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岩畫學會

中國岩畫學會

中國岩畫學會成立於2013年6月29日。中國岩畫學會致力於建立中國岩畫界與世界岩畫界的有效對話、交流、合作的橋樑,推動中國岩畫走向世界,使中國岩畫儘快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簡介

2013年1月22日下午,中國岩畫學會籌備工作小組第一次會議在巴彥淖爾市召開。內蒙古岩畫保護與研究學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中國岩畫學會第一發起人,中國岩畫學會籌備工作小組組長王建平主持會議並講話。

..

中國岩畫學會經過近一年多的發起申請,在國家相關部委、自治區和巴彥淖爾市委、政府主要領導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日前由文化部正式批覆同意成立,現已進入民政部申請註冊階段。目前,全世界已有26處岩畫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而中國作為岩畫大國卻一直榜上無名。成立中國岩畫學會,正是基於對中國岩畫特別是以陰山岩刻為代表的這一珍貴文化遺產價值的認識。2007年以來,巴彥淖爾市先後開展了陰山岩刻的搶救性保護普查和一系列保護活動,正式啟動了陰山岩刻申遺工作,陰山岩刻現已正式進入了國家世界遺產預備名單。在陰山岩刻申遺發起衝刺的時刻,成立中國岩畫學會,更顯意義重大。
2011年,巴彥淖爾岩畫專家學者首先發起成立中國岩畫學會,正是基於對中國岩畫,特別是以陰山岩刻為代表的這一珍貴文化遺產價值的認識。學會的成立最根本的宗旨是,廣泛團結全國岩畫界專家學者和熱心岩畫保護與研究的社會各界同仁,共同將岩畫作為人類歷史文化遺產,進一步加強中國岩畫學術研究水平,建立中國岩畫與世界岩畫有效對話、交流、合作的橋樑,推進中國岩畫走向世界,完成中國岩畫申遺目標。

中國岩畫學會將成立

為促進文化強國建設和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民政部註冊、文化部主管的中國岩畫學會將在6月29日召開成立大會。該會是由熱愛中國岩畫事業、長期從事岩畫領域研究與保護的有關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機構和個人自願結成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中國岩畫學會將堅持民主辦會原則,發揚科學精神和優良學風,團結國內熱愛岩畫及從事岩畫保護與研究工作的專家學者,共同致力於中國和世界岩畫的保護及學術研究,宣傳、推動中國岩畫走向世界。
岩畫是原始社會先民繪製或磨刻、鑿刻於岩石上的圖畫。中國是世界上岩畫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這些岩畫分布在28個省區市和香港、澳門、台灣地區,是世界上數量較多、分布集中、參與創作民族眾多、表現手法與類型全面、年代久遠的岩畫大國。我國岩畫大多創作於舊石器時代晚期,是中華民族的藝術傑作,標誌著人類早期的藝術創造力。
岩畫封存著遠古時期的記憶,刻錄著人類歷史的發展軌跡,同時也留下了許多難以解開的歷史謎團。由於岩畫涉及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考古學、民族學等學科,在世界範圍內,關於岩畫的研究正在成為熱門課題。
中國岩畫在數量、規模、題材的豐富性以及學術價值方面,都可以和已經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義大利、哈薩克斯坦等國的岩畫相媲美。正是基於對中國岩畫,特別是以廣西花山岩畫、內蒙古陰山岩刻為代表的珍貴遺產價值的認識,廣西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高度重視。2007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專門批准成立內蒙古岩畫保護與研究學會和內蒙古岩畫研究院,加強內蒙古岩畫的研究與保護工作,開展了陰山岩刻的搶救性保護普查,首創了野外電子視頻監控系統和陰山岩刻資料庫,召開專題研討會深入研究,與國內外岩畫組織機構進行業務合作和學術交流,使陰山岩刻逐步為國內外所認識和了解。內蒙古岩畫保護與研究學會作為國內唯一岩畫保護與研究的省級學會,組織實施了大量的研究和保護岩畫的工作。內蒙古、寧夏和廣西3個自治區的岩畫申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得到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的肯定,花山岩畫與陰山岩刻已正式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搭建研究和保護珍貴文化遺產的平台

