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會議簡介

《建議》提出,實現“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關鍵是實行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一是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二是經濟成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陳希同同志問題的審查報告》,決定撤銷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會委員的職務,並建議依照法律程式,罷免其全國人大代表職務,並繼續進行審查。增補張萬年、遲浩田為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王克、王瑞林為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耿全禮、馬啟智(回族)為中央委員。

全會公報

1995年9月28日通過的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公報全文如下: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1995年9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會議的中央委員176人,候補中央委員125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的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江澤民同志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文共分六部分:一、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二、主要奮鬥目標和指導方針;三、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和戰略布局;四、改革開放的主要任務和部署;五、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基本政策;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為實現“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而奮鬥。李鵬同志就《建議》草案作了說明。
全會高度評價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八五”期間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偉大歷史性成就。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圓滿完成了三個五年計畫,預計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的任務,今年可提前實現。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國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在逐步建立,對外開放總體格局基本形成,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顯著成績。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形成了有步驟地實現我國現代化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今後15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我們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條件,繼續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進一步發展和壯大自己,把一個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充滿生機和希望的中國帶入二十一世紀。這是鞏固、發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果,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社會長治久安的根本大計。
全會提出,“九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全面完成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部署,2000年,在我國人口將比1980年增長3億左右的情況下,實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基本消除貧困現象,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10年的主要奮鬥目標是: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過15年的努力,我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將再上一個大台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將取得明顯進展,為下個世紀中葉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實現上述奮鬥目標,關鍵是實行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一是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二是經濟成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全會強調,在國際格局深刻變動和我國經濟體制根本轉變的歷史條件下,在十多億人口的大國推進現代化建設,是一項既充滿希望又非常艱巨的開創性事業。要有效地調動和發揮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必須始終堅持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牢牢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基本方針,妥善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高度重視和下大力氣解決關係全局的重大問題。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要認真貫徹以下重要方針:一、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二、積極推進經濟成長方式轉變,把提高經濟效益作為經濟工作的中心。三、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促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緊密結合。四、把加強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的首位。五、把國有企業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六、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七、實現市場機制和巨觀調控的有機結合,把各方面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八、堅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逐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九、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全會指出,今後15年,要下大力量切實轉變經濟成長方式,顯著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使社會生產力有一個大的發展。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最佳化產業結構,著力加強第一產業,調整和提高第二產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廣泛採用先進技術裝備社會生產各部門,重點改造國有大中型企業,加快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普遍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各級各類人才,縮小我國科學技術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引導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促進全國經濟布局合理化。在經濟建設中,重點加強農業,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科技、教育。同時,振興支柱產業,培育高技術產業,促進和帶動國民經濟全面發展。加強國防現代化建設,增強國防實力。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今後15年的戰略任務。必須按照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要求,圍繞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要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發展和完善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轉變政府職能,形成以間接方式為主的巨觀調控體系;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完善對外經濟體制;加強經濟法制建設,建立和完善與新體制相適應的法律體系。
要把社會發展放在重要戰略地位。努力控制人口增長,提高生活質量,擴大勞動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加強環境保護,促進社會公正、安全、文明、健康發展。必須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不懈地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教育幹部和人民;堅持不懈地加強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教育,倡導敬業創業精神;堅持不懈地加強道德建設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不懈地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深入持久地開展反腐敗鬥爭;堅持不懈地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堅持不懈地推進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全面提高整箇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要根據“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繼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順利實現“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關鍵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會強調,要繼續按照十四屆四中全會關於黨的建設的部署,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努力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不斷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候補委員耿全禮、馬啟智同志為中央委員。
全會決定增補張萬年、遲浩田同志為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王克、王瑞林同志為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陳希同同志問題的審查報告》。陳希同同志在擔任北京市委書記、市長期間,嚴重失職,對原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王寶森的違法犯罪活動負有重大責任;腐化墮落,生活奢靡;利用職權,為其親屬等人謀取非法利益;利用職務和公務之便,收受貴重物品。其所犯錯誤是嚴重的。全會決定撤銷他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會委員的職務,並建議依照法律程式,罷免其全國人大代表職務。鑒於他在經濟等方面的問題有些還沒有完全查清,決定對他的問題繼續進行審查。
全會號召,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高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為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為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