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乳山市委員會

3月9日召開,市級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市紀委委員,各鎮(街道)、市直各部門、各駐乳機構黨政主要負責人、分管紀檢工作的負責人,各重點企業負責人參加。 會議回顧總結了2006年全市農業和農村工作,分析研究農業農村工作面臨的新形勢,部署落實全市2007年“三農”工作任務。 2007年,市直機關工委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為主線,切實加強機關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履行機關崗位責任制先進單位”。

【綜述】

2007年,市委團結帶領全市廣大黨員和幹部民眾,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瞄準一個目標、突出兩大戰略、建設‘四基地一中心’”的總體思路,抓作風建設凝聚合力,抓新興產業最佳化結構,抓民生建設促進和諧,做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推動了乳山在新起點上實現富民強市新突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51.62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地方財政收入10.5億元,比上年增長18%;成功躋身“山東省縣域經濟最具發展潛力十佳縣市”行列,在2007年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中列第35位,連續6年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
注重轉變方式,經濟結構全面最佳化。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三次產業比重達9.4∶60.6∶30。以工業為主導,形成金屬冶煉、機械汽車配件、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化工建材等五大主導產業,培育起臨港、高新技術和新能源三大新興產業;以農業為基礎,糧經比達4∶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860元;以服務業為龍頭,打造“壽比南山在海南、福如東海在乳山,冬去三亞、夏到銀灘”的旅遊品牌和“母愛聖地、幸福乳山”的城市名片,躋身“2007年山東最具競爭力旅遊十強縣(市)”。
注重擴大開放,發展活力明顯提高。對外堅持提升韓國、深化日本、突破東協、拓展歐美,對內堅持提升青島、深化京滬、突破江浙、拓展廣東,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園區配套,提高招商門檻,最佳化項目質量,對外開放呈現出領域拓展、層次提升、項目最佳化的良好態勢。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億美元,到位內資48億元。
注重生態建設,環境優勢更加明顯。從建設生態城市、改善人居條件入手,實施以城區小巷改造、道路建設為重點的便民工程,以供水管網改造、河道治理為重點的基礎工程,以環境綜合整治、城市綠化為重點的生態工程,以公園改造、城市雕塑規劃建設為重點的精品工程,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著力打造“生態型花園式濱海旅遊城市”,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7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0%,榮膺2007年“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注重和諧發展,統籌水平穩步提升。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實施富民、能源、飲水、綠化、清潔、硬化、規劃修編和安居等“八項工程”,基本實現村村通油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自來水、通電、通公車。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完善被征地農民養老基本生活保障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城市低收入家庭購房貨幣化補貼、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障和低保對象醫療、教育、住房三項救助等惠民政策。以開展“慈善月”活動為契機,募集直接捐款2317萬元,企業認捐慈善基金2.6億元,發放助學、助醫、助困等救助資金1200萬元。
注重開拓創新,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增強。科學界定全委會、常委會、書記辦公會的關係,召開重大會議、研究重大事項及人事任免主動徵求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促進民主決策;實行領導幹部“逢提必競”、一般工作人員“逢進必考”的選人用人機制,在農村“兩委”換屆工作中大膽創試“兩推一選”和“兩推直選”的辦法,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為抓手,集中解決個別幹部工作日中午喝酒、工作時間娛樂、公款互相吃請、公車私用等問題,營造起風正、氣順、心齊、勁足的幹事氛圍;深入開展以“八榮八恥”為重點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大力弘揚“誠信、創新、包容、和諧”的乳山精神,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全面加強。

【重要會議】

全市經濟工作會議 1月22日召開,市級領導班子成員,各鎮(街道)、“兩區”、經濟綜合部門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其他市直部門、駐乳機構主要負責人及重點企業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對2006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進行了客觀總結,分析了全市面臨的發展形勢,研究和部署了2007年的經濟工作並提出總體要求。會議確定,2007年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為抓手,做強工業,提升開放,突破旅遊,膨脹民營,升級城建,繁榮農村,努力做到經濟與社會、速度與質量、發展與民生相統一,推動全市經濟在新的平台上實現又好又快新跨越。
全市經濟工作暨履行機關崗位責任制總結表彰會議 2月26日召開,市級領導班子全體成員,鎮(街道)、“兩區”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市直各部門、單位全體幹部,威海市以上駐乳機構及重點企業、民營企業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回顧總結了2006年度全市經濟工作暨履行崗位責任制情況,研究制定了2007年崗位目標管理責任制。會議確定2007年為“機關作風建設年”和“企業創新年”,引導和動員市鎮機關、企業廣大幹部職工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和“企業創新年”為抓手,轉變作風,創新有為,倡樹與時俱進、奮勇爭先,突破常規、開拓創新,踐崗履責、求真務實,最佳化服務、共促中心,奮發向上、幹事乾淨五種良好作風,推動乳山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富民強市新突破。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會議 3月9日召開,市級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市紀委委員,各鎮(街道)、市直各部門、各駐乳機構黨政主要負責人、分管紀檢工作的負責人,各重點企業負責人參加。會議傳達中紀委七次全會、省紀委八次全會及威海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會議精神,回顧2006年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對2007年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會議指出,2007年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總的要求是,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為抓手,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著力加強重點部位、重點領域的反腐倡廉工作,探索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長效機制,為乳山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又好又快新突破提供有力保障。
全市農村工作會議 5月17日召開,市級領導班子成員,各鎮(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各村黨支部書記,市直各部門、駐乳機構和重點企業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回顧總結了2006年全市農業和農村工作,分析研究農業農村工作面臨的新形勢,部署落實全市2007年“三農”工作任務。會議確定2007年全市“三農”工作和新農村建設總的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字方針,立足於培植新產業、打造新環境、培育新農民、推進新民主“四新”目標,堅持以民為本、富民優先不動搖,紮實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五大建設”,努力把乳山市打造成繁榮富裕、文明有序、民主和諧的人居福地。會議強調,在工作指導上要做到“五個堅持、兩個轉變”:堅持用統籌的思路加快新農村建設,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農村前進中的各種問題,堅持用市場經濟的手段發展農村經濟,堅持用創新的精神培植農村發展新優勢,堅持用以人為本的理念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推動新農村建設逐步由以基礎配套為重點向以生產發展為重點轉變、由以經濟強村為重點向以經濟薄弱村為重點轉變。會議通報了2006年新農村建設政策的兌現情況。
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 8月30日召開,市級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各鎮(街道)、“兩區”黨政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部分村黨支部書記,市直部門、各駐乳機構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確定今後一個時期全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具體目標是,力爭奮戰五年實現“五個翻番”:民營企業數量、個體業戶規模、民營納稅過百萬元企業、民行銷售收入及民營省級以上品牌產品實現翻番。會議宣讀了《市委市政府關於表彰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先進企業和優秀個體工商戶的決定》,為受表彰的先進企業和優秀個體工商戶頒發了獎牌,部分民營企業和單位作了交流發言。