從岩畫學科研究角度,要有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考古學、民族學等多學科的共同支撐;從岩畫斷代研究角度,又需要涉及光學、計算機、岩石分析、生態環境學等;從岩畫保護角度,在岩體加固、表面防風化、酸雨、生態環境保護等許多方面需要高科技、新材料、新技術手段的支撐。成立中國岩畫學會,將有效整合全國專業資源,規範岩畫保護領域標準,壯大我國岩畫研究與保護的力量。
在岩畫保護中,我國岩畫界的專家學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傾注了相當的心血,在岩畫保護與研究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被業內認可。同時,各地政府也認識到岩畫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在保護與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儘管如此,中國岩畫保護依然形勢嚴峻,大量岩畫由於風化剝落而面臨瀕危狀態,新的保護技術尚未成功套用,保護已刻不容緩。成立中國岩畫學會,可以更多地吸納各專業領域人士參與岩畫保護。

提高公眾認知度整合社會文化資源

儘管中國是較早發現岩畫的國家,並擁有豐富的岩畫遺產資源,各岩畫所在地都進行了保護與研究的努力,但與國外相比,我們對岩畫的保護與研究起步晚、重視程度不夠,在研究的深度、廣度、普及程度等方面,都相差甚遠。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以陳兆復、蓋山林為代表的國內知名專家對岩畫進行深入的調查和研究,取得一些學術研究成果,包括出版學術著作。與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許多國家岩畫相比,中國岩畫在年代的久遠、內容和數量之多、學術價值之高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特徵。目前我國岩畫組織及機構偏少,分散在國內有關高校和部分地方研究機構或博物館內。正因為沒有一個權威的組織,國內岩畫界大都各行其道,沒有形成合力,岩畫研究的深度、廣度與技術手段等明顯落後於國外。為了使中國岩畫保護與研究得到進一步的加強,為了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必須成立高層次的研究組織和機構,以便更進一步整合國內、國際岩畫界研究力量,在岩畫價值研究、國內國際不同類型岩畫比較分析研究、岩畫斷代及代表藝術風格研究、與岩畫相關聯學科綜合研究等方面開展深入研究,取得一批在國際領先的學術成果,大大提升中國岩畫的影響力。

深入挖掘歷史文化精髓

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精神
岩畫是華夏文明最早的刻痕,是人類早期的創造。岩畫作為珍貴而特殊的歷史文化遺存和極其重要的文化資源,以古樸、粗獷、凝練的畫風和豐富而獨特的文化內涵,表現了遠古時期人類的生產生活、群體活動、宗教萌芽、心理狀態、審美取向、自然觀等等,成為人類學、傳播學、民俗學、美學、美術史、藝術史、民族史等多學科的重要研究對象,是一種想像瑰麗、感情濃烈、造型生動簡樸、意境深遠的形象史詩。岩畫在它直觀的圖像里滲透出原始人類豐富的生活信息,研究岩畫的藝術創作,再現先民們豐富的內心世界、思維、心理、精神和意志,傳承和弘揚人文精神,對今後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是一種可貴的文化支撐。
成立全國性岩畫研究和保護組織,對於充分發揮岩畫遺產在歷史傳承、藝術創作、考古研究以及民族文化建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讓這一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綻放出新的光彩。岩畫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史留下的精神文化瑰寶,其價值是多層次、多維度的,不僅體現在精神文化層面,也貫穿於經濟、政治和社會各個領域。中國岩畫學會將以寬廣的視野、時代的眼光,深化對岩畫戰略價值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岩畫作為富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點的文化資源,代表著本區域特有的精神文化內涵。通過深入地研究和保護,能夠進一步增強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對於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必將有力地促進各民族團結和全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
岩畫為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背景,特別是為打造地區特色化旅遊業開闢了新的天地。對岩畫遺蹟的探察,使往日被深埋的輝煌藝術重現,從而為文明史提供了更充分的物證,是意義非凡的發現。岩畫既是珍貴的文化知識資源,又可作為重要的旅遊資源來開發利用。合理地利用岩畫資源,積極開發旅遊產業,對促進當地經濟和文化繁榮,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促進我國岩畫文化與國際岩畫界有效對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門成立了國際岩畫委員會及相關組織,所有發現岩畫的國家都有專門組織和機構與之對接。但令人遺憾的是,迄今為止,我國岩畫界尚未成立任何公認的、有權威的、真正能與國際對話的機構和組織。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多方人士積極籌建岩畫領域的全國性社會團體,由於種種原因,該組織一直未能建立起來,致使我國在世界岩畫組織以及國際學術界沒有話語權,不能很好地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得不到國際認可,直接影響中國岩畫走向世界。目前,全世界160多個岩畫發現國當中,已有近30處岩畫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中國作為岩畫大國卻榜上無名。最近,國家文物局把內蒙古陰山岩刻和廣西的花山岩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將向申報世界遺產發起衝刺。成立中國岩畫學會,便於與國際組織開展對話、交流、合作,並在國際岩畫界取得話語權和國際地位,有利於中國岩畫申遺成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