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主日學

一般是指少年兒童周日對聖經的學習活動。其教學除包括教唱讚美詩歌、領讀聖經、背誦聖經金句等基本知識外,還有對宗教教義和道德準則的教導。

基本信息

一般是指少年兒童周日對聖經的學習活動。其教學除包括教唱讚美詩歌、領讀聖經、背誦聖經金句等基本知識外,還有對宗教教義和道德準則的教導。

發展歷史

一七八零年,英國人羅拔·銳克斯(RobertRaikes)為了要幫助一些貧苦兒童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同時又盼望帶領這些孩子們認識基督,而開始在英國高士打的地方,設立了第一所簡陋的主日學校。以後主日學校亦順利地傳播至美國、歐洲,甚至世界各地。

我國教會之有主日學,為時甚久。譬如,浸信會宣教士Jehu Lewis Shuck (叔未士)牧師夫婦先後在廣州、澳門於1835年至1837年左右,即開始了主日學的工作(參:吳文樂著,「浸會在華布道百年史略」,1936年,第四至二十八頁)。但遲至一九零七年基督教百年大會時,大家始感覺有相互合作的必要。當時大會就選出了一個二十人的委員會,負責磋商具體辦法,終於在一九四零年,正式產生了中國主日學合會。

其實在產生合會的名稱之前,就有具休的事工了。早在一九一一年,前華北公理會西教士都春圃牧師就負責這個工作,前後共有三十年的事奉。該會主要工作分為:文字、教育、布道、推廣四大部份。所謂文字部,即專事編印主日學教材、教師訓練課本及月刊等印刷物;教育部舉辦各種師資訓練會和函授課程等;布道部推廣教師愛心及提倡奮進布道等工作;推广部則舉辦大會及地方集會等事工。在主日學方面,該會於一九一一年出版了各種大小聖經畫片及兩面種主要課程:即普世主日學課程和主日學等級課程。該會對於提倡義工、訓練師資等,在早年時期極為努力。曾翻譯了英美教會通用的六種主日學教師課本;亦著實熱烈地大肆提倡所謂的設計教學法和問題教學法等。抗戰勝利後不久,合會又曾出版了法蘭絨教材及許多新穎的圖畫等,對於教會的主日學工作甚有貢獻(參:繆秋笙著:「四十年來中國基督教宣教教育事工,摘自金陵神學院志,1950年」。

其他相關

內地兒童主日學概況

1980年代初,中國教會幾乎沒有兒童主日學。後來教會為了避免兒童吵鬧而影響成人崇拜,便將成人和兒童分開。兒童主日學就在這種異象不清、目的不清、沒有系統計畫的情況下開始,故此對主日學的異象和意義沒有正確的認識。近年,越來越多內地教會看見兒童主日學的重要性,並開始籌劃要為兒童開辦主日學。 一般來說,主要問題有:

缺乏資金上的支持

內地教會的資源有限,領袖的異象直接影響教會的資源分配。幾年前,一對華東地區的牧師夫婦,看到了兒童工作的迫切性,覺得若現在不進行兒童工作,將來成人的牧養工作將更艱難。於是向堂委會提出開辦兒童主日學,卻遭到極力反對,堂委之一的出納(掌管教會財務)拒絕在經濟上支援。缺乏金錢,兒童主日學的發展猶如難產,發展艱難。

缺乏培訓上的支持

為何教師培訓的需求如此迫切?其一緣於「混齡上課」的特色,這在西北地區的教會尤其嚴重。在青海、甘肅、陝西等地的兒童主日學,3 至 13 歲的學生同上一個班的情況很常見。筆者所目睹過的最嚴重的混齡上課情況是,一個班 20 名學生,有的只有 2 歲,有的竟已 16歲,甚至有老婦手抱數月大的孫兒來上課!理論上,學生應按不同年齡分班上課,然而,教會因缺乏教師或場所,被迫把年齡差距這么大的一班孩子放在一起,教學時怎能不感到困難?即使是富有經驗的教師,面對年齡差距如此大的主日學班,尚且極感棘手,何況是未受過訓練的教師呢?教師培訓實在刻不容緩。

兒童主日學老師的培訓是刻不容緩的,但教會的資源主要放在同工或義工培訓上。這是因為主日學老師沒有得到與傳道同工相同的重視。正如上述的牧師夫婦,當初領袖們聽到師母要親自負責兒童主日學時,感到不可思議,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傳道人教主日學太浪費了,隨便找幾個姊妹就行」。因此,許多領袖沒有想到要辦主日學老師培訓,更不用說支持老師出外接受培訓了。一位西北地區的主日學老師,聽說鄰省有主日學老師培訓班,他很想參加,但教會沒有給予經濟支援。為了能參與培訓,他賣了家中唯一的一頭牛,才湊齊路費。有些領袖甚至不允準老師請假參加培訓,使已參加過部分培訓的老師不能接受完整、系統、連續的裝備。

缺乏教學理念的支持

開始兒童主日學時,只為了保持成人崇拜的安靜,而將兒童集中在另一個地方,在這種前提下,老師便不會想到要系統地教導孩子聖經。無論在較富裕的華東地區,還是較貧困落後的西北地區,主日學老師都有類似的經歷。他們以前都只是教孩子唱詩歌、畫圖畫,總之能讓孩子們安靜,不妨礙成人崇拜就好了。兒童主日學便成了「託兒所」。

山東某教會在全省有 10,000 名主日學學生,但只有 200 名教師,換言之,每位教師須照顧50個學生。教師在沒有受過訓練的情況下,仍須每星期授課,而且好些教師信主才幾年,覺得自己的聖經基礎尚淺,實在難以勝任主日學教導的工作。教會領袖更表示,多數教師只是國中畢業,教導國中、高中程度的學生倍感吃力。若有基本的培訓,教導的困難便可相應減少。

前文所提到的西北地區的主日學老師,不僅沒有得到教會領袖的支持,甚至與她同工的老師們也一樣不理解兒童主日學的異象。當有老師培訓的機會時,她熱切地邀請其它老師同去,她們卻覺得主日學不過是「看看孩子而已」,不需要受培訓,沒必要小題大做。另外,主日學下課後,孩子們想發問,老師卻不願留下來解答,只因她們覺得自己的任務只是「看管小孩」。4. 缺乏教學方法的支持

有些主日學老師開始想到在兒童主日學中教導聖經,但她們一般都沒有接受過裝備,而且知識水平也不高,更沒有設計過主日學的內容,於是主日學便是「由成人隨意對兒童講講聖經故事」,而不是系統的教導。因此,老師所講的內容時有重複,或是互相不能銜接,聖經只是成為故事,兒童未能學習其中的真理。

兒童主日學老師是最直接與兒童接觸的人,老師若對兒童主日學認識不足,甚至焦點不對,將大大影響孩子們學習聖經真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