【重要決策和工作部署】

2月26日,結合貫徹落實中央及各級關於作風建設的有關要求,市委下發《關於開展機關作風整頓活動的實施意見》,要求全市各級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中紀委七次全會上提出的“倡導八個方面良好作風”的要求,引導全市機關和廣大幹部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為主線,著力解決各級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在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力倡樹奮勇爭先、開拓創新、求真務實、最佳化服務、廉潔勤政的良好風氣,動員全市機關和廣大幹部在新一輪發展中奮發有為、再創輝煌,為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基礎和作風保證。
3月8日,圍繞認真落實中央紀委七次全會、省紀委八次全會和威海市紀委九次全會部署的各項任務,市委下發《2007年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實施意見》,要求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把加強作風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認真組織和學習好中央及各級黨委關於反腐倡廉的重要決策部署,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不斷增強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各項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努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務實型、創新型和廉潔型機關。
4月26~28日,市黨政考察團一行61人,赴省內日照市嵐山區、煙臺市牟平區等6縣(區)進行參觀考察,重點考察在發展臨港工業、現代服務業、城市建設、現代農業、民營經濟和培育大企業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引導各級解放思想,開闊視野,查找差距,凝聚共識,增強緊迫感,強化責任感,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考察結束後,考察團成員在市東方大廈召開了總結會議,提出樹立和升華工業立市、旅遊興市理念,突破重點,培育亮點,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的新要求。
5月16日,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部署,市委、市政府下發《關於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按照逐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範圍、逐步提高財政支農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逐步實現財政支農投入“三個高於”的要求,圍繞扶持農業發展、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實施農業品牌戰略、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加快農村公益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提高農民民眾生活質量等方面,加大財政補貼和扶持力度,更好地發揮財政支持新農村建設的作用。
6月7日,市委、市政府確定開展主題為“攜手慈善、共建和諧”的“慈善月”活動,引導和動員各部門、各企業、廣大幹部職工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扶貧濟困、安老救孤、賑災助醫、興善助學等慈善活動,推動全市慈善事業持續健康發展。通過廣泛宣傳發動,共募集直接捐款2317萬元,企業認捐慈善基金2.6億元,參與範圍之廣、覆蓋面之大、捐款數額之多,創乳山市社會捐贈歷史最高水平,得到威海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市委辦公室工作】

2007年,市委辦公室緊緊圍繞市委工作中心,大力弘揚“自我加壓、奮發向上、開拓創新、高效服務”的工作作風,團結進取,勤奮工作,創新有為,提高辦公室整體服務水平,較好地發揮參謀助手作用,推動辦公室工作邁上了新台階。主要表現為“四新”:一是爭先創優實現新突破。以落實崗位目標責任制為動力,加壓奮進,積極進取,圓滿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務,先後被授予威海市督查工作先進單位、保密工作先進單位、信息工作先進單位、文秘工作先進單位、密碼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其中機要工作、保密工作和信息工作考核成績均名列威海各市區第一名;政策研究室榮獲“全省政研系統先進集體”稱號,成為威海市黨委系統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二是參謀服務再上新水平。共擬寫領導講話、匯報等各類文字材料400篇;編髮《乳辦通報》《乳山調研》《信息與參考》《督查專報》《工作情況交流》等內部刊物60期;擬寫調研文章被威海市級以上刊物採用63篇,其中,《貫徹落實崔曰臣同志在參加威海市黨代會乳山代表團討論時講話精神的報告》被威海市委主要領導批示;擬寫《領導參閱》7期,其中《加強和完善經營性土地儲備制度的建議》《全市荒山和沿路綠化督導情況》《當前我市信訪工作形勢分析和對策建議》等3期被市委主要領導批示,較好發揮了參謀助手作用。行政文秘工作優質高效,機要保密工作規範標準,沒有出現任何差錯和失誤;在威海市率先成立國家密碼管理局,開通商用密碼通信網路,提高了市鎮信息傳輸效率和安全。三是督查落實取得新成效。圍繞市委重要決策、重要會議以及階段性和專題性重要工作部署,編髮《督查通報》30期;圍繞項目建設,對全市開工、開業項目情況及檢查評議情況進行了通報;圍繞機關作風整頓活動,開展全方位督導檢查,連續編髮8期《乳辦督查》,推廣了部門經驗做法;圍繞落實崗位責任制,抓好年終考核和綜合評議工作;圍繞推進新農村建設,牽頭制定《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等檔案,制定“七有六通”建設標準,推動了新農村建設順利開展。四是對外形象呈現新風貌。結合“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集中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作風整頓活動。創辦《工作情況交流》刊物,及時刊發鎮和部門工作中的經驗做法;加大《乳山調研》和《信息與參考》的編髮力度,進一步提高編稿質量。特別是重建辦公室內部區域網路,開通“乳辦內務網”,打造了交流學習、思想溝通、民主監督的信息化平台。 (王曉銳

