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周易高峰論壇

周文王就是生活在這片肥沃土地上的聖人,他是《周易》的創始人。 周文王、周公就是生活在這片沃土上的聖人,他們是《周易》的創始人。 是聖人周文王、周公把《周易》融入百姓生活的始發地。

概括

《周易》是一部演義宇宙生命全息的巨著。是中華文化之根,是六經之首,是中國古代之哲學基礎,文王、周公乃儒家之元聖。回響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文化興國”的精神號召,集中探討論證陝西為《周易》文化發祥地以及以《周易》為核心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套用,旨在為廣大易學研究者與愛好者及企業界人士搭建一個良好的互動平台,將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推向世界,使之重新煥發出燦爛之光。
在陝西省周易研究會會長李耀堂先生的積極發起、策劃和號召下,由岐山縣人民政府、陝西省社科院、西北大學、香港文學聯合會、中華生命科學發展協會、陝西省周易研究會和天水市周易學會聯合主辦,緣意文化和西安周易研究會承辦,中國國際周易聯合會、江蘇周易學會、廣西周易協會、香港周易協會、台灣周易協會、上海周易協會、北京中建堪輿環境研究院和中國周易風水科學聯合會等社會團體協辦。來自美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及國內眾多位專家學者,中國傳統文化更好的服務於現代社會,為世界易學和傳統文化愛好者搭建一個共同研討交流的平台。回響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文化興國”之戰略,促進我國文化 產業的大力發展。

宗旨

回響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文化興國”之戰略,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更好的服務於現代社會,為世界易學和傳統文化愛好者搭建一個共同研討交流的平台。

周易之星

由陝西省周易研究會發起並聯合岐山縣人民政府、西北大學、陝西省社會科學院、香港文聯、台灣中華生命科學發展協會、天水周易學會。回響黨的“文化興國”戰略對傳統文化有建樹及有成就的專家者頒發“周易之星”獎激勵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首屆周易之星獲獎名單

聖中 韓起 張志哲 安志宏 杜新 費秉勛 廖墨香
高立勛 苟曉輝 高橋伸齊 大衛(美國) 廖嗣榮 梁瑞
陝西省委文聯原黨組書記胡萬城等領導頒獎。

探源之旅,周易之都陝西

《周易》一部演義宇宙生命全息的巨著。是中華文化之根,是六經之首,是中國古代之哲學基礎,文王、周公乃儒家之元聖。他的根在哪?
有的人在談到《周易》時,連最基礎的知識周文王是誰?文王是那裡人?周公是何人?他給《周易》做了什麼貢獻都不知道,甚至有的號稱大師的人,在大會上發言講孔子著書《周易》真是讓人諦笑皆非,偏離《周易》內在深刻廣大之內涵。有的人把《周易》中的預測作為主線,沒有一個全方位多視角對《周易》進行系統的研究。也沒有一個能讓廣大《周易》愛好者熟知並將傳統文化《周易》推向百姓生活中的機構。同時民間《周易》研究者也沒有一個的正式稱謂。如今易學流派眾多,自我抬高,自稱為大師,損害了《周易》在百姓中的形象。也使全國成千上萬的周易愛好者,各自尋頭摸黑爬行,沒有正真的歸屬感,缺乏正確的引導和統一。
陝西“周原”是周人祖先最早生活的地方。其主要分布在長安(西安)西北涇謂河之間的彬縣、周至、武功、扶風的地方。周文王就是生活在這片肥沃土地上的聖人,他是《周易》的創始人。
周人繁衍和生活的地方,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和人文優勢。也是聖人周文王把《周易》推向百姓生活中的始發地。為此“世界周易高峰論壇”讓所有愛好《周易》的人們了解歷史,讓世界各國友人從秦地開始了解五千年中國的歷史文化。
讓所有熱愛傳統文化,熱愛《周易》的人們,從《周易》的創始人,周文王的故里在陝西,掀開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周易》的第一頁。

首屆世界周易高峰論壇

首屆世界周易高峰論壇“暨周易之星評選活動”今日在古都西安唐城賓館隆重舉行。論壇由陝西省社科院、西北大學、香港文學聯合會、中華生命科學發展協會、陝西省周易研究會和天水市周易學會聯合主辦,西安緣意企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西安周易研究會承辦,協辦機構有中國國際周易聯合會、江蘇周易學會、廣西周易協會、香港周易協會、台灣周易協會、上海周易協會、北京中建堪輿環境研究院和中國周易風水科學聯合會等社會團體。來自美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及國內35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論壇。
本次論壇回響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文化興國”的精神號召,集中探討論證陝西為《周易》文化發祥地以及以《周易》為核心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套用,旨在為廣大易學研究者與愛好者及企業界人士搭建一個良好的互動平台,將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推向世界,使之重新煥發出燦爛之光。同時,陝西省周易研究會也將正式掛牌成立。
論壇舉辦期間,專家學者們將參觀《周易》發祥地陝西周原遺址,拜祭周公廟,憑弔文王故里。相信本次論壇的召開及陝西省周易研究會的成立,必將對提升陝西文化產業品格,促進陝西文化旅遊的發展以及打造一個“產學研”良性發展的文化產業生態模式產生積極的影響。

