在交通設施完備的前提下,行人、非機動車、機動車本應各行其道、遵章守紀,才能改善交通秩序,減少事故隱患,實現道路安全暢通,這才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和要求。

實際上,對芸芸眾生而言,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個人的所作所為都對社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不同的是,有的人以自身的文明言行,最大程度地傳遞著“正能量”,而有的人,則在茫茫人海中隨波逐流,甚至引發令人生厭的“負能量”。由此而言,當我們在馬路上行走或駕車的時候,更應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中國式過馬路”那群人中的一員?

誰都不是旁觀者

國慶8天長假,全國發生6.8萬多起交通事故。儘管與2011年同期相比,數量有了大幅下降,但絕對數量仍夠嚇人的。爾後,公安部出台“闖紅燈扣6分”等一系列新的規定,引得眾說紛紜。

中國式過馬路背後的實質中國式過馬路背後的實質

事實上,道路的問題,不只是有車一族的事。行人抱怨司機橫衝直撞,甚至把斑馬線變成了死亡線。司機,也是怨聲載道,說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無視紅綠燈,隨意行走。網友抓拍到的場景,是一個鮮活的例子。交通管理部門,也是一肚子苦水,壓力重重。以我看,中國式過馬路,是病症,更是警示。

對於行人來說,是該多些自覺自律。過馬路時無視紅綠燈,只會給自己增加風險。讓行人自律,既要管理,亦要教育。我國不少城市下過大力氣整頓行人過馬路的行為。諸如罰款,或者讓違規者當交通協管員,直到發現下一個違規者接替等。這在一段時期是有效的,但沒過多久又回到老路上來了。文明過馬路,要注重習慣的養成,小手拉大手,要大人做給孩子們看;更要長時間地堅持下去,多一些較真的精神。

對司機來說,駕車行駛在路上,當然處於是一種強勢地位。毫無疑問地該對行人多一些避讓。唯有多些規則意識,多些對生命的敬畏,我們的道路才會更暢通些,更安全些。寧停三分,不搶一秒,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而該是開車的行為守則。

對行政管理部門來說,一系列嚴管措施的出台,可以看得出是在想些辦法,努力把我們的道路安全打理得更安全、通暢。但對人們的行為習慣,既要用法律法規加以約束,同時缺少不了道德的教化,以及一些及時的警示。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犯一次大錯之後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那樣,不但路上會亂成一窩粥,更會增加社會管理成本,甚至會製造出許多悲劇來。行政管理者,當守土有責,責無旁貸。

“中國式過馬路”,這種晾曬讓人感到臉紅,因為誰都不是旁觀者。

從我做起

馬路上的紅綠燈,真是深察我們這個社會的一個極佳參照物。面對紅燈,太多的人總是急不可耐,似乎有萬分重要的事,分秒耽擱不得,等其過去定奪。

國人在時間觀念上一向遭人詬病,往往“八點開會九點到,晚不了十點聽報告”,但奇特的是在過馬路上卻又有著異於尋常的時間觀,也算得上另一種“國粹”了。

我們都不陌生的一幕通常是這樣:對面還是紅燈,馬路這邊已經有人試探著往前邁步,他一步向前,留下的空隙則馬上被身後的路人填補;於是,一個向前涌動的人群形成了。

為什麼這樣?《新周刊》前年的“急之國”專題,則認為我們這個時代患上了急迫症,認為資源緊缺引發爭奪,分配不平衡帶來傾軋,速度帶來煩躁,便利加重煩躁,時代的心態就是再也不願意等,中國人已經喪失了慢的能力。

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過馬路

為什麼會這樣?或許有人說如今一些路口的紅綠燈設計的不合理,綠燈才十幾秒,逼得行人向劉翔看齊。這樣的事,有確實有,但也純屬個別,不足以支撐“湊齊一撮人就可以走了”。為什麼會這樣?其實,最大的因素是“你”也在“中國式過馬路”的那群人里。也正因為有了一個個尾隨他人身後的“你”,才很快“湊齊了一撮人”。

剛好看到雜文家吳非的一篇文章,他在專欄里談到這樣一件事:1986年,其所執教的學校讓學生自行申報“三好”,一個原先不積極的學生路某也申報了,在“個人表現及事跡”一欄中只寫了一句“在校食堂用餐兩年,沒有插過一次隊”。開會討論時,其他同學對此不以為然。於是吳非算了一筆賬,路某住校,每周六天上學,除去假期,他在學校用餐一共是1440次;兩年時間,在每天都看到其他人“隨便”的情況下,一件事重複做了1440次,每一次都循規蹈矩,一絲不苟。賬算完,投票時,全班舉起了手。

其實,我們的街頭很輕易“湊齊一撮人”,缺的不正是像小路這樣“1440次不逾矩”的人嗎?假如人人都像小路這樣,又哪會出現“中國式過馬路”?

