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激盪與拐點

抗冰雪災害事件報導及評論/104 “5·12”汶川大地震事件報導及評論/176 /219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南方日報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
平裝: 22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6527801, 780652780X
條形碼: 9787806527801
尺寸: 24.6 x 16.8 x 1.2 cm
重量: 381 g

內容簡介

《中國傳媒:激盪與拐點》主要內容:汶川地震震驚中國、震驚世界,而政府的救災行動和媒體的開放性報導又震撼了中國、激盪了世界。地震是壞事件,可稱為負面事件。但由於政府處置得力,媒體反應快速,因而全民族的力量都凝聚起來,其產生的正面影響力不可估量。成功的報導實踐,顛覆了過時的、模糊不清的概念一“負面報導”。
現在,我們從《中國傳媒》中,看到的不僅是汶川地震的報導,還有抗冰雪災害報導以及其他社會事件的報導,這些報導同樣令人深思、回味。透過這些報導,我們看到了傳媒人在負面事件采編中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正確引導輿論的功力。學界和業界精英對事件的敘述和點評,也從不同側面分析了傳媒傳播的價值,闡述了突發性事件公開報導的作用和操作方面的藝術,其中不乏新的理念和見解。

目錄

序一/1
傳承與弘揚“知行合一”精神,做新時代的擔當者與創新者
序二/3
汶川地震顛覆了“負面報導”
上編 思辨銳言
新聞媒體處於正在淨化的過程/2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李仁臣縱論當前中國新聞報導
應建立突發性新聞應急報導機制/7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於寧暢談當前中國新聞報導
中國媒體,在世界變遷中前行/11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談該報近期重大新聞報導
中西媒體若開戰,達賴肯定會樂壞/16
——《人民日報》國際部副主任劉水明談當前國際新聞報導
用文化引領新聞,完成中國新聞界的歷史使命/22
——訪新華社廣東分社副社長楊春南
新聞的時代價值/28
——訪《南方周末》執行總編輯向熹
災難報導:媒體應普灑人性之光/34
——訪《羊城晚報》副總編輯劉海陵
把握好中國融入世界的契機/37
——訪《晶報》總編輯陳寅
中國媒體正走向理性化國際化/42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郭光華教授訪談錄
傳播觀念的實質性變化剛剛開始/46
——深圳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吳予敏教授訪談錄
中編 評析新語
我國災害表達的嬗變與轉型/50
——以“5·12”汶川大地震報導為切入點的分析與思考
大事件推動新聞報導大突破/59
——廣州地區報紙“5·12”汶川大地震報導綜述
“5·12”震災報導與信息公開/65
2008:新聞人的專業品質升華/70
真假之辯與利益之爭/72
阜陽EV71事件:悲劇過後再反思/75
新聞採訪要多些人文關懷/77
災難洗禮,中國社會進步新起點/79
奧運聖火傳遞報導突出“娛樂”是媒體的迷失/81
下編 新聞史記
陝西“周老虎”、湖南“吳老虎”事件報導及評論/84
抗冰雪災害事件報導及評論/104
山東膠濟鐵路事故報導及評論/129
安徽阜陽手足口病事件報導及評論/135
“3·14”西藏事件報導及評論/144
2008北京奧運聖火在國外傳遞受阻事件報導及評論/162
“5·12”汶川大地震事件報導及評論/176
/219
新聞銘刻的年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