【組織工作】

基層組織建設 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基層黨委64個,黨總支37個,黨支部1425個。年內,全市各級黨組織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中心工作,緊扣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大局,創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點,狠抓工作落實,全面加強基層黨的建設,為加快實現“站在新起點、實現新突破”目標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方面,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以“三級聯創”活動為抓手,以組織健全、班子堅強、隊伍過硬、作用明顯為目標,紮實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具體工作中,一是繼續深化“三級聯創”活動。圍繞貫徹落實先進性長效機制,按照“修訂完善一批,配套制定一批,探索創新一批”的思路,先後圍繞“三級聯創”活動、鎮黨委作風建設、村級班子建設、黨員目標管理、黨建示範點建設等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並通過檢查督導、季度例會、觀摩學習、召開現場會等措施,提高了基層黨建工作規範化和科學化。年內,共有2個鎮、8個村和6名村黨組織書記被威海市委分別授予“威海市黨建工作先進鎮”“威海市黨建工作先進村”和“威海市優秀村黨組織書記”榮譽稱號,南黃鎮高家屯村黨支部在威海市農村工作會議上進行了典型發言。二是圓滿完成農村“兩委”換屆選舉。立足選好新農村建設帶頭人,紮實開展農村“兩委”換屆工作。在做到超前介入、深入調查、逐村預測、預定目標、精心組織、規範流程、依法操作的同時,提高了換屆選舉質量。在選人標準條件上,既注重“雙強”能力,又注重“雙高”要求,明確界定候選人應具備的條件和不宜推選為候選人的情況,讓黨員民眾明確選人標準;在選舉組織形式上,通過提前公布選舉日期、合理安排選舉時間、適當延長投票時限及變“多次投票”為“一次多票”,較好地保證了黨員民眾參與率;在選人方式方法上,突出“目標選人”這一重點,堅持用共性標準選好人、工作標準選強人、個性標準選能人,努力把黨員民眾的注意力引導到關注發展、關注目標上來;在選舉工作思路上,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終端到戶這個平台,採取提前公開報名參選、競職演講視頻入戶、改進現場組織方式、保護落選者積極性、變競爭對手為合作夥伴等措施,探索出一條富有特色的選舉路子。換屆後,全市農村書記、主任“一人兼”比例93.7%,“兩委”成員交叉任職比例93.2%,“雙高雙強”書記和村幹部的比例分別達66.7%和58.7%。乳山市利用遠程教育系統搭建換屆選舉平台的做法被省委組織部推廣,並被《新華社》《農民日報》等報刊報導。三是深化農村幹部任期目標管理。將落實好農村幹部任期目標管理作為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調動換屆後農村班子幹事創業積極性的總抓手。換屆前,指導全市601個村“兩委”班子在廣泛徵求黨員民眾意見的基礎上,根據村情實際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研究提出新一屆村“兩委”三年任期規劃,統一彙編成冊;換屆後,要求各鎮黨委及時指導村“兩委”班子進一步徵求黨員民眾意見,將三年任期規劃細化、量化、具體化,形成年度工作目標,層層落實責任,明確完成時限,細化考核措施,經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通過後,與鎮(街道)黨(工)委集中簽約,向黨員民眾公開,由鎮黨委抓好考核。為有效調動和保護農村幹部積極性,首次將農村計生、婦女幹部納入補貼範圍,年內共向農村幹部發放星級獎勵、“一人兼”補貼和定額補貼215.8萬元。四是抓好村級活動場所建設。下發《關於做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對上級撥款新建的村級活動場所的使用管理做出明確規定,並於6月初通過威海有關部門的檢查驗收。此外,指導各鎮(街道)自籌資金加大村級場所的建設力度,年內,全市共新建村級活動場所23個,改建場所38個。
在企業黨的建設方面,根據2007年“兩新”組織黨組織組建工作責任書的要求,按照先行組建、逐步提高、典型示範、分類指導的原則,進一步規範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年內會同工商、稅務等部門,對全市非公有制企業詳細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及時全面更新信息資料庫,並加大組建力度,年內共組建非公企業黨組織7家。全市符合建支條件的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率達100%。為提高企業黨建水平,年內組織部分非公有制企業黨務幹部赴蘇州等地進行學習考察。
黨員隊伍建設 在發展黨員方面,為從源頭上純潔黨員隊伍,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嚴格落實發展黨員“四集中”制度,堅持“兩推一公示”、組織員列席會議等措施,有效擴大了發展黨員的社會公認度,從根本上保證了納新黨員的先進性。同時注意改善、最佳化黨員隊伍的年齡、文化和分布結構,重點抓好在35歲以下青年、婦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生產工作一線人員中發展黨員工作。年內,共確定入黨積極分子3290名,民主推薦確定納新對象823名,預批新黨員672名,全部進行了公示。
在黨員教育管理方面,著重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推行黨員目標承諾制。為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激發黨員內在動力,強化黨員黨性意識,本著貼近黨員、貼近民眾、貼近農村的原則,從“黨員能幹什麼、民眾渴望什麼、農村需要什麼”的實際出發,在全市農村黨員中推行以“共性承諾、崗位承諾、實事承諾,黨員評議、民眾評議,綜合考核”為主要內容的黨員目標承諾制度,引導黨員主動承諾、自覺踐諾,充分發揮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省委組織部、威海市委組織部分別以情況通報和正式檔案轉發了這一經驗,威海市委組織部在乳山市召開現場會對此做法進行了推廣。二是抓好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工作。按要求紮實做好流動黨員的調查摸底,建立流動黨員資料庫,在15個鎮(街道)、35個流動黨員相對較多的基層黨委成立流動黨員服務中心,在流動黨員管理服務難度較大、相對薄弱的人才市場、勞務市場等區域,分別成立流動黨員服務站,配套完善相關管理服務制度。建立流動黨員月報制度,設立服務熱線電話,認真做好《流動黨員活動證》的發放、登記工作。三是建立黨內關懷新機制。為全市離退休黨員免費訂閱黨報黨刊,為3300名建國前入黨老黨員和生活困難黨員發放生活補助和慰問金260萬元。
榮獲第四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優勝獎 2008年1月19日,乳山市申報的“全面推進黨內民主”項目,作為唯一的政治改革類項目,榮獲第四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是全省縣級市首次獲此殊榮。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由中央直屬機構中共中央編譯局、中央黨校與北京大學聯合發起,自2000年開始每兩年舉行一屆,迄今已舉辦了四屆。乳山市申報的“全面推進黨內民主”項目,系統反映乳山市近年來在黨代會常任制試點、直選鎮黨委領導班子試點、“兩推直選”農村黨支部書記等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充分體現了黨的“十七大”關於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要求,得到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專家組一致認為,乳山市的做法,創新項目多、形式內容全、涉及領域廣,與其他地區進行的單項或局部黨內民主改革不同,是一次全方位、深層次、綜合性改革,在全國具有一定典型示範意義。
市直部門包鎮包村工作 認真組織全市110個單位包村,協調威海80個市直部門包扶全市80個經濟相對薄弱村。在市直8部門集中包扶午極鎮的基礎上,年內安排16個市直部門分別包扶崖子鎮和育黎鎮,並安排40個部門為農村貧困戶整修危房,改善生活條件。為確保包鎮包村工作取得實效,不斷加大管理引導力度,全年共編髮簡報14期,對包村工作中湧現的典型,及時推廣,推動包村工作的深入開展。年內,威海、乳山兩級部門共為所包村投入資金及物資折款1100萬元,24個包鎮部門共為所包鎮投入物資折款498.9萬元。
幹部工作 一是以市、鎮班子換屆為契機,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按照實績考核評價體系,健全考察辦法,完善選任方式,切實選好乾部、配強班子、強化管理,把基層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成為善於領導、科學發展的堅強領導集體。在換屆考察上,運用民主測評、個別談話、實績分析、執紀執法透視、綜合評價等經常性考察結果,進行動態管理,及時把善於領導科學發展的幹部納入視野。在班子配備上,統籌安排、通盤考慮,在年初搞好市鎮黨委班子換屆的基礎上,紮實做好市鎮人大、政府班子和市政協班子換屆工作,積極推進黨政交叉兼職,大力選拔配備年輕幹部、婦女幹部和黨外幹部。全年共調整幹部298人,其中,提拔87人,重用28人,交流80人,改任非領導職務64人,其他39人。在幹部選拔上,堅持“三讓三不讓”用人導向,不斷擴大選人民主,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年內公開考選了1名團市委副書記,在全市首次考選了8名副科級黨外幹部,對62個擬提拔職位進行競爭上崗,使競爭上崗成為幹部選拔的主要方式。在後備幹部管理上,探索分類管理機制,新確定158名科級後備幹部,並按近期提拔、中期可用、遠期培養三個層次進行分類管理,為班子建設提供了人才保障。乳山市《著眼提高選人用人質量探索擴大幹部選任工作民主的辦法》被中組部《領導參閱》轉發。二是以機關作風建設年為重點,切實加強幹部作風建設。鎮黨委換屆後,及時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鎮黨委作風建設的意見》,對鎮機關學習培訓、幹部聯村包戶、民主議事決策、深入調查研究、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提出具體意見和要求,書面反饋2006年年度考察情況,組織對市鎮機關作風建設情況檢查,落實機關學習、值班、禁酒等制度,促進了幹部隊伍作風的根本好轉。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領導幹部“八小時以外”監督的意見》,開展科級幹部家庭情況調查,對195名幹部進行了反饋確認,對45名正科級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了任中和離任審計。推進鎮機構改革、公務員登記工作,組織新一輪鎮中層幹部競爭上崗,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規範黨政機構、整合事業機構、精簡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完善鎮級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 年內共完成各類培訓班28期1544人次,其中市委組織部主辦的主體培訓班12期,培訓幹部1407人。完成上級調訓16期137人。黨校學歷招生226人。工作中突出做好三個方面:一是服務全市中心工作,突出培訓重點。針對“工業立市”戰略,突出抓好工業企業和骨幹企業經營管理者培訓,組織33名企業家赴高校培訓,組織49名企業負責人赴青島大型企業實地考察,不斷提高企業家隊伍素質;針對新農村建設,加強市、鎮、村幹部培訓,組織73名科級幹部班學員和55名鎮長、農村支部書記班學員外出學習考察,對630名農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進行輪訓,引導開闊視野,理清思路。二是提高履崗踐責能力,豐富培訓內容。及時將“十七大”及各級黨代會精神納入培訓內容,分批輪訓370名科級幹部和政工科長,提高了幹部的理論素質;有針對性地進行了相關業務技能培訓,先後培訓67名辦公室主任、黨委秘書以及31名青年幹部,提高了幹部履行崗位職責必備的能力和素質;增加“音樂鑑賞”“心理學”等提高素養、健康生活等方面新知識,使參訓幹部進一步豐富了內涵,提升了綜合素質。三是增強教育培訓實效,創新培訓形式。在充分發揮黨校教育培訓主陣地作用的同時,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依託清華大學、蘇州農村幹部學院等高等院校培訓33名經營管理人才、55名鎮長及村黨支部書記、47名組工幹部,外請專家學者舉辦“企業行銷模式創新”等4期“高層講座”,培訓幹部達1500人次。同時,推行選單式培訓、學分制管理、培訓經費保障等制度,切實提高了培訓質量和效果。乳山市“提高幹部教育培訓實效”的做法被省委組織部推廣。
調研信息工作 以檔案形式表彰基層調研信息工作先進單位10個和先進工作者10名。修訂《關於進一步做好全員信息調研製度的意見》,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組工調研信息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完善考核措施,在全市形成幹部齊心協力搞調研的良好氛圍。年內向上級組織部門報送調研信息材料80篇,被省級以上組織部門調研信息刊物採用11篇,被《威海組織工作》採用12篇,考核成績在威海市及全省均居前列,被省委組織部和威海市委組織部表彰為“組工信息工作先進單位”,1人被威海市委組織部記三等功。對部刊《乳山組織工作》進行重新策劃,在內容上突出反映市委中心任務、部內重點工作和基層單位在全市有影響、有推廣價值的特色工作,新增創新視點、組工論壇、信息快遞等欄目,豐富內容,增強了部刊的指導性、針對性和可讀性。全年編髮《乳山組織工作》13期,刊載經驗信息204條,總計10萬字,並編印了合訂本。同時,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在各級新聞單位發表稿件115篇,其中,理論文章《在服務和諧社會建設中加強和改進組織工作的幾點思考》被人民日報出版社編印的《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理論與實踐》叢書收錄;調研報告《組織工作服務和諧社會建設情況的調查與思考》被市委宣傳部編印的《全市領導幹部優秀調研論文集》收錄;“金嶺銀灘黨旗紅”系列黨建圖片被《黨建文匯》雜誌彩頁專版刊發。
遠程教育工作 一是遠程教育功能不斷拓展。年內農村“兩委”換屆選舉,在徐家鎮西峒嶺村進行試點,將每個參選者競職演講的錄像通過遠程教育終端到戶系統播放到戶,營造了良好的換屆氛圍,擴大了基層民主;11月19日,在乳山電視台開通《乳山遠程教育》電視專欄,把遠程教育節目通過有線電視網路播放到戶,既延伸了教育功能又擴大了影響。二是轉星調整又好又快。8月,組織技術力量對全市622個終端接收站點進行轉星調整,取得了威海市轉星進度第一名的好成績,並代表威海市順利通過省遠教中心的檢查驗收。三是學習收看更加規範。根據上級要求,從9月開始,建立起集中學習日制度,把每個月的5日、15日和25日確定為集中學習日。同時,在徐家鎮進行試點,通過安裝攝像頭對集中學習活動進行實時監控。四是網站建設初見成效。為搞好山東泰山網“一體化網站”建設,在全市開展了課件資源需求調查活動,收到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32條。同時,整合全市12個涉農部門的力量,共建共管。至年底,全市上傳各類信息4500條。徐家鎮吳家屯村被授予省級規範化站點榮譽稱號。五是業務培訓常抓不懈。對管理員培訓堅持常規培訓與重點培訓兩手抓,年內對全市取得初級資格證書的510名村級管理員進行中級資格考試。農村“兩委”換屆選舉結束後,及時對部分更換的管理員進行強化培訓,並統一進行初級資格認證考試,有效提高了管理員的業務能力。
黨員電教工作 在課件製作工作中,共拍攝製作專題片16部。在威海市第三屆優秀課件評選中有5部課件獲獎,其中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3個。《兔王書記》《民俗旅遊樂融融》《豐產豐收在於人》和《雙高雙強領飛雁》4部課件上報全國遠程辦;拍攝的課件《大陶家的管家》,5月4日在中央電視台《新農村故事》欄目中播出;專題片《陽光選舉遂民願》等4部課件,在山東衛星專用頻道播出;拍攝的專題片《田野上的旗幟》等6部課件,被威海市委組織部《黨建縱橫》欄目採用。1月,配合威海市電教中心拍攝製作專題片《托起金色的希望》。6月24日,在吳家屯村錄製的黨員幹部集中收看省九次黨代會開幕式新聞被山東電視台《新聞聯播》欄目採用。10月,拍攝的大陶家村和車村喜慶十七大勝利召開的新聞素材被省電教中心採用。11月,配合第四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申報工作,製作了專題片《讓民主在基層生根發芽》和陳述片《全面推進黨內民主》。(王德志)

