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民俗全書

不可不知的民俗全書

《不可不知的民俗全書》擷取的民俗在民間至今依然歷久不衰,是非常有活力的一股文化力量,可謂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也能使當下人民民眾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富有意義。《不可不知的民俗全書》對某些民俗習慣不僅追本溯源,還講述了它們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間的變異狀況,以使讀者們對其有全面、透徹的了解。希望《不可不知的民俗全書》能呈現給廣大讀者朋友們一場民俗“饕餮大餐”,滿足大家的求知慾望。

內容簡介

《不可不知的民俗全書》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篇源遠流長的姓氏文化
第一章中華姓氏文化
中國最早的姓
中華姓氏由來
古人的改姓現象
第二章民間起名習俗
起名的忌諱
古人的行輩
第二篇恭謹隆重的民俗禮儀
第一章婚嫁禮俗
第二章壽誕禮俗
第三章喪葬禮俗
第四章傳統禮儀
第三篇極富寓意的民俗節日
第一章春節——華夏兒女普天同慶
第二章元宵節——張燈結彩,萬家燈火
第三章中和節(春龍節)——二月二龍抬頭
第四章花朝節——百花生日
第五章清明節和寒食節
第六章上巳節——招魂續魄,臨水宴賓和求子
第七章浴佛節——中國傳統宗教節日之一
第八章端午節——紀念屈原
第九章觀蓮節——蓮花的生日
第十章六月六天貺節——回娘家節
第十一章火把節——東方的狂歡節
第十二章七夕節
第十三章中元節——鬼節
第十四章中秋節(團圓節)——吃月餅的節日
第十五章重陽節——佩茱萸。飲菊花酒
第十六章祭祖節——送寒衣
第十七章下元節——水官解厄之辰
第十八章臘八節——喝臘八粥
第十九章小年——祭灶
第四篇二十四節氣中的民俗風情
第一章春回大地中的六節氣
立春:乍暖還寒時,萬物開始復甦
雨水:一滴雨水,一年命運
驚蟄:春雷乍響,蟄蟲驚而出走
春分:草長鶯飛,柳暗花明
清明:氣清景明,清潔明淨
穀雨:雨生百穀,禾苗茁壯成長
第二章炎炎夏日中的六節氣
立夏:戰國末年確立的節氣
小滿:小滿不滿,小得盈滿
芒種:東風燃盡三千頃,折鷺色來無處停
夏至:夏日北至,仰望最美的星空
小暑:盛夏登場,釋放發酵後的陽光
大暑:水深火熱,龍口奪食
第三章秋風送爽中的六節氣
立秋:禾熟立秋,兌現春天的承諾
處暑:處暑出伏,秋涼來襲
白露:白露含秋,滴落鄉愁
秋分:秋色平分,碧空萬里
寒露:寒露菊芳,縷縷冷香
霜降:冷霜初降,晚秋、暮秋、殘秋
第四章天寒地凍中的六節氣
立冬:蟄蟲伏藏,萬物冬眠
小雪:輕盈小雪,繪出淡墨風景
大雪:大雪深霧,瑞雪兆豐年
冬至:冬至如年,寒梅待春風
小寒:小寒信風,遊子思鄉歸
大寒:歲末大寒,孕育又一個輪迴
第五篇民間日常行為、飲食禁忌
第一章日常行為禁忌
行為舉止禁忌
日常語言禁忌
與人交往禁忌
尋醫問藥禁忌
出行旅遊禁忌
第二章飲食禁忌
食物禁忌
飲食進補禁忌
飲食時間禁忌
飲食方式禁忌
飲食工具禁忌
第六篇動人的民間傳說故事
第一章民間俗神
福神的傳說
祿神的傳說
送子張仙
麻姑獻壽
王母娘娘蟠桃會
和合二仙
泗州大聖
月老的故事
劉海戲金蟾
順天聖母
媽祖的傳說
文財神的故事
武財神的故事
鬥神的故事
灶王的故事
灶王奶奶
廁神的故事
藥王的故事
兔爺的故事
蟲王的故事
梅葛二聖
第二章民間神怪趣聞
龍之九子
龍王奪海
彌勒佛與新年
哪吒鬧海
八仙過海
李玄借屍還魂
費長房拜師
漢鍾離成仙的故事
張果老的傳說
何仙姑成仙的故事
藍采和的傳說
黃粱一夢
漢鍾離十試呂洞賓
荀杳與呂洞賓
呂洞賓與白牡丹
龍七公主贈洞簫
韓愈與韓湘子
曹國舅的傳說
太歲頭上動土
黃大仙的傳說
張天師的傳說
許遜斬龍
葛洪成仙
關聖帝君
靈官馬元帥
惡城隍改邪歸正
黑白無常的來歷
白水素女
白鶴姐妹

