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軍事工程技術史:上古至五代

中國古代軍事工程技術史:上古至五代

第三節史前的武器製造技術 第一節史前的環壕村落 第二節史前築城

書籍簡介

作 者:鍾少異 著

出 版 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1
版 次:1
頁 數:573
字 數:800000
印刷時間:2008-1-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44034470
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工程技術”是一個現代科技術語。按照今天的認識,軍事技術總體上屬於工程技術的範疇,也可以統稱之為“軍事工程技術”。《中國古代軍事工程技術史》作為《中國古代工程技術史大系》的組成部分,就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軍事工程技術”這個概念的,其內容是對中國古代軍事技術進行系統的研究。本書對上古至五代也即公元10世紀以前中國的軍事工程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軍事技術總體上屬於工程技術的範疇,也可以統稱之為“軍事工程技術”,在古代主要有兩大內容,一是武器裝備製造技術,一是軍事土木工程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對上古至五代也即公元10世紀以前中國的軍事工程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軍事技術總體上屬於工程技術的範疇,也可以統稱之為“軍事工程技術”,在古代主要有兩大內容,一是武器裝備製造技術,一是軍事土木工程技術。10世紀以前的武器大體包括格鬥兵器(刀矛劍戟等)、射擊兵器(弓弩拋石機等)、防護裝具(甲冑盾牌等)三類;其他重要裝備有戰車、戰船、騎兵馬具、攻守城器械等。10世紀以前軍事土木工程的核心內容是築城,包括城池築城、野戰防禦築城和邊防長城。其他重要內容有攻守城作戰中的工程作業、軍事交通工程(道路、河渠、橋樑)等。本書對這些內容都作了深入的考察,並把中國古代軍事工程技術的發生髮展置於古代歷史的大背景上進行探討,著重分析了中國古代軍事工程技術的發展與戰爭形態、戰爭方式演進的互動關係,中國古代軍事工程技術與諸多相關技術的密切聯繫,國家因素在中國古代軍事工程技術發展中的重大作用,以及中國古代軍事工程技術的獨特性。

目錄

第一編 史前
第一章 兵器的起源
第一節 初民的狩獵活動和兵器的孕育
第二節 史前戰爭的發展和兵器的誕生
第三節 史前的武器製造技術
第四節 原始兵器的種類
第二章 築城的發端
第一節 史前的環壕村落
第二節 史前築城
第三節 史前城的基本特點
第四節 史前城的若干結構形式
參考文獻
第二編 夏商西周
第一章 銅、石兵器的興替
第一節 冶銅的初起和銅兵的濫觴

部分章節

第一章 兵器的起源
戰爭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特有現象,但作為戰爭工具的兵器,其早期形態——冷兵器,卻是在原始人類與大自然的鬥爭中,特別是在先民與動物的對抗中,孕育成形的。
在人類歷史的初始階段——舊石器時代,先民已經製造了許多具有殺傷功能的器具,但其原初的動機,並非為了殺人,而是為了抵禦猛獸的攻擊,進而則發展為獵殺動物。
人是由遠古類人猿演變而來的。那些三四千萬年前成群結隊地生活於茂密蔥綠的潮濕森林中的古猿,是食果實的靈長動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他們逐漸懂得了利用工具,比如森林中隨處可見的樹木枝棍和石塊,以幫助獲取食物,或抵禦敵害。大約三四百萬年前,從古代靈長動物中分化出了最初的直立行走的人。伴隨著體質的巨大進步,人類最早祖先的生活方式較之靈長動物發生了顯著變化。他們離開了森林,漸漸分布於廣大的地域,有更為廣泛的食物來源:既以植物的果實根莖為食,也吃魚和齧齒動物(蟻類);不僅是就地取食的採集者,而且是見機行事的食腐者,即常常從食肉動物殺死的獵物身上獲得肉食;此外,可能也捕獵一些弱小的哺乳動物。尤為重要者,是開始製造工具,這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根本標誌。人類最初製造的工具,既受體質和智力進化的制約,又與早期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因此,那是一些僅僅經過最簡單加工的木棍和石塊,難以明確地區分其功能,通常一器多用,既用於採掘,也用於自衛或狩獵,既用於切削食物,也用於加工工具,故被今人形象地稱為“萬能工具”。然而,剛剛開始、成功率還極低的狩獵活動,勢必促使人們努力去增強工具的殺傷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