【宣傳工作】

理論教育工作 著重圍繞“一條主線、一個服務、四大調研”做好理教工作。“一條主線”就是深入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邀請省委講師團為市五大班子領導,市直部門、駐乳單位主要負責人,市鎮機關幹部,企業負責人作專題報告;與機關工委聯合舉辦市直機關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知識競賽;制定下發宣傳系統《關於做好黨的“十七大”精神宣傳的實施意見》,以開設新聞專欄、創作文藝作品、巡迴宣講演出等形式宣傳好“十七大”精神;積極做好《“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等三本書的征訂工作。“一個服務”就是積極做好市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服務工作。制定《市委中心組2007理論學習安排意見》,共收集整理彙編各級主要領導重要講話文章17篇,作為中心組讀書會必學篇目,市委理論中心組加強理論學習的經驗做法在《山東宣傳工作》刊發。“四大調研”即:遠程教育重點課題調研、黨員幹部“學風”建設調研、和諧企業建設調研、“機關作風建設年”和“企業創新年”兩大主題調研。科普讀物《綠色品譚》和理論文章《加快統籌城鄉發展,提高構建和諧社會能力》獲得威海社科成果三等獎。徵集科級領導幹部兩大主題年調研文章60篇,從中精心篩選了29篇彙編成集,供各部門、單位學習。同時,以調研活動為切入點,不斷強化宣傳信息工作,在《山東宣傳工作》《山東宣傳信息》發稿6篇,在《威海宣傳動態》發稿28篇,刊發各類理論文章5篇。市委宣傳部被省委宣傳部評為“部刊工作先進單位”。
新聞宣傳工作 年內,全市共在地市級以上新聞媒體發稿8000篇。具體工作中,主要突出三個方面的宣傳。一是全市重要會議精神的宣傳。組織新聞單位對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經濟工作暨履行機關崗位責任制總結表彰會議、農村工作會議和慈善月活動動員會議等進行及時準確的宣傳,先後開設各類新聞專欄20多個,並通過撰寫刊播系列解讀、評論文章、記者感言等形式,以正確的輿論導向推動和促進會議精神的深入貫徹落實。二是全市中心工作的宣傳。圍繞“工業立市”,對全市金屬冶煉、機械汽車配件、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建材加工五大主導產業進行集中宣傳。組織開展“走齊魯、看亮點”新聞採風活動,赴日照嵐山區、東港區,臨沂費縣、羅莊區、蘭山區和煙臺牟平區進行深入採訪報導。圍繞新能源建設,對“核電宣傳周”進行了集中宣傳,並組織開展“走進秦山、感受海鹽”系列採訪活動,市內新聞媒體專門開設“核電城裡看和諧”專欄,增強了市民對核電知識的了解。圍繞“旅遊興市”,策劃開展乳山市在青島旅遊形象主題宣傳活動,通過“高炮”廣告、車體廣告和電視宣傳片等形式進行集中宣傳,邀請青島九大主流媒體的20名記者參加乳山與青島經濟合作交流會的宣傳;同時組織開展乳山旅遊紀念品評選活動。圍繞“富民工程”,開展乳山農業八大富民產業集中宣傳,在新聞媒體開設系列專欄,舉辦乳山首屆“採茶節”和乳山茶業發展研討會等系列活動。
對外宣傳工作 一是突出主題宣傳。著重加強“借韓興乳”和建設山東半島製造業基地的宣傳,向有關媒體詳細介紹乳山對韓開放的比較優勢,推介乳山優美的旅遊風光,共發表各類外宣稿件100篇。二是擴大與外合作。年內與新華社、中新社等10家國內涉外媒體的編輯記者,建立了友好關係。先後邀請《仁川新聞》《現代日報》新亞日報》《仁川日報》《京畿每日韓國時事雜誌》《時代雜誌》等7家在韓較有影響的報刊媒體撰稿人,到乳山採風,借力宣傳。三是提升外宣品製作檔次。開展乳山市首次城市航拍,邀請中視金橋公司、《走向世界》雜誌社製作了以“母愛聖地、幸福乳山”為主題的大型宣傳畫冊及城市形象專題片、旅遊音樂片、廣告片,並初步確定2008年央視廣告投放方案。四是強化網路建設。開通乳山新聞網,成為除政府網站外,又一個對外宣傳主陣地。同時,加強對市內各網站的管理。
民眾文化工作 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民眾性文化活動,充分調動廣大市民投身文化建設的積極性,讓民眾在活動中當主角、唱大戲,滿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一是組織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2月,在諸往鎮大集舉行全市“三下鄉”活動啟動儀式,全年安排集中下鄉活動14次,小分隊下鄉和部門結對下鄉開展活動60場次,通過“文企聯姻”等形式送戲下鄉120場、電影400場,“三下鄉”常下鄉機製得到進一步鞏固。二是組織舉辦“新氣象、新起點、新突破”全市秧歌大賽。17支秧歌隊的2000名演員參加演出。同時組織舉辦秧歌大賽攝影展,展出作品80幅。三是舉辦為期三個月的消夏文化夜市活動。共組織舉辦各類專場文藝演出20場,先後邀請山東省交響樂團、河北吳橋雜技團、煙臺新聞藝術團、煙臺民眾文化館、劉公島藝術團、文登藝術團等文藝團體到乳山演出,演出隊伍檔次、演出節目質量均創歷屆最高。同時舉辦了乳山市慈善文藝晚會、慶祝建黨86周年、建軍80周年、建國58周年等大型文藝晚會和“美麗銀灘、和諧乳山”交響音樂會,使交響音樂和雜技藝術首次走進乳山。四是成功開展影視作品拍攝。9月,電視劇《山菊花》在乳山舉行首映式,電影《心雨花露》舉行開機儀式,並組織協調20集電視連續劇《天堂之約》在乳山的拍攝工作。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為“工業立市”戰略的實施提供思想保證。對電業公司等企業開展的以感恩為主題的系列企業文化建設活動進行跟蹤了解,總結撰寫典型材料《感恩催生和諧》,刊登於《威海文化視野》第3期。與教育局、總工會聯合組織開展“聯通杯”和諧之聲徵文比賽,共徵集各類題材的文章200篇,通過評選,共評出一等獎3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10名、優秀獎18名。為推進全市科技進步,鼓勵發明創造和科技創新,市委宣傳部、經貿局、科技局和教育局聯合開展了民眾性優秀技術創新成果評選活動,參選創新成果130項,評出創新成果獎45項。 (鍾紅日)