有時,我們也常抱怨社會風氣不好,但在抱怨時自己又在哪裡?耐心等綠燈亮起、規規矩矩排隊、不亂扔垃圾、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譁,這些顯然都不是大事,但又都是我們沒有做好的“小事”。國慶長假裡,那高速路上一地的垃圾,不正是讓人汗顏的鐵證嗎?

其實,在2012年的國慶節講話里,總理就提到要提高國民素質和道德水準,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而國民素質和道德水準的提高,絕非一日之功,也要從小事做起。譬如,從今而後,“中國式過馬路”的人群里,少了你我的身影。不然,“湊齊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將生命之樹“常青”綿延無絕期。(朱啟禧)

過度解讀

南大新傳院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系主任、社會學博士周凱認為全民討論“中國式過馬路”是過度解讀的表現。

“中國式過馬路”談不上劣根性,但肯定是一種通病。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講,“中國式過馬路”顯示了羊群效應。當人們發現闖紅燈很少受到懲罰,利己主義意識就會唱主角。實際上,印度等國家也是存在闖紅燈現象的,只是網友套用“中國式離婚”,使得“中國式過馬路”備受關注。當然,闖紅燈在很多國家為人所不齒。

很多人都闖過紅燈,可以列舉這樣的原因:一、為一個非常著急的事情要過馬路,這時附近沒有車了,穿過去也就10秒鐘,而車來至少要1分鐘。二、一些紅燈設定不合理。當初設計紅綠燈轉換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到今後道路的變遷、人流和車流的變化?如果綠燈只有10秒左右,而馬路又比較寬,我不闖紅燈誰闖?我們在文化心理上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立了規矩卻不嚴格按照規矩來執行,這也使得“不違法、小違規”在社會上大行其道。大環境中,人們很多時候不太守規矩。“中國式過馬路”就折射出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不守規矩方式”。

只能靠國民素質教育、安全意識教育整體性的提高。讓社會形成遵守信號燈的禮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全民大討論解決不了問題,如同全民大討論解決不了隨地吐痰的問題。全民討論並且憂心忡忡,是過度解讀的表現。闖紅燈固然是違法行為,值得批評,但更值得關注的應該是司法等方面的重大問題。

調查研究

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過馬路

調查顯示:"中國式過馬路"與紅燈時長超行人忍耐限度有關,不能歸責於行人素質,更深層是行人與機動車馬路權益的問題。

“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的“中國式過馬路”現象引起熱議。專家認為,闖紅燈現象不能全歸責於行人素質,交通信號燈中紅燈時長超過行人忍耐限度也是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之一。

等待時間過長易致闖紅燈

“中國式過馬路現象其實幾年前就已經凸顯。”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師倪穎表示,早在2007年,他們就成立了課題組,並在2008年至2010年期間,對上海和杭州兩地進行了“信號控制交叉口行人過街等待時間研究”。

轉燈要180秒,行人不耐煩

香港汽車工業學會會長李耀培就內地繁忙主幹道,加設行人過路燈倒數定時器分析,不少等候時間超過100秒,甚至最長見過180秒,此乃要平衡行車的流量管制,惟車輛流量快,行人等候時間往往過長,不少人因等得不耐煩而闖紅燈。此外,學者研究發現,天氣和時間亦會影響人們闖紅燈的意欲,李耀培說:「每逢夏天到秋天之前,最熱的時間,早上10時至下午4時之間,最多交通意外發生。」

事實上,根據內地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曾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杭州巿行人對可忍受等待時間約為70至90秒,而其它國家的研究,包括英國人可忍受等待時間為45至60秒,德國人的忍耐限度則是60秒。