論周易發祥地陝西

《周易》―一部驚世經典巨作.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宇宙萬物、人類繁衍規律之總成,是中華文化之根,是群經之首,是中國古代哲學之基石。
縱觀歷史諸多原因,這樣的一部巨作,卻曾被忽視。使得許多熱愛《周易》的人們找不到方向,從而盲目的追求。甚至只聽其名不看其實,連國外個人成立的所謂周易大會都認為是國際最具權威的周易盛會。某些會議連在國內政府部門都沒有註冊,就打著很大很虛的名頭,私自設立五花八門的獎項,實為個人瘋狂斂財巧立名目。《周易》是中國傳統文化,它的根在中國。
陝西,八百秦川。“周塬”是周人祖先最早生活的地方。其主要分布在長安(西安)涇渭河流域的彬縣、周至、武功、扶風等這一帶。周文王、周公就是生活在這片沃土上的聖人,他們是《周易》的創始人。
陝西,是周人繁衍和生活的地方。是聖人周文王、周公把《周易》融入百姓生活的始發地。
“西歧有龍,翔於岐陽;岐陽之鳳,鳴於高崗”。陝西是周文王、周武王及大賢周公立國發祥之龍脈寶地,是《周易》誕生髮祥之地。
論點之一:周文王、周公出生在陝西。這兩位聖人飲涇渭之水,食關中之糧,是三秦大地的山川河流、陽光雨露滋潤了兩位聖人的成長。同一方水土養育的百姓把他們超群的智慧廣為流傳、深入千家萬戶的。
論點二:眾所周知《周易》屬於大哲學體系之範疇。而哲學又是由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邏輯學概括和總結而來。因此,只有這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形成完整的《周易》理論體系。周文王、周公身處八百里秦川,在和大自然相融的自由環境中,才會具備以上創作《周易》的理論基礎。
論點三:《周易》是古聖賢智慧的結晶。周文王是在“易”(也稱先天八卦)的基礎上再觀天象、俯瞰地貌,環繞一周看人生而著成後天八卦的。周公是在老父周文王的後天八卦基礎上,再補爻辭以方便世人日常生活中套用。(先天八卦是以自然環境變化次序方位為基礎。後天八卦是在先天八卦基礎上重新排列。把金、木、水、火、土五行分播於春、夏、秋、冬四季之中。)
論點四:唐代易學家孔穎達《周易正義》一書中講,後天八卦是在先天八卦基礎上完成的,也稱易。是周文王、周公二位聖人共同編著而成,又是二位聖人在陝西(周塬)將後天八卦推向百姓生活中的始發地。所以,取之地名“周塬”的第一個字“周”字,即叫周易。
論點五: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一信中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那就是說文王在拘以前《周易》就已經成型。那么,演、著、寫,每個字的含義是什麼?著和寫基本上是同一個意思就是起草一篇文章或著一本書,指從無到有。演就是演示一件自己已會的東西,如演戲、演習、演出、軍演。老師給學生教學時經常會做些示範動作叫演示,所以演示表現內在已成型的東西。文王在拘之前已全面完成《周易》相關理論的基礎,並在陝西普遍使用。
論點六:從古到今,預測方面一直流傳一句話,無事不占。在古代每逢出兵打仗,出海捕魚,或遭遇不測時,才會占卜預測吉凶。周文王遭遇殷紂王迫害入獄,這對一個人來講一定會是一生中的特大事。遭遇這么大的災難,難道周文王不用自己創造的《周易》預測一下殷紂王何時下台,自己何時出獄,為百姓服務嗎?
論點七:2011年11月,北京大學考古學院、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聯合在岐山挖掘出土周人最早生活居住的房屋遺址,及周公當年所使用的占卜工具距今已有三千多年。這足以證明,三千多年前《周易》已在陝百姓生活中得以普遍套用。
論點八:《周易》卦爻辭中含有陝西方言是其產生於陝西的有力證據――《周易》履卦中述:履虎屋,不�人,亨。譯文:小心翼翼地跟在老虎後面,猛虎不咬人,亨通。其中“�”音“die”為咬,吃之意。此字為陝西方言,至今在民間廣為套用。如“�飯”、“�一頓”就是吃一頓的意思。該字在多個卦爻辭中出現,足以證明是陝西的黃土地養育了《周易》的文明。
縱觀上述論點,陝西占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借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文化興國”之精神,為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周易文化的人們搭建一個相互學習與交流的平台。引領人們把握正確的學習方向,從《周易》的創始人周文王、周公的出生地、《周易》的發祥地――陝西,掀開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新篇章。(李耀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