【統一戰線工作】

貫徹三級統戰工作會議精神 年初,市委統戰部認真貫徹第20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及省委、威海市委統戰工作會議精神。一是向市委進行專題匯報,積極爭取市委的重視、支持。二是下發學習通知,印發中央、省、威海市三級統戰工作會議精神傳達提綱,組織全市各單位黨組織抓好貫徹落實。三是在《乳山時訊》開設“統戰知識窗”專欄,刊發統戰知識8期,詳細解讀第20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精神。在乳山電視台開闢“統戰人物風采”專欄,宣傳報導衛生、教育、民營經濟等方面的5名先進統戰對象。
構建“大統戰”工作格局 市委下發了《關於建立健全統一戰線工作協調機制的意見》(乳發[2007]30號),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領導,明確了市委統戰部在全市統一戰線工作中的協調牽頭地位。同時,明確各鎮由黨委副書記分管統戰工作,組宣委員兼任統戰委員,具體負責統戰工作;市直各部門由分管政工的負責人分管統戰工作,政工科或辦公室具體負責統戰工作,政工科長或辦公室主任兼任統戰工作聯絡員,初步建立了以統戰工作例會制度、業務工作歸口制度、相關幹部管理制度為內容的“大統戰”工作格局。
政協換屆人事安排工作 6月,對全市32名十屆威海市政協委員、204名七屆乳山市政協委員進行調查,做好市政協換屆人事安排預測工作。11月,根據省、市關於政協換屆人事安排工作部署,組織政協委員人選的提名推薦工作。在八屆市政協委員中,上屆繼續提名人選73名,新提名委員人選132名。委員人選的平均年齡41歲,比上屆下降1歲,其中最年輕的委員人選24歲。少數民族委員1名,與上屆人數持平;婦女委員63名,比上屆增加5.5%。有大專以上學歷的148名,比上屆增加11.2%;具有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69名,比上屆增加3.2%。經過廣泛協商提名產生的205名新一屆市政協委員人選,吸納了全市社會各方面、各階層的新代表,集中了各個領域有影響、有成就的骨幹。
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綜合評價工作 年內,先後對劉芳友等28名已在各級政協、工商聯作政治安排的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從思想政治素質、履行社會責任情況、企業發展與經營管理狀況、個人修養及公眾形象等方面進行了綜合評價。全年,共向上級部門推薦“民企幫村”先進典型1個、威海市光彩事業促進會理事3名、威海市新的社會階層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理事1名,4名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被威海市委統戰部等六部門聯合授予“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
工商聯換屆人事安排工作 根據威辦發[2006]19號檔案精神,率先在威海市開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擔任工商聯會長的試點工作,嚴格按上級要求理順市委統戰部與市工商聯的關係。在同各方面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為工商聯領導班子充實了一批實力強、政治素質高、社會聲譽好的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指導市工商聯於7月6日召開換屆大會,順利完成新老領導班子交接,華隆(乳山)食品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劉芳友當選為新一屆工商聯會長,新增副會長3名、執委10名。
黨外幹部工作 對全市具有高級職稱以上無黨派知識分子進行摸底,進一步充實黨外知識分子人才信息庫,努力做好黨外幹部的舉薦工作。年內,市委在市人民醫院、中醫院各安排1名黨外副院長,並於10月在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公開考選8名黨外副科級幹部。至年底,全市有黨外副科級幹部15名、黨外副縣級幹部4名,其中市政府7個序列部門配備了黨外領導幹部,5個鄉鎮配備了黨外副鎮長,基本上達到上級要求的配備比例。
理論調研宣傳工作 4月,調查佛教在乳山的傳播情況,重點調查藏傳佛教的傳播情況,並協調宗教部門加強對全市宗教秩序的依法管理。5月,專題調研全市新社會階層中自由擇業知識分子的健康成長問題,掌握基本情況,為下一步開展工作打下基礎。6月,聯合市司法局對六君合、金恆、北斗星辰3個律師事務所的20名執業律師參政議政情況進行了調研,對中介組織律師階層的成分、結構、思想狀況、發展動態進行分析,為下一步拓寬律師階層的參政議政渠道、做好律師階層的統戰工作打下了基礎。年內,市委統戰部榮獲“全省統戰宣傳工作三等獎”。(王剛)