心理學博士陳天祥表示,其實沒有一個「黃金數字」反映人們衝過馬路的意欲,因為促成人們闖紅燈有多個因素,因人而異,但60秒是足夠讓人考慮要不要衝過馬路的了。

衍生事件

網友在西安街頭一處人行橫道闖紅燈後,“遭遇”了兩張面額為5元的“陝西省當場處罰定額收據”,並稱這兩張罰單為“西安第一罰單”。

有網友表示,一直說行人過馬路會罰款,誰會想到,還真罰啊”。對此,有網友則表示,“罰款只是一種手段,一種形式,更多的是督促我們管住自己,不要再‘中國式過馬路’”。

除西安外,湖北武漢哈爾濱等地很早也有行人因過馬路闖紅燈受到10元處罰。各地交通部門對“中國式過馬路”等行為加強了宣傳和引導,部分地區還提高了對行人闖紅燈等行為的處罰力度,規範行人的交通安全行為。

中國新聞微博熱詞“過馬路戰歌”中國新聞微博熱詞“過馬路戰歌”

江蘇無錫劉志剛創作《中國人民過馬路戰歌》走紅網路,中央宣傳部及中央文明辦主辦媒體、央視等多地電視媒體、央廣等多地廣播電台、人民網等多家權威網站均有報導,此外,“過馬路戰歌”被中國新聞網評為中國新聞“熱詞”,被搜狗等輸入法納入詞庫。全國多地用《過馬路戰歌》進社區進校園宣教,引起了社會層面的集體反思。

北京政策

整治

北京將把全面治理行人及非機動車交通違法行為作為交通秩序整治的重點,通過糾正、教育、批評和處罰等措施治理“中國式過馬路”現象。

北京市公安局2012年12月6日宣布,從即日起至2013年3月份,將會同相關部門,在全市範圍內發起交通、治安、環境三大秩序突出問題集中管理整治專項工作。此次整治專項工作重點對影響城市秩序、車輛通行和民眾反映集中的九類問題進行治理,治安、交管、城管等部門將採取聯合執法,每組抽調2名交通協管員、1名交警、1名城管員和1名治安警員,開展不間斷整治工作。

北京市公安局表示,通過聯合整治工作,力爭實現城市管理安全有序、市民出行更加順暢、安全感明顯增強、環境秩序滿意度明顯提升的目標。

處罰

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門已經啟動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加強路面疏導,並通過宣傳,強化民眾出行引導,努力緩解高峰交通擁堵。但並未對“行人闖紅燈罰款10元”做重新規定或單獨強調。

北京市公安局獲悉,本市開展“交通、治安、環境”三大秩序整治工作啟動一個月來,查處9大類突出違法行為11.5萬起,扣留違法車3800餘輛。下一步,北京警方將對涉牌違法行為、非機動車行人違法等開展專項整治。

2012年12月初,本市全面啟動實施了“交通、治安、環境”三大秩序整治工作,重點對交通、治安、環境等影響城市秩序、道路暢通和民眾反映集中的9類問題進行集中治理。據統計,一個月來圍繞9大類突出違法問題,共出動執法力量3.3萬人次,查處9大類突出違法行為11.5萬起,拖移違法車102輛。

一個月來,有關部門針對民眾反映集中的東城木樨園商圈,西城動物園交通樞紐,豐臺海戶屯、大紅門,朝陽潘家園,海淀永定路,石景山蘋果園等亂點地區,集中開展了重點整治行動。

北京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整治工作將重點針對以下5類違法行為,包括:非機動車、行人違法;涉牌違法;酒駕違法;“黑車”、“摩的”、占路攤商等擾序違法;道路遺撒及私掘占路。

重點整治五類違法行為

非機動車、行人違法 重點圍繞主要路口以及亂點地區,依託路面巡邏、路口值守和民眾志願者維護等各種力量,全面加大對非機動車闖燈越線、逆行、行人違反交通信號等違法管理力度

涉牌違法 2013年1月1日起實施的《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對“機動車駕駛人上道路行駛的機動車未懸掛機動車號牌的,或故意遮擋、污損、不按規定安裝機動車號牌”的違法記分由6分提高到12分。警方將加大對主要路口、重點大街和環路主輔路的巡控執法力度,開展不定期的涉牌違法專項打擊行動,如發現違法行為車輛,一律依法嚴肅處理

