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 “左聯”在北平和日本東京設有分盟,在廣州、天津、武漢、南京等地成立小組,吸引了大批左翼文藝青年。 1936年春,根據形勢的需要,為了建立文藝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左聯”自動解散。

1930年3月2日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
左聯盟員王一榴參加左聯成立大會後作的漫畫,反映了成立大會的情景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左聯”成立之時,正值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國民黨反動派一方面對革命根據地進行軍事圍剿,另一方面對國統區實行文化“圍剿”。當時的形勢迫切要求上海的左翼作家們團結起來,共同與國民黨反動派做鬥爭。在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努力下,“左聯”於1930年的3月2日在上海中華藝術大學(今多倫路201弄2號)舉行了成立大會。在成立大會上,魯迅先生作了題為《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的講話,第一次提出了文藝要為“工農大眾”服務的方向,並且指出左翼文藝家一定要和實際的社會鬥爭接觸。
“左聯”的成立,標誌著革命文學跨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而魯迅,正是“左聯”的輝煌戰旗,在他的率領下,進步的文藝工作者開展了強有力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他們創辦雜誌,翻譯、介紹馬列主義關於文藝的論著,培養文學新人,發展“左聯”組織。“左聯”在北平和日本東京設有分盟,在廣州、天津、武漢、南京等地成立小組,吸引了大批左翼文藝青年。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後,左翼社會科學家聯盟、戲劇家聯盟、新聞記者聯盟、美術家聯盟、教育家聯盟、語言學家聯盟和音樂家聯盟也相繼成立,當時號稱“八大聯”。國民黨統治區的文藝陣地,大部分被進步文藝占領了。國民黨反動派窮凶極惡,對左翼作家進行瘋狂鎮壓。他們禁止書報的出版發行、封閉書店、出版社、通緝逮捕作家。“左聯”的戰士就用更換刊名、更換化名、更換書店的辦法與敵人周鏇。最後,敵人使出了最後一手:殺戮。
“左聯五烈士”柔石、殷夫、胡也頻、李偉森、馮鏗用自己的鮮血澆灌了社會主義文藝之花。後來,被殺害的還有作家洪靈菲、詩人潘謨華和應修人等,魯迅也遭到通緝。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下,“左聯”仍然堅持英勇鬥爭,出版了紀念五烈士的刊物,發表宣言,公開進行抗議。
“左聯”在文學創作上的傑出成就首推茅盾的長篇小說《子夜》和短篇小說《農村三部曲》、魯迅的雜文和歷史小說《故事新編》。“左聯”作家的有些作品,雖然在藝術上未臻成熟,但卻能讓人從中感受到時代脈搏的跳動,其生活實感和革命熱情至今仍感染著讀者,如殷夫的詩《血字》、柔石的小說《為奴隸的母親》和蔣光慈的小說《咆哮了的土地》等等。“左聯”培養成熟起來的文學新人有張天翼、葉紫、沙汀、艾蕪、蕭軍、蕭紅、周立波等。
1936年春,根據形勢的需要,為了建立文藝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左聯”自動解散。雖然“左聯”的歷史不過短短6年,但是它以在當時的巨大作用以及對後世的深遠影響,成為中國革命文學史上的豐碑。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
參加第一次成立大會的左聯聯盟員名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