【黨校工作】

教學與科研工作 2007年,市委黨校以市委提出的“站在新起點,明確新目標,實現新突破”為目標,認真貫徹落實《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和《2006~2010年全國幹部教育培訓規劃》,圍繞進一步推進學習型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各級各類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工作能力,紮實開展幹部培訓工作。全年共舉辦辦公室主任(黨委秘書)培訓班、組工幹部培訓班、新錄用公務員初任培訓班、科級幹部培訓班、青年幹部進修班、“十七大”精神輪訓班等共5類、11期主體班次,培訓各類幹部600人次。聯合財政部門完成全市財會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工作,培訓財會人員4000人。4月,在市委黨校和市社會主義學校的基礎上增掛市行政學校的牌子,為市委黨校進一步探索拓寬培訓渠道,擴大培訓規模打下基礎。圓滿完成2007年招生任務,共錄取學員220人。進一步強化黨校辦學的嚴肅性,提高辦學質量,突出抓好業餘教育工作的規範化管理,在制度上嚴格獎懲,從入學考試到畢業論文答辯各個環節,實行全程跟蹤管理,層層把關,確保質量。
年內,在市地級以上刊物發表科研論文26篇,其中國家級3篇、省級8篇,省級研討會獲獎論文75篇。合作完成省級調研課題3項。9篇調研報告被《大眾日報》《威海通訊》《乳山調研》《乳山組工》等刊物轉發和採用,《創新發展模式,促進和諧發展——乳山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典型經驗調查報告》被省委主要領導批示。7~9月,成功舉辦“山東省黨校系統第三期社會調研方法培訓班”“山東省社會學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山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研究會2007年度學術研討會暨山東省重大經濟理論與經濟發展研究基地第二屆學術研討會”。
隊伍建設 一是注重學習。以建立“學習型”黨校、做“學習型”幹部職工為目標,規範日常學習,形成制度化。二是注重管理。制定《關於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的規定》,進一步完善《教職工考核規定》《廉政制度》《車輛管理制度》《嚴格掛牌上崗和考勤管理的規定》等,新制定《嚴禁工作時間飲酒、上網玩遊戲和從事娛樂活動的規定》,並把工作日午間禁酒、上班時間禁止玩遊戲搞娛樂的規定等納入到崗位責任制考核中,與獎懲和評先選優掛鈎。三是注重培養。組織骨幹教師70人次參加外出學習考察。年初,通過廣泛徵求職工意見,對崗位責任制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調整,激發了教師教學科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行政後勤工作 新校建設和搬遷工作,是年內市委黨校的一項重要任務。為保證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施工任務,實現如期搬遷,市委黨校加大了工程建設的協調和督導力度。在工作制度上,堅持每周召開一次校委會聽取工程進展情況,共同研究討論存在的各種問題,解決各種問題。在施工現場,堅持每周召開一次施工協調會,互通情況,把握全局。在工作機制上,成立由一名副校長和兩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工程督導協調小組,負責協調工程進度,監督工程質量。9月,常務副校長溫訓昌參加全省黨校系統基礎設施建設經驗交流會,並做了典型經驗交流。 (趙虹光 冷偉)

【機關黨務工作】

2007年,市直機關工委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為主線,切實加強機關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履行機關崗位責任制先進單位”。
機關思想政治建設 以集中學習和各項活動為載體,加強機關幹部思想政治建設。在機關學習方面,組織了“胡錦濤總書記在中紀委七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講座、核電科普知識講座、2007年形勢報告會、威海市搶險救援英雄群體事跡報告會、國防形勢報告會、《物權法》講座、黨的“十七大”精神專題講座和“快速成長型企業的管理模式”專題講座等11次集中學習,取得良好效果。在機關文體活動方面,5月,舉辦市直機關拔河比賽。6月,舉行全民健身月啟動儀式。8月,為慶祝建黨86周年,開展 “我身邊的優秀共產黨人”演講比賽、書畫筆會、慶祝威海建市20周年徵文比賽等系列活動。組織由19支代表隊參加的歷時一個月的“移動杯”市直機關籃球賽,選拔、組隊參加市五運會,取得B組團體總分第三名的歷史最好成績。國慶前夕,與有關部門聯合舉辦“祖國您好”慶祝建國58周年大型歌會,組織150名市直機關幹部參加《山菊花》山東首映式活動。11月,聯合舉辦“環保杯”市直機關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知識競賽。
機關黨組織建設 通過各項教育培訓,樹典型,嚴把關,加強市直機關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同時創新工作思路,做好流動黨員及離崗離退休黨員的管理和服務等工作。組織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支部書記培訓班、新黨員宣誓大會暨新黨員培訓班等,對54名入黨積極分子、90名支部書記、49名新黨員分別進行有針對性的集中培訓;確立人事局、房管局、財政局、檢察院、國土局、地稅局等6個黨建工作典型;新成立黨總支1個、黨支部7個,換屆黨支部21個,調整充實黨支部21個,撤銷黨支部2個,更名黨支部1個;全年共發展預備黨員44人,轉正黨員54人;評選表彰模範黨支部10個,先進黨支部30個、優秀黨務工作者30名、優秀共產黨員128名;被《乳山組織工作》轉發黨建信息2篇、黨建經驗2篇,被省直機關工委《機關黨建》轉發黨建信息1篇、黨建經驗2篇;成立“中共乳山市人才服務中心流動黨員支部”,共接收流動黨員80人,發證80人,出台系列流動黨員管理制度,推出6方面服務內容,通過建立“學習園地”、設立閱報欄、開通“企信通”簡訊溝通平台等,加強流動黨員管理,此做法被省委省直機關工委評為“2007年機關黨建創新成果獎”;慰問看望建國前老黨員5名、困難黨員9名;為離退休黨員免費發放報紙117份、刊物754份;組織市直機關第三屆離崗、離退休黨員棋類比賽;組織240名退休黨員觀摩市區、新農村及重點項目建設;選舉產生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87人;對市第十六次人代會機關選區590名選民進行登記,推薦代表候選人4名,選出正式代表3人。
機關作風建設 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不斷加強機關作風建設。一是加強自身建設。以整頓活動為契機,通過加強學習、深入查擺、紮實整改,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機關工委及機關幹部的思想作風建設,達到了作風整頓的預期目的。二是強化日常督導。著重強化集體學習和集體活動簽到、節假日值班及日常遵守作息制度、掛牌上崗、衛生制度執行情況等的檢查抽查,進行集體簽到15次,節假日值班抽查693次,對在崗、掛牌上崗全面檢查8次,衛生抽查8次,並對以上檢查結果進行了及時反饋、通報。三是突出集中檢查。為檢驗“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成效,推動活動深入開展,根據市委統一部署,對市直機關幹部學習、值班、作風情況,領導班子建設情況,基層組織建設情況等方面進行集中、細緻的檢查,並將檢查情況進行匯總上報。
機關群團及武裝工作 市直機關工會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調整充實基層工會13個,新成立機關工會2個;對市直困難職工進行摸底,建立困難職工檔案,備案30人;積極組織人員參加“和諧單位、和諧企業”學習講座和“安全月知識競賽”活動;組織部分基層工會主席參加威海市“創建勞動和諧關係企業”培訓;發動組織基層工會開展象棋比賽、文藝演出、知識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推薦上報威海市創新示範崗2個,威海市創新能手1人。機關團工委深入開展“青年志願者”活動,在原有“青年文明號”全部複查通過的基礎上,新爭創“青年文明號”3個;選舉、組織基層團代表參加市第十七次團代會、威海市第十六次團代會;組織500名團員青年參加環保知識競賽答題活動;組隊參加演講比賽和環保知識競賽,分別取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績,機關團工委也獲得演講比賽優秀組織獎、知識競賽優秀組織獎等榮譽稱號。機關婦工委繼續深入開展“社會媽媽虹橋拉手活動”,新增拉手兒童8名,拉手兒童總數達39名,全年資助1.98萬元;積極發動市直機關參與“救助貧困母親”活動,資助款合計1.25萬元,資助貧困母親63名;深入開展“巾幗建功”系列活動,創建的各級“巾幗文明崗”全部通過覆核驗收;推薦乳山“三八”紅旗手1名、巾幗建功標兵5人,機關婦工委被市婦聯授予“三八”紅旗集體榮譽稱號。機關武裝部圓滿完成民兵整組工作,共編民兵134人,其中無線通訊分隊1支61人;完成民兵政治教育和資料建設工作,進行《兵役法》《國防法》的宣傳教育,教育面達100%,對徵兵、整組、政治工作等資料進行了整理歸檔;積極配合市武裝部進行《乳山軍史志》編寫工作,按要求統計上報機關事業單位45名副團職以上的轉業軍官情況;年內徵集輸送新兵9人,圓滿完成徵兵任務。(張新政 孔曉輝)