酒駕違法 針對冬季和春節前酒後駕車違法行為易高發的特點,在春節前,警方將專門組織執法小分隊不定期地進行夜查行動,全面加大對酒後駕車嚴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黑車”、“摩的”、占路攤商等擾序違法 春節前後,將會對“黑車”、“摩的”、占路攤商等各類擾序違法行為進行集中整治。在“黑車”、“摩的”等違法上路行駛的高發地區,如繁華商業街區、交通樞紐、客運場站等區域設定整頓崗位

道路遺撒及私掘占路 各區縣將定期開展聯合執法行動,並加強與渣土消納部門聯動配合,對工地出土量和消納量實施同步監管。

嚴查闖紅燈

在路口湊夠一撥人就走,與紅綠燈無關。這種行人無視交通法規過路口的現象被稱為“中國式過馬路”。即日起,北京交管部門將依法嚴管此類違法行為,“帶頭”闖燈的行人將面臨罰款,對於態度蠻橫、拒不服從糾正,有妨礙民警執行公務甚至是襲警行為的人員,公安機關將依法嚴肅處理。

初期,交管部門對違法人員做到逢違必管、必糾、必教育。“對於不聽執法的還結合處罰。 ”按北京相關法規,行人闖紅燈處10元罰款,但交警操作起來存在一定難度。

現實隱喻

如今的中國和中國人,正走在時代的十字路口。各種現象、各種矛盾、各種問題、各種困惑,都亂作一團、糾結在一起。雖然號稱消滅了“階級”,但戶籍、出身、職業等因素卻依然將人分為了三六九等。有人開車,有人騎車,有人走路。開車的看不起騎車的和走路的,認為是他們堵了路,影響了通行的效率和速度。騎車的和走路的卻認為是開車的用非常手段侵占了更多的公共資源,仇富更仇腐,經常在心裏面問候他們的家人。

大家的心裡都很著急,很浮躁。都想走快點,都害怕被時代拉下,都想成為“先X起來的人”。可是,大家的思想卻不統一,走的方向就難以協調。有向左的,有向右的,有渾渾噩噩隨大流的,也有別出心裁“打左燈往右拐”的。我急著往這邊走,你急著往那邊行。你不想避讓我,我也不想避讓你。怎么辦?只能先下手為強,“狹路相逢勇者勝”。為了提高勝算,很多人都在試圖千方百計團結“一撮人”,人多力量大,團結就是力量,人多好辦事,法不責眾。不管是“一小撮人”還是“一大撮人”,是共同的利益將他們聚合在了一起,但他們卻往往不承認這一點,他們會宣稱他們是為了一個更冠冕堂皇的目標走到一起來的。

路口明明有紅綠燈,明明有規矩,卻只是個擺設,沒有幾個人將其當回事。不守規矩走遍天下,守規矩寸步難行。黑貓白貓,捉到老鼠的就是好貓,而要想捉到老鼠就不能走尋常路,還必須跑得快。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並且,很多規矩本身就不規矩,是擁有話語權的人制定的,有著明顯的缺陷和傾向性。有的規矩則乾脆就是個陷阱,目的就是挖個坑讓人跳,執法就是執罰,甚至執法就是釣魚。

那么,馬路就只能這樣一直亂糟糟下去嗎?就沒有解決的辦法了嗎?當然不是,適當借鑑一下別人已有的現成的成熟經驗,把規矩真正當成規矩。

罰款無用

5月6日,北京市正式開始處罰“中國式過馬路”,對於不聽勸阻、不服從糾正及帶頭闖紅燈的行人和非機動車駕駛人,執勤交警將現場進行處罰。

實際上,關於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早有規定:行人、乘車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於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

根據北京市交通管理局的統計,自4月開展專項整治以來,北京全市已經處罰非機動車、行人交通違法行為兩萬餘起。

可是,這個數字對偌大的北京城來說,可謂九牛一毛。

5月6日9時,在北京市復興路與軍博西路交界的十字路口處,人行道兩端專門開闢出了行人等候區,已經用白漆繪製一新,3名交通協管員已經“全副武裝”。他們身穿橘色制服,身背擴音喇叭,手持著一面小紅旗,指揮著過往的行人與非機動車過馬路。

據悉,為了讓交通協管員在交通整治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交管部門統一為交通協管員配備小旗、1200套耳麥式喊話器等。除了交管部門的統一規定,長椿街與宣武門西大街的交界路口處,交警和協管員還加以創新。5月8日,這個路口的協管員的手邊立了一塊彩色指示牌,上面寫著“為了您和家人的生命,請遵守紅綠燈”字樣,十分醒目,“光說話不管用,我們就想了這么一個招兒,有這個牌子一擱在那兒,大家就自覺了。”