序言

中國是一個擁有幾千年文明的國家,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宛如一顆明珠,璀璨奪目。而在這綿延幾千年的中華文化中,由廣大人民民眾創造的各類民俗文化以一種獨特的力量代代傳承,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成為溝通情感的紐帶,還增加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民俗作為一種形成並傳承於民間的生活風俗,最貼近人民的身心和生活。從古到今,人們在生產勞動時有勞動的民俗,在日常生活中有生活的民俗,在傳統節日中有節日的民俗;在人生各個階段也有民俗講究;人的精神意識領域也有民俗。總之,民俗存在於歷代勞動人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置身其中受其規約,但並不為其所累,因而使其在民間得以代代相傳。可見,民俗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一直散發著持久的魅力。
這本《不可不知的民俗全書》精心編選了活躍於中華各民族生活中的風俗習慣,精彩紛呈、包羅萬象。自從呱呱落地,我們就有了自己的姓氏與名字,這是我們的前輩賜予我們的,它有怎樣的來源、寄託,規避了哪些自古流傳下來的起名禁忌?當我們長大準備結婚時,我們的婚禮要遵循哪些習俗?誕生於勞動人民生產實踐中的二十四節氣,指導著人們的農事安排,同時人們在每一個節氣都會舉行富有地域風情和民族風情的儀式、活動:立春時,北方人民要咬春(吃生蘿蔔、春餅),浙江溫州一帶要燒食春茶;在清明節,有祭祖掃墓、放風箏、吃雞蛋等習俗;立夏時,江南地區的人民要吃烏米飯,四川民間要“嫁毛蟲”;大暑時。有鬥蟋蟀、吃荔枝、送大暑船等活動;到了立秋,要戴楸葉、吃西瓜等;冬至時,有喝臘八粥,吃餛飩、餃子、年糕,送鞋敬老等習俗……二卜四節氣中的這些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們極大地增添了人們生活的樂趣,它們有著怎樣的來源,寄託著什麼樣的情感和美好願望?本書將帶領讀者們走進一個絢爛的世界,幫助大家解決這些關於中華民俗的疑問,從而進行深入了解。
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上還流行著豐富多彩的民間節日,本書從中選取了最有代表性的十九種,如春節、元宵節、春龍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以饗讀者。在每一個節日裡都有不同的節日慶祝活動,本書將一一為您呈現。晟後本書介紹了一些民間俗神及神怪趣聞,如福祿神的傳說、月老的故事、媽祖的傳說、八仙過海、苟杳與呂洞賓,等等,這些傳說故事皆是在人民民眾中廣為傳播、人們耳熟能詳的。
本書擷取的民俗在民間至今依然歷久不衰,是非常有活力的一股文化力量,可謂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也能使當下人民民眾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富有意義。本書對某些民俗習慣不僅追本溯源,還講述了它們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間的變異狀況,以使讀者們對其有全面、透徹的了解。希望本書能呈現給廣大讀者朋友們一場民俗“饕餮大餐”,滿足大家的求知慾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