【對台工作】

對台經濟工作 2007年,市委台灣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市台辦)認真貫徹落實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發展大局,突出招商重點,把發展對台經濟作為服務和平統一、服務經濟建設的重點來抓。積極與上級涉台部門進行溝通銜接,利用開展招商、節會等交流活動的機會,開展乳山投資環境的宣傳推介,有效地發揮“以台引台”和依託園區載體招商的作用,形成了台商投資乳山的聚集效應。5月,市台辦在上海成功舉辦“乳山(上海)經貿合作推介會”,有針對性地邀請到上海及周邊地區50家有實力的企業參會。活動中,採取“重點登門對接和會議集中推介相結合”的方式,有效地推動了重點項目的合作進程,達成多項投資合作意向。經過市台辦的努力爭取和積極有效地工作,全省首家台灣專屬物流園區“山東省(乳山)台灣商貿物流中心”被省委台辦批覆成立。9月,在廈門成功開展產業對接合作交流活動,邀請2006年結識的重點客商,及與乳山工業園區中的機械配件、食品加工和紡織印染三大產業相關的企業負責人參加活動。會後,有台商23人到乳山考察。年內,歐洲(荷蘭)聯縱集團董事長謝嘯楚女士一行3人、台灣首席財務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坤銘一行10人、新奧(廈門)農牧有限公司總經理賴洲文一行6人、上海市台協常務理事劉世紀一行3人、香港查氏投資有限公司一行3人、到威海參加人居節科技周活動的台商15人、台灣企業家考察團一行8人、廈門鴻翔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宜紅一行3人、中國新加坡商會福建省分會會長鄭秀福一行13人先後到乳山考察投資環境。
交往交流和對台宣傳 在交往交流方面,市台辦堅持“積極促進、加強管理、注意引導”的原則,樹立“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主動工作”的觀念,努力促進對台交往交流向縱深發展。年內,接待台商350人,向台商贈送介紹乳山投資環境的光碟、畫冊、投資指南700份,調處台資企業糾紛2起。1月31日至2月5日,以市長李洪義為團長的乳山市健康休閒協會交流考察團一行3人應邀赴台灣進行了交流考察。7月3日,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一行8人到乳山參觀考察,並參加“山東省(乳山)台灣商貿物流中心”授牌。8月22日,山東衛視為“山東省(乳山)台灣商貿物流中心”拍攝製作了專題片。在宣傳教育方面,市台辦利用接待台胞和走訪台屬等機會,搞好面對面的宣傳,宣傳乳山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建設發展新成就。連續多年向市有關部門贈閱《海峽時空》月刊50份,提高了相關人員的涉台知識水平。年內,市台辦榮獲“山東省涉台宣傳調研工作先進單位”“威海市對台交往交流工作先進單位”“履行機關崗位責任制先進單位”等稱號。威海廣信房地產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書海、威海中機模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洪剛被山東省委台辦授予“山東省優秀台屬企業家”稱號。(宋修迪

【信訪工作】

2007年,市委、市政府信訪局(以下簡稱信訪局)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意見》,樹立“抓信訪促穩定,以穩定促發展,穩定發展促和諧”大局觀,堅持突出重點,狠抓關鍵,協調解決大批民眾關心關注的實際問題,推進全市信訪工作與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同步發展。主要表現為“五個提高”:
破解“信訪總量、集體訪總量偏高”難題,提高信訪部門“減壓、穩定”能力。堅持橫向聯合齊抓共管、縱向溝通贏得理解,堅持依法辦案、靈活協調,妥善處理大量矛盾糾紛。全年共受理信訪案件956件(起),其中,受理民眾來訪704起,集體訪173起,受理民眾來信252件,信訪案件處結率達98%。14個鎮(街道)達到“三無”(無到省進京上訪、無信訪積案、無越級集體上訪)標準。
開展“創學習型機關、建高素質隊伍”活動,提高信訪幹部整體綜合素質。結合“機關作風建設年”工作要求,開展“創學習型機關、建高素質隊伍”活動,完善基層工作基礎,推動基層工作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建立以“創建高績效信訪局,做人民滿意公務員”為目標的信訪工作新機制,創新方法和理念,打造“信通訪和”優質服務品牌,實現信訪幹部政治素質、理論素質、業務素質、思想作風全面提高。
抓緊三個重點,提高信訪部門處理重要問題和駕馭複雜局面能力。抓緊特殊敏感時期信訪穩定工作。強化重要時期矛盾排查調處化解,建立信訪信息預防預警機制,完善特殊時期不穩定因素零報告制度和快速反應機制,圓滿完成全國人大、政協“兩會”、黨的“十七大”、省黨代會期間安全保衛工作任務,全年特殊敏感時期無到省進京上訪。鞏固加強進京非正常上訪處理工作。堅持集中督導與個案指導相結合,加強對上級交辦進京非正常上訪案件的跟蹤落實和鞏固完善,確保“不反彈不回流”;完善領導包案責任制,及時、妥善、就地化解矛盾糾紛,實現不給上級添亂的目標。做好民眾初信初訪處理工作。開通民眾來信“綠色郵政”和“網上信訪”,推行“辦信三見面”以及首問、首辦負責制,暢通信訪渠道。對苗頭性、傾向性和時效性強的初信初訪,做到小事及時處理,一般問題當天處理,疑難問題限時處理,重大問題定期聯合處理,力爭解決問題一步到位,避免重複信訪。全市沒有發生因處理不當而導致信訪人越級上訪或重複上訪。
“雙教育、雙規範”,提高民眾依法有序上訪程度。貫徹《信訪條例》,組織開展信訪條例專題培訓、信訪法規專題研討,利用媒體宣傳信訪法規,建立完善“雙教育、雙規範”工作體系,解決三個問題:領導幹部對信訪工作的“思想認識”問題,倡導科學決策、依法行政意識;解決基層幹部“規範辦訪”問題,提高處理矛盾糾紛能力;解決基層民眾“依法信訪”問題,形成依法行政和依法信訪相得益彰的局面。同時,建立健全“公、檢、法、司、信”協調聯動機制,強化各部門在共同維護信訪秩序方面的責任,確保信訪突出問題處理及時,信訪秩序進一步規範、有序。
創新機制,提高信訪工作整體水平。創新信訪工作激勵保障機制、領導辦案機制、工作責任追究機制,建立“防控體系網路化、排查防範經常化、調處手段一體化、矛盾化解超前化”的信訪工作新格局,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案件結服在本市”的目標。年內,市委、市政府榮獲“山東省信訪工作先進單位”稱號,信訪局榮獲“威海市信訪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健全四項長效機制,紮實做好信訪工作》《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實現信訪工作四個轉變》等典型經驗分別在山東省和威海市信訪工作會議上進行交流推廣。 (于丹)

【黨史市志工作】

2007年,市黨史市志辦公室充分發揮黨史市志工作“存史資政,服務社會”的作用,開拓創新,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履行機關崗位責任制先進單位”,黨支部被評為“市直機關先進黨支部”。
完成《抗日戰爭時期乳山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查》工作 根據省和威海市的統一部署,乳山市抗戰課題調研工作自2006年10月26日開始,歷經籌備部署、調查取證、整理研究、形成成果四個階段,於2007年3月30日結束。調研工作做到“三個突出”:一是突出查檔這個重點。先後查閱乳山檔案館館存的革命歷史檔案620卷,1939年至1942年《大眾日報》《乳山市志》等地情原始資料50卷。到省檔案館及鄰近地區查閱革命歷史檔案30卷,複印各種資料665張。二是突出70歲以上老人這個重點。對全市52970名70歲以上老人,調查取證50851人,調查取證人數占總人數的96%。三是突出事件線索,再次認真進行調查核實。如馬石山慘案、孤石河慘案等5個已知的重大事件,進行深層次、全面細緻的核實,完善已有的史實證據資料。僅馬石山慘案,就對崖子、諸往兩個鎮17個村莊的500餘名老人進行了座談,蒐集資料。通過抗戰調查,掌握了八年抗戰期間日軍在乳山境內犯下滔天罪行的證人證言材料和證據,進一步豐富了乳山抗戰史的研究內容,受到業務上級的表揚。
進一步充實《乳山市情網》 年內,將《乳山年鑑》(2006)內容全部輸入網站,在《單位風采》欄目新增2006年度年鑑單位彩頁照片及情況介紹,在“最新市情報告”欄目中刊載了關於核電知識的文章和視頻資料等。至年底,入庫資料達1500萬字,點擊達31.8萬次。11月8日,在全省史志系統信息化建設經驗交流會暨地情資料庫、地情網站建設表彰會上,市黨史市志辦公室獲“全省地情資料庫、地情網站建設先進集體”稱號。
《乳山年鑑》(2007)出版發行 10月初,《乳山年鑑》(2007)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為乳山市連續出版的第九部地方綜合性年鑑,併入選“中國年鑑資源全文資料庫核心年鑑”。該書設有20個欄目,65.3萬字,照片160幅,圖表60張,詳細記述了乳山市2006年度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的基本面貌和發展情況,所載資料全面、系統、翔實、準確,是國內外各界人士了解乳山的權威性工具書。12月18日,在第二屆全省優秀年鑑評選中,《乳山年鑑》(2007)被評為綜合獎項一等獎,框架設計獎項一等獎,條目編寫獎項二等獎,印刷裝幀獎項二等獎。
威海市地方史志“三個中心”建設現場會在乳山召開 9月14日,威海市地方史志“三個中心”(地方文獻中心、地情資料中心、區域研究和課題諮詢中心)建設現場會在乳山召開。會議對乳山史志辦在“三個中心”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和做法給予充分肯定,同時,對各市區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地方志工作條例》《山東省地方史志工作條例》,加強地方史志“三個中心”建設和做好續修史志工作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畢建偉)