長椿街路口處一名王姓協管員用“少太多了”來形容交通亂象的變化,“闖紅燈的主要是歲數大的,年輕人都還好,現在跟他們說一下,人家也就自覺地停下來了。”

可對上歲數的人來說,闖紅燈似乎是“不得已”的。今年63歲的李阿姨患骨關節炎已經好多年,腿腳不靈便,每次都是刻意“等著紅燈剛變綠燈的時候”再過馬路,但即使是這樣,步履蹣跚的她也會被截在半路上。

“綠燈的時間很短,還有拐彎的車。”李阿姨說,邊走邊看就慢了,慢了就只能等在馬路中間了。

現在,在比較寬的路口,北京交管部門進行了相應的改造,將原有的一次過街形式改造為二次過街形式,即在路口中央位置設安全島。如果綠燈持續時間不足以讓行人通過馬路,行人便可以在安全島上等候,分兩次通過。

不僅如此,交管部門時常會根據特殊情況抽調人力。5月11日下午3時,在地安門東大街的南鑼鼓巷入口處,雖然只有短短二三十米寬的人行道,但設定了三組交通燈,由1名交警和10名協管員維持秩序。

1名交通協管員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由於此處系景點,工作日時人流和車流都較少,故並不配備交通協管員。但在周末,遊客量激增,就從各個路口處抽調了多名交通協管員來指揮車輛和行人有序通行。

儘管動了“真格兒的”,並為此改善了硬體設施,但記者在幾個大路口發現,行人“聚眾過馬路”的現象仍在繼續。

5月7日9時,在崇文門外大街與崇文門東大街交界路口處,記者發現,紅綠燈確實實在考驗行人的耐性。

“紅燈亮起,請靠後等待,過馬路可走捷運通道。”1名女交通協管員通過喊話器指揮行人通行。起初,一眾行人大都有秩序地在協管員身後等待。然而,由於紅燈等待將近3分鐘,中途便開始有行人趁著車流量略有減少,繞過協管員,徑直穿過馬路。這其中包括一位年輕的母親,騎著電動車,車后座上坐著一個小男孩兒,行駛到一半的時候,由於車流量激增,她被滯留在馬路中間,遲遲無法通行。

這個路口東西走向人行道上的紅燈時間接近3分鐘,而綠燈時間則並不一致,根據人流量的不同,綠燈持續時間從30秒到90秒之間不等。現場有1名男子用手推車拖著兩箱貨物,紅燈時在路邊等待。然而,由於等候時間過於漫長,該男子百無聊賴中坐在了手推車上,翹著二郎腿,打著哈欠。等紅燈一轉為綠燈,該男子便迅速拖著手推車,一路小跑穿過馬路。

這裡的紅燈為刻度式倒計時,而綠燈則為讀秒式倒計時。然而,紅綠燈之間的變換卻與倒計時有所出入,綠燈常常在倒計時尚未結束的時候便中途轉成紅燈。一次綠燈時間本該有40秒,在倒計時到17秒時,卻突然轉變為紅燈。而此時,人行道上是絡繹不絕的行人。

此處一名值班交警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個路段的交通燈由人工控制,當前南北方向的車流量過大,所以現在先放行南北方向的車流。”

如果是在沒有交警和協管員的路口,行人過馬路更顯隨意。5月13日8時10分,北苑路與紅軍營南路交口,這裡共有3個信號燈分別控制交通秩序。但是,由於這個路口的東北側是寫字樓,東南方向則是公車站和捷運站,因此,在上班高峰期,很多人會在遵守信號燈和趕時間之間,選擇後者。

“確實有罰款,但是罰得也不多。”長椿街路口的協管員說,“一天我就只遇到一例,特別典型的,交警會把他攔下來,罰款。他也覺得不好意思,所以就給了錢趕緊走。”

雖然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門已經聲明,將對“中國式過馬路”嚴懲不貸。然而,偌大的北京城,數萬個路口,對闖紅燈亂象“零容忍”的初衷雖好,但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在走訪中,各路口交通協管員均表示“力不從心”。

