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留學

女兒只是他們宏大理想的一小部,更大的一部則是他們對於留學,乃至教育的思考,並且是獨立的思考。 我們不但要解決留學問題,重視孩子的成長設計,更重要的是提升我們教育孩子的品位。 ”他們用經歷、故事和感悟,告訴大家留學、成長和教育問題的真實。

內容介紹

作者是一對夫婦,他們有一個女兒,大學留美,但這不是重點。
女兒只是他們宏大理想的一小部,更大的一部則是他們對於留學,乃至教育的思考,並且是獨立的思考。
丈夫與妻子都是教育專家,他們不是日常所見的、慣於平庸的迂腐教師。
他們不一定“另類”,但是一定“聰明”;他們所言不一定 “普遍適用”,但是一定“鞭辟入裡”......
百餘篇短文,他們說:
“留學話題背後是孩子的成長設計的話題,成長設計的背後是我們追求素質教育的更大的話題。我們不但要解決留學問題,重視孩子的成長設計,更重要的是提升我們教育孩子的品位。”
他們用經歷、故事和感悟,告訴大家留學、成長和教育問題的真實。
此類書實在太多,但我保證,這本絕對不一樣。

作者介紹

李秉康:中國民辦教育研究院浙江分院常務副院長,華茂教育集團副總裁,浙江省高中語文特級教師。歷任寧波李惠利中學校長、寧波二中校長。寧波李惠利中學國際課程VCE課程發起人。任教中學語文30年,擅長中學作文教學,以教育設計為研究領域,在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成長設計的研究中頗有成就。
翁燕文:寧波教育高職教育學院院長,副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外語專業委員會教指委委員。長期從事中國小英語教學法和英美文化的教學和研究。在女兒的成長規劃和留學設計上取得很大成功,積累了豐富的留學設計策劃指導的經驗。與先生李秉康共同開出部落格——康文教育部落格,是孩子成長設計和留學諮詢的專家。

作品目錄

第一篇 理性留學
給準備出國留學的孩子及家長的一封信
你的孩子該不該出國留學
讀美國留學報告看中國學生留學選擇
留學申請,自己做
如果你愛他,你就要送他去康奈爾——與高燕定老師商榷
努力生成孩子的“國際背景”——以李喬雙為例
“找準定位”是高中後留學行動的第一步
外語問題是留學的第一問題
再提滬甬兩地的高中國際課程
第二篇 全力投入
PS寫作,留學申請中至關緊要的一環
你是否走進了PS寫作的誤區
AP課程釋義,兼答家長問
IB課程釋義,兼答家長問
就IB課程中的CAS課程答學生問
GRE、GMAT是申請赴美讀研的關鍵
美國的孩子是怎樣考大學的(一)
美國的孩子是怎樣考大學的(二)
美國有四千多所高校
簡說美國的學位
考生就讀港台大學的“高潮”還未來到
“出乎意料”卻“合乎情理”
美國名校招生官如是說
讓我們進一步認識“托福”和“雅思”
那天凌晨五點
爬到山頂,蝸牛便擁有了鷹的視野
梁思齊,其實你本來還能摘到更大的“蘋果”
一個不滿足於現狀的斯坦福女孩
第三篇 成長理念
成長需要設計
先“做正確的事”後“正確地做事”
你的孩子是落後的“獅子”還是領先的“斑馬”
打開孩子的眼界
我的三個“當然”
僅有“窩窩頭”的幸福是不夠的
噢,廣告原來是可以寫在天空的
那晚,我們踟躕在薩爾茨堡的街頭
憑什麼讓世界名校錄取你
從馬斯洛“人類需要的第四階段”說開去
說“用功”
家長,你能讀懂這幾個“片段”嗎?
國際課程,你的孩子選哪一種?
口才是孩子一生受用的“財富”
孩子某學科超常,這絕對是個“問題”
魯迅,孩子成長中必須認識的國學大師
“孝順”與“尊師”同在
芭蕉扇搖起對孩子愛的清風
第四篇 重視設計
成功有十“商”
男孩的“陽剛培育”刻不容緩
我們到底要培養孩子的“什麼”
《哈利?波特》,讓孩子們放開去看
暑假生活非常態設計——對高考生說
想到了孩子成長的“微觀設計”
可否設計你的孩子成為“無領”
人才培養的最高關注——CDIO工程教育模式
有一種評價叫“匹薩”
VOLVO環保行動——一種高品位學生社團活動
孩子假期學習“拖沓疲軟”怎么辦
關注,“全球青年領袖會議”
孩子背唐詩宋詞,有用
讚美你的孩子吧,但要講究技巧
傾聽,家長的基本功
孩子的著裝不能隨便
中考時節,家長,我對你說
別讓親職教育資源隱性流失
該同孩子一起設計暑假生活了
高考作文的簡單化應對——也對中考生說
一份教育方案
並非所有教育活動孩子都能參加
給孩子一個真實的世界——學生輕生問題的教育追問
假如你的孩子也這樣
讓你的孩子參加“模擬聯合國”
第五篇 真切感悟
家有兒女,冷暖心知
行走在升學的邊緣
家長不太願意聽的兩句話
也說“校長實名推薦”
我的三點擔憂
項玉寅先生說:真愛孩子,就得默默奉獻
素質教育——我們期待的“同一首歌”
都說國外的學生讀書很輕鬆
學制,其實沒那么重要
高考失利,留學能彌補名校遺憾嗎
這“三條”讓孩子的心遠離了我們
我的奪理“強詞”
怪誰
作文命題的“白坯房理論”——也評2011年高考作文題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
從“教育崇拜”到“新教育精神”——重讀朱永新《新教育精神》
第六篇 教育實話
“牛”孩子的痛苦沒法說
創新班,你姓什麼
擇校,你擇的是什麼
教師,我們真的必須把生活當回事
無題
這個問題更重要
走出父母的“擁抱”——替孩子們說幾句
教育,不能再“一元化”了
“長衫”雖已脫去,“T恤”還須穿上
當教育“後特色”時代來臨
升學時節話“後門”
無須怨聲載道
讀書苦,苦讀書
“三次浪潮”說引發的思想方法問題
沒有多元就沒有創新
葉國華,這可敬的老頭
德育啊,德育
有感於“未來學校模式”
兩個“為什麼”
教育國際化重要的是理念而不是“合作項目”
教師問題是視野問題
教育資源“普及化”與“貴族化”的平衡
教育的“社會化”思考與“經濟化”思考
課堂教學的“動”與“靜”
“往前”考還是“向後”考——2010高考浙江語文卷點評
說說教育方針的“硬”與“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