【檔案工作】

2007年,市檔案館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檔案基礎建設、信息化建設、檔案徵集及學術研究等方面取得新進展,被省人事廳和省檔案局表彰為“檔案系統先進集體”。
檔案館工作 一是通過網上徵集、發布檔案和登門徵集等形式,大力開展檔案資料的徵集接收工作。全年共接收歸檔檔案960件,電子檔案光碟106張、9319件,收集實物檔案11件,現行檔案資料143件,接收“美麗乳山”名畫作品90幅。接待社會各界查檔人員500人次,查閱檔案資料1150卷(冊),同時為全市編史修志等工作提供大量歷史資料,受到社會好評。二是繼續推廣使用檔案管理軟體,推進檔案數位化建設。全市檔案管理軟體普及率達95%,居全省領先水。同時加快館藏檔案數位化建設步伐,掃描錄入館藏檔案檔案級目錄7000條,並實行對外公布,大大提高了社會服務效率。三是正式啟動以保存歷史概貌、記錄發展變遷為主題的“社會記憶工程”活動,共接收照片1.2萬張、光碟980張、錄像資料1.1萬分鐘。此項活動的開展,完整記錄了乳山發展的歷史面貌,展示了農村向城市、農民向市民、村莊向社區的轉變歷程,展現了改革開放以來乳山城鄉面貌和各行各業發生的巨大變化。
基層檔案工作 通過採用協作組形式,積極抓好歸檔檔案整理工作,如期完成年度檔案的整理歸檔,全年共整理歸檔檔案1萬餘件。加強對開發區、園區、重點企業、農村及教育系統的檔案管理工作,強化監督指導職能,規範檔案管理。繼續開展檔案管理年度考核活動,對全市15處鎮(街道)、115個市直部門和單位檔案管理進行綜合考核,其中市工商局檔案室晉升省特級檔案室,中央儲備糧乳山直屬庫、市財政局、市人事局檔案室晉升為省一級檔案室。至年底,全市有特級檔案室2個,省一級檔案室15個,省二級檔案室70個,合格檔案室43個,17名檔案管理人員被評為“威海市檔案管理先進個人”。 (於蓓)

【老幹部工作】

至2007年底,全市有離休幹部679人,其中抗日戰爭時期參加工作的269人,解放戰爭時期參加工作的410人;享受廳局級待遇4人,縣處級待遇132人;行政機關234人,事業單位242人,企業單位203人。
落實老幹部政治待遇 市委老幹部局始終把加強老幹部黨建工作,作為加強新時期老幹部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通過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離退休幹部黨支部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老幹部黨支部的組織和制度建設,加強老幹部黨員的教育管理。順利完成全市46個老幹部黨支部的換屆選舉工作。定期開展專題講座,增進老幹部對形勢的了解和自我維權意識。黨的十七大閉幕後,通過下發通知、邀請市委黨校講師授課、發放學習書刊等形式,組織引導全市老幹部深入學習和領會十七大精神。利用集中學習日,市鎮兩級為老幹部舉辦健康保健知識講座30場次。通過組織參觀核電科普宣傳展,觀摩考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遠景規劃、城市建設、旅遊項目開發、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典型,增強老幹部對核電安全性和優越性的認識,並及時了解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年內,投入資金60萬元,對15處鎮(街道)的老幹部活動室進行改造完善,新增活動室面積900平方米,新建門球場12處,添置20萬元的健身活動器材和辦公設施,為老幹部的日常學習和活動創造了良好條件。在威海市老幹部黨支部建設工作會議上,徐家鎮黨委、乳山寨鎮老幹部黨支部和市老年體協副主席兼秘書長許桂順作了典型發言和書面交流。
落實老幹部生活待遇 一是組織開展“親情服務”活動,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組織全市600名機關幹部和社會有關人員與老幹部結成“一助一”服務對子,堅持做到定期和不定期走訪看望,開展各種服務活動,使其充分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在局機關和干休所繼續推行全員聯繫基層單位和老幹部制度,每個工作人員常年聯繫5個基層單位和5名老幹部,通過定期走訪和電話聯繫等途徑,掌控情況,聽取意見和建議,幫助老幹部解決實際困難。二是積極加強督導落實,確保離休幹部醫藥費及時報銷。通過座談討論、發放徵求意見函等形式,廣泛徵求老幹部對醫藥費報銷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並及時反饋有關部門落實解決。5月,聯合市財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對9個系統61家因瀕臨倒閉、破產和經營困難等原因提出減免其離休幹部醫保金的企業,進行認真審核,減免了57家困難企業所屬的187名離休幹部的醫保金。三是跟蹤落實,推進老幹部保健工作取得實效。全年保健醫生上門巡診1100人次,電話詢診1900人次,舉辦保健知識講座300次,使老幹部得到及時、便捷的醫療保健服務,滿意率達98%。四是做好走訪慰問工作,送去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春節前,與市委組織部聯合下發《關於做好春節期間老幹部工作的通知》,對春節期間的老幹部工作進行部署;陪同市領導,走訪看望擔任過縣處級以上實職和居住在煙臺、威海的老幹部,送去組織的溫暖;為全市699名老幹部發放了慰問品;為城區300名老幹部供應春節物資;對因病住院的離休幹部及時慰問看望,並送去慰問品。慶祝建軍80周年期間,走訪看望12名軍休幹部遺屬,並對易地省外安置的4名離休幹部進行走訪慰問。
引導老幹部發揮餘熱 在全市老幹部中開展 “建言獻策”和“關愛下一代”等活動,鼓勵老幹部積極參與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建設。全市32名老幹部聯繫包扶30個農村貧困戶,35名老幹部協助35名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40名老幹部擔任民事調解員,286名老幹部與312名中國小生確定幫扶關係,36名老幹部被聘為校外輔導員,180名老幹部先後捐款2.1萬元救助貧困學生,老幹部提合理化建議150條。
提高老年教育水平 市夕陽紅大學積極探索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教學模式。通過定期舉辦研討會、外出參觀、教師和學員互動交流等形式,不斷提高夕陽紅大學的教學和管理水平;通過設立流動課堂,組織學員到野外進行實地寫生等形式,開闊學員視野,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舉辦舞蹈、電腦、時事政治輔導講座等短訓班,以滿足各個層次老年人的需要。為吸引更多的社會老年人參加學習,在2007年秋季的招生工作中,通過電視、報紙、廣告等媒體,積極宣傳,擴大夕陽紅大學的社會影響力,招生工作取得較好成績。9月,在全省老幹部藝術節書畫展中,市夕陽紅大學孫稷海的篆刻作品獲一等獎、許美玉和高寶進的國畫作品分獲二等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