在復興路路口,當東西方向人行道紅燈亮起時,一名30多歲的女子仍然慢悠悠地走在馬路中間。而此時,交通協管員就在她的對面,但並未對其有所勸阻,任其離開。

這個路口的協管員對行人的勸阻十分“溫和”,紅燈亮起時,他揮動旗子告知身後的行人停下等候,綠燈亮起時,則通知路人可以通行。然而,有部分行人對於協管員的指揮並不理會,還是會自顧自地闖紅燈,對於這樣的情況,協管員別無他法。

“對於闖紅燈,我們頂多上前勸說一下,如果對方不聽勸,我也不會有多說什麼,遇到脾氣不好的,甚至還會沖你開罵。”這名協管員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罰是開始罰了,但行人闖紅燈亂象並未減少。

5月6日,復興路與軍博西路交界的十字路口處的一名協管員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罰款政策難以落實和人力不足有很大關係,“按照規定,像這樣人流量較大的路口,需要配備8個交通協管員和4個交通警察。十字路口,每個角安排兩個協管,一個交警。”

顯然,這是個非常龐大而幾乎不可能實現的數字。

實際上,在這個十字路口,只配備了3名協管員。由於人手缺乏,他們要“一心二用”——在維持東西走向人行道秩序的同時,還要兩頭跑,兼顧南北向人行道,但常常導致顧此失彼。當他在一條人行道上維持秩序時,另一條人行道便處於“無政府狀態”。

“我們沒有執法權,不能對違規的人進行罰款,能做的只是進行勸說。”他說,只有交通警察對路人有罰款的權力,然而交警大部分時並不在現場。交警一般只在早尖峰時間來到路口維持秩序。“7點到8點左右,值班一個小時,會來兩個交警。”他說,交警基本上只對機動車進行指揮,對行人和非機動車常常不予理會。

在他看來,罰款“根本沒有用”,“自覺的永遠都自覺,不自覺的永遠都不自覺,警察來了也沒用,該闖紅燈的還是照闖不誤”。

專家提議

2013年5月6日,經過一個月的緩衝期,北京市“闖紅燈罰款”政策得以落地。而深圳市交管部門將於5月23日起,對行人與非機動車闖紅燈亂象進行分檔處罰,處罰金額最高可達100元。

治理措施中,罰款似乎總是最讓民眾敏感的一項,而實際上,以北京為例,交管部門詳細制定了具體三項措施作基礎,如完善交通設施標誌、最佳化信號燈以及增設隔離護欄燈等。

“當前我們的機動化發展過快,但是交通文明並沒有增強。”北京交通管理幹部學院政法系主任張柱庭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代交通的硬體和軟體本應相互匹配,但當前國人的交通文明意識卻並未得到相應提高。

張柱庭表示,闖紅燈亂象難治理有著深層次原因,解決之道在於建立起交通文明,多管齊下,進行綜合治理。

浙江政策

浙江省公安廳2013年2月2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稱從3月1日到12月31日,浙江省將開展城市道路嚴重交通違法行為集中整治行動,主要是車輛行人闖紅燈等8類嚴重交通違法行為。這一行動已被確定為2013年浙江公安機關的“一號行動”。

此次整治的重點區域是城市中心城區主幹道以及繁華商業區、學校、醫院周邊交通堵點。浙江省中心城區確定了第一批68條道路,作為2013年的治堵重點道路。

省公安廳表示,將對8類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實行“零容忍”,嚴格執行新的違法記分標準,杜絕執法隨意性,並及時曝光。

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過馬路

八類違法行為將被重點懲治行人闖紅燈將罰款。

此次道路嚴重交通違法行為集中整治行動主要針對車輛行人闖紅燈、酒駕、違法停車、超速(飆車)、違反禁令標誌、違法使用公交專用道、路口違法穿插排隊車輛、行人過路口不走人行橫道等8類嚴重交通違法行為。

強行加塞、行人闖紅燈以及違法使用公車專用道等這些行為,以後將面臨嚴罰。省公安廳交管局表示,此次整治行動將與查處酒後駕車一樣,對違法者“零容忍”,嚴厲查處。

昨天下午,省公安廳交管局公布,今年全省公安機關的“一號行動”,即全省城市道路嚴重交通違法行為集中整治行動從3月份開始,將對8項違法行為進行重點查處。

此外,浙江省第一批治堵重點道路也於近日出台,共有68條道路,主要集中在繁華商業區、學校、醫院周邊,涉及全省各個市,總公里數超過160公里。杭州市包括體育場路、西湖大道、慶春路等10條道路共24900米納入此次治理範圍。

