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位於上海市多倫路201弄2號(原竇樂安路233號)。“左聯”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的中國第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團體。1930年3月2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在此舉行。現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位於上海市多倫路201弄2號(原竇樂安路233號)。“左聯”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的中國第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團體。20年代後期,中國共產黨為培養自己的藝術人才,在此創辦了“中華藝術大學”。1930年3月2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在此舉行。現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

1930年3月2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在此召開,出席會議有50餘人,潘漢年代表黨在會上講話,魯迅作了《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講演。大會推舉魯迅、沈端先、錢杏村、田漢、鄭伯奇、洪靈菲為常務委員,周全平、蔣光慈2人為候補委員。 大會通過了左聯理論綱領和行動綱領。組成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會、漫畫研究會、國際文化研究會、文藝大眾研究會。左聯盟員由最初50餘人發展到300餘人左右,北平、廣州、日本東京等成立分盟。機關刊物有《萌芽》、《拓荒者》、《前哨》、《北斗》等。同年加入國際革命作家聯盟。1936年為建立“文藝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左聯解散。

左聯紀念館,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解放後,一度誤認為多倫路145號為左聯會址,經許幸之提供照片,確認多倫路201弄2號為左聯會址。館名由左聯老盟員、上海市委老領導夏征農同志所題。左聯紀念館建立於1989年10月,由虹口區人民政府、虹口區文化局及社會籌資,在多倫路145號修繕落成了左聯紀念館。 2001年左聯會址紀念館遷回多倫路201弄2號原址。虹口區人民政府加大對文物舊址的保護,出資數百萬元對多倫路201弄2號左聯成立大會會址內的居民進行了動遷,並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撥出專項資金,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舊址進行全面復員修繕。其中上海市文管會出資百餘萬元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整幢建築進行修繕,虹口區人民政府負責對居民進行動遷及左聯史料展廳基本陳列的施工布展。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

2001年左聯會址紀念館遷回多倫路201弄2號原址,同年12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 新館對原有陳列進行了重新設計,展覽面積總計267平方米。一樓為成立大會原址,二樓為展廳。展廳分為“創建歷程”、“文學成就”、“反抗犧牲”、“紀念研究”四大部分,以體現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為主線,充分運用館內珍藏文物,輔之以幻燈、錄象、電影、聲控、光導纖維等現代展示手段,生動形象、全面詳盡地介紹了左聯成立至解散六年間的活動情況和輝煌成就。 形式服從內容,左聯紀念館為了強調本館的作家特性,將陳列版面製作成一本本打開書的形狀,將左在線上關刊物封面做成陳列背景,來烘托氣氛。 在跨入21世紀之時,電腦、聲光電、多媒體功能,已成為現代化紀念館套用、展示手段的一個重要部分,新建的左聯史料陳列,充分運用電腦多媒體與陳列展示有機結合的手段,儘量滿足遊客觀眾的需要。 左聯紀念館儘管是個小館,但是,它緊跟世界先進博物館的設計理念、匠心獨具的設計手段、精緻到位的陳列製作,在全國同規模博物館陳列中尚屬領先,對精神文明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