此次,各地將採取查處小分隊、交叉用警、異地查處等方式嚴管重罰。同時,正常狀態下要確保有三分之二以上警力在路上,而在68條治堵重點道路每個路口都要有民警管理,並堅持常態化。

在此次行動中,爭議最大的便是處罰非機動車行人闖紅燈、行人過馬路不走人行橫道兩類情況。據浙江省公安廳21日的通報,20天以來,這兩種行為被處罰的分別達到8283起和1622起。

“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的“中國式過馬路”,從2011開始就成為輿論熱議的話題,然而如何管理成為各大城市頭疼的問題。浙江省此次規定,行人只要被交警現場查獲到有闖紅燈和過馬路不走斑馬線行為便會被處罰5至20元,並且為此投入大量的警力,範圍之大、處罰之嚴在全國來說尚屬首次。

記者發現,在嚴管之下,行人開始守規矩了不少。然而小部分行人依舊錶示不服,甚至出現多起不願被罰款的行人打罵交警的事件,並有數人因此被行政拘留。

繆德禮介紹,本次行動公安機關將以前一階段禁“酒駕”行動的勁頭,採取常態化嚴查和集中曝光典型違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此次治堵行動。爭取在2013年年底使全省中心城區68條治堵重點道路機動車守法率達到90%以上,非機動車、行人守法率達到80%以上,讓全省“五年治堵”工程取得“開門紅”。

第一批治堵重點道路

(2013年)

杭州10條24900米

西湖大道(建國路-南山路)1900米

慶春路(環城東路-延安路)2400米

體育場路(環城東路-保俶路)3100米

曙光路(保俶路-求是路)2600米

天目山路(莫乾山路-萬塘路)2900米

解放路(環城東路-南山路)2300米

中河路(西湖大道-體育場路)2700米

延安路(高銀街-體育場路)3400米

湖墅路(環城北路-文一路)2100米

環城西路(慶春路-體育場路)1500米

寧波10條24842米

柳汀街(環城西路-解放南路)3127米

江廈街(中山東路-藥行街)703米

靈橋路(藥行街-解放南路)1182米

環城西路(通途路-氣象路)3110米

百丈路(江東南路-中興路)2050米

驚駕(寧東)路(福明路-福慶路)4854米

人民路(新江橋-大慶南路)2298米

大閘路(槐新路-灣頭大橋)2618米

天童北路(永達路-鄞縣大道)2610米

錢湖北路(麥德龍路口-鄞縣大道)2300米

溫州9條25040米

車站大道(江濱路-溫州大道)3880米

新城大道(府東路-市府路)1410米

溫瑞大道(溫州大道-甌海大道)1790米

人民路(鹿城路-飛霞南路)2360米

西山路(錦繡路-翠微大道)3340米

雪山路(九山路-勤奮路)920米

雁盪西路(湯加橋路-蒲江路)1530米

機場路(湯加橋路-錢江路)4300米

錦繡路(西山西路-府東路)5510米

紹興5條11247米

解放路(站前路-環城南路)3360米

中興路(昌安立交橋-環城南路)2796米

人民路(環城西路-環城東路)2391米

勝利路(解放路-東池路1200米

延安路(環城東路-解放路)1500米

嘉興5條11760米

中山路(環城東路-中環西路)3150米

新氣象路(南溪西路-中環南路)1100米

中環西路(中環南路-中山東路)1850米

中環南路(新氣象路-中環西路)2960米

禾興路(南湖大橋-東升路)2700米

湖州5條8930米

鳳凰路(日月大橋-杭長橋路)2600米

青銅路(青銅橋東-陵陽路)1160米

人民路(紅旗路-環城北路)1130米

苕溪路(龍溪北路-環城東路)1430米

南街(環城南路-飛鳳大橋)2610米

金華5條11200米

八一南街(環城南路-城南橋)2800米

雙龍南街(環城南路-解放西路)3500米

李漁路(雙龍南街-東陽街)1900米

八一北街(通濟橋-通園路)1800米

回溪街(通園路-五一路)1200米

衢州5條10486米

斗潭路上下街荷花中路段(西安路-三衢路)2928米

府東街衢化路段(書院東路-三衢路)3395米

西安路(衢江中路-府東街)1130米

三衢路(新元路-衢化路)1668米

勞動路蝴蝶路(禮賢街-府東街)1365米

麗水5條11740米

人民路(括蒼路-紫金路)2357米

紫金路(人民路-盧鏜街)3000米

盧鏜街(括蒼路-紫金路)2200米

麗陽街(括蒼路-紫金路)2400米

括蒼路(人民路-盧鏜街)1783米

台州6條14920米

椒江:東環大道解放南路(市府大道-江濱路)3620米

市府大道(中心大道-經中路)2600米

黃岩:環城北路世紀大道(二環西路-環城東路)2000米

勞動路(世紀大道-環城南路)1300米

路橋:南官大道(路橋大道-新安西街)1200米

路橋大道(靈山街-泰隆街)4200米

舟山3條6291米

定海:環城南路(竹山門路-東山路)3464米

昌國路(環城西路-昌洲大道)1527米

普陀:東海中路(漁市大街-伏虎路)1300米

深圳政策

2015年8月,深圳闖紅燈行人被要求著綠馬甲、戴綠色太陽帽協助維持秩序的做法引起市民熱議之後,深圳交警8月10日發布訊息稱,結合實際和市民意見,決定提供多種顏色遮陽帽供違法後協助執勤人員自助選擇。自8月深圳交警祭重招整治違法通行以來,深圳交警加大力度整治“中國式過馬路”行為,嚴查行人亂闖紅燈,違者須戴綠馬甲、戴綠帽子協助交警執法或接受罰款處罰。

第一張罰單

溫州市交警支隊自從3月18號開始對行人闖紅燈、不走斑馬線進行嚴管以來,交警、協警、還有交通勸導員已經在眾多路口加強了這方面的管理,對於闖紅燈的人予以吹哨或者是口頭警告,並且批評教育。從今天開始,市交警支隊開始對行人不走斑馬線,過人行道闖紅燈正式進行處罰。

上午九點,在車站大道時代廣場的紅綠燈口,市交警二大隊三中隊的8位民警,7位協警已經開始在路口嚴格執行各項管理措施。由溫州市交通廣播組織的市廣電義工團二十餘位志願者也到達現場參與志願管理的工作。

9點45分左右,一位行人因在紅燈的時候通過斑馬線,而被交警攔下,據他說因為有急事,當時只看見路口有車停下便過去了,沒留意紅燈的情況。在罰款五元和協助管理半小時交通的兩個選項里,來自永強的王先生最終接受了五元罰款的處罰。

記者在現場看到,從上午的八點四十左右一直到十點半,行人過馬路的整體秩序很不錯,大部分的市民能遵守信號燈的通行規定過馬路,也有少量的不按規定闖紅燈的現象發生。

據溫州市交警二大隊三中隊的指導員李震宇介紹,從今天開始,執勤交警將主要針對行人闖紅燈,不走斑馬線開始進行處罰。並表示,經過前期的宣傳,市民的交通意識有了提高,從今天上午的情況來看,整體情況良好,在時代的這個路口,目前也僅開出一個行人闖紅燈的罰單。一個選擇參與路口交通勸導管理的措施。

有記者提出,行人闖紅燈被罰後,是否會與個人信用相掛鈎。市交警二大隊副大隊長鄭上勇表示,目前還沒有與信用掛鈎,並表示接下來對行人闖紅燈和不走斑馬線將繼續保持嚴格管理的態勢。

原因

40.51%的參與網民認為“抱有僥倖心理,認為法不責眾,從眾心理使然”是出現“中國式過馬路”現象的主要原因。如何解決“法不責眾”的問題?10.04%的網友同意加大交通違規處罰力度。但是現實是,行人闖紅燈僅僅靠處罰效果並不好,而且也缺乏可持續性。一些行人違章後,一旦被警察處罰,就開始耍賴,比如倒地不起或與警察打架,以致警察也認為擔當不起,即出現執法難現象。為此,18.06%的網友認為“讓闖紅燈的行人現場充當1到2個小時的文明交通志願者”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其實,在北京籌辦奧運會時曾經用過此辦法,效果蠻好。11.01%的網友都支持通過“定期招募文明交通志願者”的辦法,幫助維持交通秩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